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真的涨势如潮吗

2014-04-09 14:49魏雅华
税收征纳 2014年2期
关键词:如潮涨势国家统计局

魏雅华

新闻事件一: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公报

2013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数据上看,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同比下降的城市只有温州一个,分别下降了0.5%和1.2%。

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也仅为温州,下降了5.7%;环比下降的两个城市中,温州的降幅最大,为下降0.8%。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继续领跑全国房价,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20%。可说是房价涨势如潮。

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从2013年1月到11月份,国家统计局几乎是用同一个标题在报道中国的房地产涨势的,《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仅一个同比下降》。在今年的11个月的《统计公报》中,其中仅有一处在变动,那就是在“一个”到“四个”之间在变动。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地作出中国房地产涨势如潮,涨势如排山倒海般地不可遏制。许多媒体居然用的是“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失控”的标题来报道的。

可问题是果真如此吗?

新闻事件二:国家统计局数据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数据开打

2013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说,广州房价大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继续领跑全国房价,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20%。广州房价同比增长高达20.9%,环比上涨0.8%。

就在次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数据公布的消息说,广州房价环比大降10.6%,当月成交均价同比下降7.1%。

这两个数据差别如此之大。都是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我们该信谁的?

当相关三方都为自己的利益说话的时候,当相关三方都盯着自己的钱包说话的时候,这个世上还有真话吗?

愈演逾烈的“钱荒”是怎么回事

如果中国楼市真的涨势如潮,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2013年的中国,爆发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钱荒?

2013年6月23日,一件特大新闻震动了全中国。

就在媒体不断曝出银行“钱荒”的当口,以体重计算吨位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6月23日12点左右,所有业务全部瘫痪。不只是上海,在北京、广东、湖北、四川和辽宁等地,工行交易受阻,包括银行柜台业务、自动柜员机、网上银行和手机客户端。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工商行无钱兑付,紧急四处调挪头寸,四个半小时后,援兵赶到,交易恢复正常。

事态居然如此严重。在银行资金链的运转中,作为整个资金链中流量最大的中国房地产,运行正常吗?如果中国房地产的资金链运转流畅,这一切可能发生吗?

央行对此次事件解释说,中国银行业不缺钱,流动性充裕,钱荒只是央行对各银行的一次压力测试,是几天的事。一阵风就过去了。

可没过几天,人们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钱荒不但在延续,而且越闹越凶。钱荒居然严重到如此程度:时间才到2013年9月,中国的许多银行己停发房贷,原因是银行已无钱可贷,今年的房贷指标已告罄。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重庆等城市相续出现暂停房贷。更严重的是,银行不良贷款上行。上市银行中报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400亿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亿元。增幅接近10%,这表明,银行对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担忧,才是银行收紧房贷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中国楼市真的涨势如潮,如果中国楼市的房子销售紧张到需要摇号,在此消息发布的当日,便有媒体报道说,房地产商在雇人排队买房。我们该相信谁?

如果中国楼市真的涨势如潮,那么,回笼银行的资金也该猛如倒灌的钱塘江大潮才对,银行根本就不该缺钱才对。这一切又该如何解释?

中国银行业为什么会在全世界的减息风暴中逆袭加息

按常理,在经济形势偏冷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减息,以释放流动性。把钱从银行里驱赶出来,以烘暖经济。全世界都是这么做的。

可中国银行业在全世界的减息风暴中逆袭加息,尽管央行并没有宣布加息,可中国的大中小银行都不顾中国银监会的一再警告,将可以加息的幅度一次上浮到顶,即一次性地上浮到10%。开始只是一些中小银行偷偷地这样干,银监会一个眼睁,一个眼闭,眼不见为净。

现在,银行业内的专家已放出话来,业内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进一步增大,有可能放在15%—20%。可见中国银行业的资金链也绷紧到了什么程度。

就在我家对门的工商行大门口,液晶横幅的滚动字幕上打出的是,“中国工商行承诺,存期为18个月的大额存款,平均利率为8%。”

如何解释2013年的中国经济减速,经济形势偏冷

如果中国楼市真的涨势如潮,房价涨幅失控,相对应的应该是2013年的中国经济过热,GDP加速上行才对。中国经济应该踩刹车,而不是轰油门。

我们且不说别的,仅说与中国房地产关系最直接的水泥、钢铁生产是如何地不景气。

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水泥产能为16亿吨,我国水泥产能实际已经超出当年水泥需求8亿吨。也就是说,中国水泥产业50%的产能闲置。这个情况与中国水泥业的调查情况相符。

中国的钢铁工业更惨。2012年中国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税740.89亿元,同比下降54.33%;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

其中1、2月份全行业亏损,3、4、5月份略有盈利,6、7、8、9月份又出现亏损,从9月下旬开始,由于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四季度经营有所好转,实现扭亏为盈。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避免了全行业亏损,但全年亏损钢铁企业数量达到23户,同比增加15户,亏损面为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

这是中国楼市繁荣的标志吗?看看水泥钢铁行业的凄惨景像,你能相信中国房地产涨势如潮的繁荣是真的吗?

如何解释2013年的中国地方债危机警报

如果中国楼市真的涨势如潮,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2013年的中国声声警报的中国地方债危机?国家审计署警告说,许多地方省会城市政府的地方债已资不抵债,已超过了100%的警戒线,最高的已达到了189%。

2013年9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审计署说,地方债规模大约在15万亿元到18万亿元之间。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G20峰会上表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可能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已达到20万亿元。

一般地区的旅游都会依托于政府单位的支持,与政府合作,免费为政府的部分红色景点提供服务,加强当地政府的文化与教育建设,依托政府的旅游官网,投放虚拟旅游产品。可以看出,这种形式的营销在提升顾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度、认知度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一组数字读来让人步步惊心。说地方政府“家无隔夜之粮”,不对,他们早就已经在靠借贷过日子了,中国的地方债不仅数字巨大,而且呈加速度叠加。

刘家义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变相融资现象突出。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和违规集资等方式融资2180.87亿元,其中违规集资30.59亿元,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如BT融资年利率最高达20%。”

当我们误认为地方政府钱包多到被土地出让金撑破的时候,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几乎让人难以置信,地方政府不仅债台高筑,而且不惜饮鸩止渴,已经到处在借高利贷了。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仍然说广州的两个截然相反的数据。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只有一个可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报数字不实。我仔细地查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果然问题不小。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后面,有一段话非常重要,而绝大多数报刊在转载时都裁减了这一段话,连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都查不到这段话。我是在人民网上发布这个消息时看到的,而翌日我再查时,这段话已被裁了。这段话是,“数据采自各地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字”。

第一,“各地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是房地产业的利益相关方,他们的钱包与房价涨幅息息相关,他们在数字作假中有利可图,于是他们有数字作假的动机。

第二,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网签数字”。“网签数字”的标准答案为:网签就是买房人和房地产商签订合同后,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进行备案,并公布在网上。然后会给个网签号,可以通过这个号在网上进行查询。网签是为了让房地产交易更加透明化,签后合同可以撤销。

请注意这句话,“签后合同可以撤销”。撤销起来非常简便,网签合同的买房人和房地产商各有一个密码,如果双方都输入自己的密码,便可以很方便地撤销该合同。

那么,如果买房人和房地产商为同一个人呢,如果买房人是房地产商的托儿呢,如果买房人是房地产商的虚拟人呢,所以这一切都太容易了。

问题出在“网签合同”并非实际交易行为,而是购买意向合同。所以,房地产商可以合法地造假,无成本造假。我们不知道中国统计与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会是心照不宣地一个造假,一个信假吗?但愿不是。

国家统计局取得真实数字很难吗

如果说国家统计局取得中国房地产业的真数字很难,难到无法可想,那么,对于他们发布的假数字也情有可原,可问题不是这样。其实他们是很容易就能获得真实数据的。如果他们所采集的数据不是来自表面上看来自地方政府房地产管理机关,实际上来自房地产商提供的网签数据,而是来自税务机关的房地产交易税收入数据,真实性会不容置疑。造假几乎不可能发生。税务机关既无造假动机,也无造假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还有强大的法律监督。

网签数据可以合法造假,无成本造假,而税务造假重刑伺候。两者能比吗?

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不喜欢真数字,真数字不对胃口。

所以,即使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我们也要多个心眼儿,多方求证一下,看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样做也能让国家统计局对自己的统计数字的真实性负责一点儿。

谁是中国房地产假数字的受害人

当中国被中国房地产的假数字所散骗所愚弄的时候,当人们相信中国房地产还会继续再涨二十年的弥天大谎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就会义无反顾地将余钱剩米拎向房地产,把已经吹到很大很大的汽球接着吹。直到有一天,“叭”地一声吹爆。

被假数字所愚弄的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房产新政,以竭制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而每次的房产新政出台,都伴随着又一波的楼市上涨,结果所有的房产新政都会沦为笑柄,而且为中国房地产营造了一种饥饿营销的假像。

它既误导了国家的政策取向,又误导了公众的投资冲动,让人们以为房地产是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最好的福地。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当中国房地产一个屁股墩坐在地上的时候,只有一地鸡毛。

李嘉诚为什么会在房地产涨势如潮中清盘出逃

就在“融创”以21亿元的天价,夺得北京农展馆地块,楼面地价高达每平米7.3万元的当天,就在中国房地产欢呼新地王的诞生,为地价不断创出新高而欢呼雀跃的时候,2013年9月4日,香港首富李嘉诚却不动声色地清盘抛售了手中的410亿港元资产,开始了他的胜利大逃亡之旅。

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李嘉诚为什么选择出逃?也许是因为他读到了这条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8月27日报道说:“卖掉北京的地,能换美国一年GDP。2013年上半年,北京的土地总收入已达到664亿元人民币,而成交的土地面积为813万平方米。以此计算,北京市土地的平均价格为8167元/平方米。北京市的国土面积为16410.54平方公里,假如将北京市土地全部变卖,即将8167元/平方米和土地面积这两个数据相乘,可以得出当前北京土地总市值已经高达134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8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调整后的2012年GDP数据,为16.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万亿元。美国一年的GDP还不及北京土地总市值。”

这让我们想起的是1987年的日本,当时美国一年的GDP也还不及东京土地总市值。而这恰恰是日本房地产见顶的讯号。随即日本房地产成了渐冻人。1989年,历时6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从天堂步入地狱,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截至2002年7月1日,日本的土地价格已经连续12年下跌。房地产泡沫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二十多年来一蹶不振。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中国吗?概率很高。这就是李嘉诚胜利大逃亡的原因所在。

结 论

实际上,中国房地产的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涨势如潮,可也仅此而已。离开了这几个超大城市,中国房地产便是另一个样子。

您到离开北京仅一个半小时车程的京津平新城去看看,那便是一座空城。而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在迅速破灭。70个大中城市的真实情况是:大面积的不断下跌早已开始。只有几个超大城市的房价在涨。

我们痛恨虚假的数字,因为它是一种堕落的数字。因为它是一种误国害民的数字。如果数字没有了真实,就像战士没有了勇敢,就像科学家没有了智慧,就像官员没有了廉洁,就像女人没有了贞操,就像男人没有了脊梁。这阴阳错位、混沌乾坤,香臭不分的情景,还不可怕吗?这世界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你还能分得清吗?

中国需要一场统计风暴,中国需要钟馗,出来捉鬼。

猜你喜欢
如潮涨势国家统计局
美豆天气炒作“燃起”,国内豆粕价重回涨势
国际硫磺市场涨势强劲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打造网络评论品牌的四个关键词——以温州新闻网《好评如潮》栏目为例
大蒜价格涨势不错
氯化钾2018年上行明显2019年涨势或将放缓
五台县:统防统治二代粘虫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