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4-04-10 13:09林学聪
关键词:素养政治思想

林学聪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林学聪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率直线上升,微博、微信、手机新闻终端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新宠,手机也取代了电脑成为大学生的首选。新媒体可时时在线、网络内容更新及时等特点符合大学生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和对信息传播的需求。目前大学生选择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超过80%,远远超过个人电脑。时刻在线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校园网络管理模式,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保持大学生群体思想稳定形成了挑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70%以上的大学生主要通过新媒体,特别是手机进行娱乐活动,或与他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知识。新媒体由于采用图文、动画、视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传播信息,迎合了大学生的需要。他们非常乐于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与他人自由地交流思想,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经验。

新媒体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负面的影响。在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夹杂着大量广告、垃圾信息,容易分散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一些大学生热衷于新媒体中的各种娱乐、游戏活动,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忙着发微博,聊QQ。新媒体可以使大学生们很方便地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资源,这就使有些学生养成了过于依赖新媒体,做作业、写论文都习惯于将网络上的资料简单地拼凑,变成自己的东西。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将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术功底。

2.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迅速,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由于受当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严格筛查,许多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肆意传播。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这些错误的观点和信息对他们原有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弱化了他们原有的理想信念。对于一些网络热点和社会不公平事件,大学生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不过由于他们批判力有余而鉴别力不足,缺乏对舆论的客观分析,经常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从而也导致价值观的混乱。

3.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人与人的交往隐匿了姓名、年龄、性别、身份等信息,这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容易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交往成就感,是大学生热衷的一种交往方式。匿名的交往不受现实中道德规范的约束,交往的言论信息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交往的虚拟性使一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从而产生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延伸到现实交往中,表现为多疑、缺乏真诚性,甚至对现实交往的恐惧,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虚拟交往中,大学生经常扮演与现实中的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长期扮演各种虚拟角色,并在虚拟角色和现实角色之间进行经常性地转换,可能影响现实中的自我认识,容易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从而产生人格障碍。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新媒体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不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使用新媒体终端和教师进行交互式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的这种跨时空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同时,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扩大了教育空间,能够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2)新媒体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新媒体的出现为师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教师也可以更早地获取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再将处理过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针对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率。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师生可以进行交互式的交流。虚拟的环境使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教育者能够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排疑解惑,并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3)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形式、知识渠道也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多元[1]。”新媒体灵活的网络接入方式和海量的信息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搭建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传统的教育信息转化为新媒体形式的信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引导,实现自我教育。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使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当前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灌输为主,灌输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而言是枯燥无味的,课堂上睡觉、走神、玩手机也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有的高校意识到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包括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搭建专题BBS论坛等。但是相关内容却缺乏活力,不够新颖,普遍存在访问率不高,学生不愿意参与,达不到对大学生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

(2)新媒体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由于拥有更为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受教育者面前处于一个权威主导地位,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们更擅于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可以利用手机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还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由调节学习进度,从而减轻了对学校教师的依赖。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教师和学生之间变成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适时地做出转变和调整,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则不容乐观,他们普遍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较差、观念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水平,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效果[2]。”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深入掌握新媒体技术,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并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才能抵制新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将主流意识传递给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及时为大学生们答疑解惑,使大学生的兴趣点与他们产生共鸣,实现双向交流;只有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才能把握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顺利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新媒体素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类型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地使用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加强有关传播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传播方法和技巧,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很好地传递给大学生,并与大学生及时地交流和沟通,扩大与学生的交流平台。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用个性化、时尚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要有利用新媒体随时随地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如在微博、微信上针对特定话题发起讨论,由教师主持讨论,发动学生参与等等。

2.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也称为媒介素养,是指面对各种信息时的理解、选择、评价、质疑、思辨和创造等能力。当前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有一定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但是还不能科学理性地甄别信息真伪,不能批判地接受信息。因此,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可以有效地防止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开设媒体素养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媒体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媒体素养教育在西方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开展得较早。而国内大学的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开设媒体素养课程,首先要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现状,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更有批判性、更主动的媒体使用者。“培养既有时代忧患意识,又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是媒介素养教育最高层次的目标”[3]。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构建系统的媒体素养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高校的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在文化特征和心理认知上的区别。最后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开展媒体实践活动。只有通过不断地参与媒体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提高媒体素养。

3.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应通过建立各种校园新媒体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QQ等新媒体空间,并主动“关注”学生,搭建起师生双向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用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其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新媒体实践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开展了微博“感恩教师节”“学雷锋”“微博好书分享”等活动,提供了微博迎接新生、微博寻物、微博咨询等一系列活动,还举办了“网络与青年担当”等微论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导,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朝正确方向发展。

[1]刘贞龙.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

[2]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6):54-56.

[3]储志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3):11-13.

Introduction to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LIN Xue-cong
(Faculty of Marxism,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

In new media age,the Internet and mobile media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media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students'learning,living,social interaction.It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Therefore,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ff,cultivate the media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make full use of new media tp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672-9617(2014)01-0136-03

(责任编辑 祁刚)

2013-10-25

林学聪(1983-),男,福建宁德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素养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