课改要善做“加法”和“减法”

2014-04-08 21:23彭国平
湖北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加法汽车保险职教

●彭国平

课改要善做“加法”和“减法”

●彭国平

目前,职教课改基本形成了“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学做结合’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并在职业情境中把‘学会做事’的工作标准落实为‘把事做好’的教育标准”的基本思路。但在推进的过程中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课改的核心——课程内容的改革,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职教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知识完备主义,即讲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体系严密,逻辑清新的学科知识;另一种观点则是零散知识,即学生今后工作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够用的知识,很少考虑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这两种观点严格来说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前者见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后者虽然见效快,但往往只能做到经验层面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要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在基于知识运用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作为工具来传授,做好职教课程内容改革“加法”和“减法”。

职教课程内容首先必须做好“加法”。伴随着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增加,职教生所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经验层面,更重要的是策略层面的。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例,以前汽车电子化不明显,学生毕业之后只需要知道“怎么做”可以解决问题,但随着汽车技术电子化趋势,汽车维修过程中遇到更多问题是汽车电子方面的问题,仅仅知道“怎么做”解决不了更多的问题,需要问更多的“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言,“经验层面技能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策略层面的技能就可以解决”。因此,在汽车类的课程中必须做好“加法”,将教学内容与汽车企业培训课程和技术资料、企业案例、汽车产业的新动态、新成果、新理论对接,能够反映新的教学思想、能够与职业标准对接,并能够处理好经典理论与最新动态讲授的联系,如此效果明显。

职教课程内容还必须做好“减法”,即适当删减旧的内容。在三年有效的教学时段内,除去一年或者半年的顶岗实习,真正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短,这成为职教课程改革做“减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课程之间的贯通性,在一定情况下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往往会造成交叉部分重复教学,过多地占用教学时数,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根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联系相关课程的课时数、实践项目所占的比重,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梳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学校教学时数。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该课程面临着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广泛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靠增加教学时间是不可能的,只有靠精简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学生今后从事工作的内容与特点,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成为不二的选择。如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今后主要从事汽车营销类工作,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汽车保险营销、汽车保险条款;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定损与理赔,因此课程重点应放在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处理流程、事故车辆的现场查勘及事故车辆的损伤评定和实际赔偿的计算方法上。

当然,职教课程内容改革必须善做“加法”和“减法”并不意味着将二者割裂开来,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一定的取舍。删除一些不常用或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与学生职业发展生涯相适应的新内容,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助于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杨万军)

国际连线

猜你喜欢
加法汽车保险职教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汽车保险诈骗防范机制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众诚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损益表(2019)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例谈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做“加法”
苏州西部生态城:创新思维做好生态“加法”
结构调整的“加法”与“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