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营建皇宫与沈阳改名盛京新论

2014-04-10 22:17邓庆
关键词:后金皇太极努尔哈赤

邓庆

(沈阳故宫博物院 研究室,辽宁 沈阳 110011)

皇太极营建皇宫与沈阳改名盛京新论

邓庆

(沈阳故宫博物院 研究室,辽宁 沈阳 110011)

皇太极继位后开始营建皇宫,并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将沈阳改名为盛京,使其由政治广场变为大内宫阙,后金都城有了皇家的尊严和气势。尤其是将都城定之为“京”,不仅彰显了其在东北地区的王者霸气及皇太极对盛京城建设的卓越贡献,也使这座都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跃成为清入关前的政治中心。定名盛京城,标志着它走完了从明朝中卫城到清初都城演变的过程。定名盛京城,也是皇太极改族名和国号、年号的前奏曲。

皇太极;盛京城;明朝中卫城;清初都城

在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沈阳城经历了多次的王朝兴衰和更迭,继承与抛弃、认同与否定相互交织。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翌年(1626年),皇太极继位,此后开始营建大内宫阙和改建盛京城,并于天聪八年(1634年)将清入关前的都城——沈阳改名为盛京。盛京皇宫的建成,使盛京城有了皇家的尊严和气势,尤其是将称谓改为“京”,不仅彰显了其在东北地区的王者霸气及皇太极对盛京城建设的卓越成就,也使这座都城得到了较快发展,一跃而为清入关前的政治、军事中心。

一、王者尊严和皇家气势的确立

明及以前统治者对沈阳城的建设都曾做过一些努力,但真正认识到沈阳城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地理位置方面重要性的,是后来崛起的女真族。后金迁离东京伊始,沈阳便从辽阳的卫城地位提升至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政权及对明政权的征伐过程中,曾多次迁都:先由佛阿拉迁至赫图阿拉,再迁至界凡、萨尔浒;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又迁至辽阳;不久,努尔哈赤又以“辽阳城大,年久倾圮”等为理由,决定在“辽东城内修建汗居之小城[1]36。”即在太子河东,距辽阳城五里处建一座都城,史称东京城。翌年(1622年)八月,“在太子河北岸的冈,开始造城[1]54”。由于侯氏家族世居此地,而且努尔哈赤在征伐辽阳,建都东京,并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修造八角金殿过程中,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因此命令侯振举总督其事,特授千总之职。天命九年(1624年)侯振举被派往沈阳,负责盛京宫殿的创建。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初三,后金军向沈阳行进,初四到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为“四通八达之处[2]”,或称“形胜之地[3]”,其基本理由为“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3]”;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2]”;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3]”“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2]”“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3]”“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2]”“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3]?”从北砬背山城到辽沈地区,努尔哈赤为了后金的发展而多次迁移其政治和军事中心,尤其是到了沈阳,努尔哈赤的战略思想也是随着都城的迁移而不断变得更为进取。可以说,每一次都城的迁移,都是新的扩张的开始。虽然从东京城迁至沈阳城,有女真与汉民族之间矛盾尖锐的因素,也有努尔哈赤为都城稳定而考虑的因素,但主体思想还是不断进取。当然,为了实现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他也是费尽心思,包括劝阻了诸贝勒提出的反对意见,并最终实现了迁都沈阳的愿望。这一举措也使后金政权占据了东北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后来向明政权发起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进攻,乃至入主中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努尔哈赤把其政治中心移到沈阳后,不仅兴建了汗王宫,而且也兴建了大政殿这一政治广场,把沈阳由卫城提升到都城的地位,这使得城市地位发生了变化,逐渐取代东京城原有地位而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努尔哈赤到达沈阳城后,将发布政令的场所设在沈阳城中心区域:在南有明三官庙,北有中心庙之间,首建大殿十亭,这也是辽、金以来“帐殿”之遗意。今天沈阳故宫东路的主体建筑,即大政殿和十王亭,当时实为后金统治者展示权力的政治广场。但把沈阳城建设为礼制完备的清开国都城,以及使皇城面貌发生根本改观的,基本上还是在皇太极时期完成的。皇太极一生全心致力于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建设,但也非常注重宫阙和都城的建设。他继位之后所修建的盛京宫阙,在清初众多草创的都城(赫图阿拉、界凡、萨尔浒、辽阳、沈阳)之中,应是礼制和功能最为完备的一座。除了大政殿和十王亭外,又增建了大清门、朝房、崇政殿、奏乐亭、凤凰楼、台上五宫(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和文德坊、武功坊等。大内宫阙的建成,最能体现皇太极的主体思想,因此说,作为盛京皇宫的主体,清初早期皇家建筑的代表,它集中体现了盛京皇城的地位、“东北王”的风范以及仿效明王朝的皇家尊严、气势。

二、从明朝中卫城到清初都城的演变

定名盛京城,是同后金把官名和城邑名易为满语一起进行的,这也标志着它走完了从明朝中卫城到清初都城演变的过程。沈阳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明朝对此城的规划,只相当于东京城北部屏障的一个中等级别的,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卫城,这与成为统辖东北全境的后金都城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女真人在进入辽沈地区前,曾建造和居住过诸多山上的都城,比较典型的是界凡和萨尔浒,是按照山势的自然曲直修建的,都城的理念还没有发展到要仿效明朝的典章制度。这种随坡就势的方法,在山地地区能施展得开,但在沈阳城就很不适用。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参照了他所了解到的中原汉族所建都城必备的诸多要素,并根据后金的国力,开始大规模从外到内地改建沈阳城,而且将皇宫大内、金銮殿与皇城“合为一体”修建,宫阙为皇城之核心,皇城为宫阙之依托。在宫阙建造的同时,还改扩建了城池。天聪五年(1631年),城墙开始加高加厚,“外砖内土”,墙也改为“砖砌内外”“基为石”,砖墙之内为夯土。四方城墙高于原墙一丈,为三丈五尺,厚一丈八尺,女墙七尺五寸。此外还对城周加以扩大,新建有围城壕池,在城墙上有六百五十一个垛口,供士兵守卫;原四座城门改为八座城门。将明中卫城之内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在转弯之城墙处,建四座角楼,连同八座门楼,计十二座城楼,均整齐地排列在城墙上。如果说扩建城池是拱卫新兴都城的第一道防卫“墙”,而兴建诸王王府则是第二道防卫“墙”。在盛京城内的主要建筑中,除皇宫外,还有十一座王府。而内阁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衙署的建立也成为了拱卫新兴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礼制化的设计,城内还修建有钟楼、鼓楼,从传统风水学上讲,这也是对盛京皇城的保护。按照中国古代的风水观念,连接两个城门之间的“路”,不能没有遮挡,否则,城中的“祥瑞”之气就会“漏”掉。改建后的沈阳城,增建了钟楼和鼓楼,这不仅使福胜门和内治门、地载门与外攘门之间有了屏障,同时,也为都城增添了礼制性的建筑。而“前朝后市”的布局,也赋予了盛京城作为都城的重要内涵。都城改建后,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两院(都察院、理藩院)之衙署及商业街的排列,形成“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再如天坛、地坛、太庙、文庙等礼制性建筑,更是都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增加了都城的文化内涵。

三、定名盛京城,皇太极改族名、国号和年号的前奏曲

据《满文老档》记载: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天聪汗皇太极在围猎后,于“戌时”,进“入沈阳城[4]”。又据《清史稿》记载:天聪七年(1633年)十二月,皇太极于叶赫行围后,“还沈阳[5]”。这些记载说明:在天聪八年前沈阳城还没有改称。从天命六年(1621年)到天聪八年(1634年),后金进占辽沈,并统治该地区已有十三年。此间,皇太极在天聪元年(1627年)第一次征朝后,与朝鲜签订了“兄弟之盟”。天聪二年(1628年),他亲自征伐蒙古察哈尔部,杀得林丹汗溃不成军。天聪三年(1629年),第一次征明,后金军前锋抵达北京城下,又连下遵化四城,并设计杀了袁崇焕。天聪五年(1631年),他又“参汉酌金”仿明制,设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聪六年(1632年),他第二次征伐察哈尔,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天聪七年(1633年),他在盛京皇宫召集诸贝勒开展了征明、征蒙、征朝哪个为先的战略大讨论,并制定了“宽”朝方针。此时,皇太极既没有朝鲜、蒙古对其进行军事威胁的后顾之忧,而且国力、军力强盛,其军锋直指明廷,此时,也正是后金第二次大规模征明的前夜。故而,后金将都城改称盛京之时,正是万事俱备之际,所以,此时将都城称“京”的政治目的就是欲大举进军中原,与明分庭抗礼。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辛酉日,皇太极谕曰:“嗣后我国官名及城邑名,俱当易以满语……其沈阳城,称曰天眷盛京,赫图阿拉城,曰天眷兴京,勿得仍袭汉语旧名,俱照我国新定者称之[6]。”后金在天聪八年四月初九日之前的都城名字和官员名字,都是用汉语来称呼的,这一次称呼的改变,是将用汉语起的名字换成女真族语来称呼,目的是为了体现女真族自身的独立性。盛京,是满语翻译过来的,Mukden汉文音译为“穆克敦”,意译为兴盛之意;hoton意译为城郭,合意为盛京。除了将沈阳改名为盛京之外,还将以往使用的官名进行了更改,因为原名字是用汉语起的。“朕闻国家承天创业,未有弃其国语反习他国之语者,弃其国语习他国之语而兴盛者,亦未之有矣。蒙古诸贝勒自弃蒙古之语,名号俱用喇嘛语,故致国运衰微。今我国官名,俱以汉文称汉号。知其善而不能从,知其恶而不能省,俱未为得也!朕虽未攒承基业,亦未秉承他国旨意,故将我国官名及城邑名,俱当易为我国之语……嗣后,凡人勿称汉人旧名,俱照以我国语新定者称之。若不用国语名称,仍称汉名者,乃系不遵国法,恣行悖乱者也,察出决不轻恕[7]。”

皇太极发布上谕,改沈阳城名为盛京,其意旨就是把都城的起名连同职官的称呼都上升到政治高度,即是“国体”的反映。而改变原仿效“南朝”之汉族常用的名字为女真族自己名称,这是其综合国力日益强盛而体现出来的一种自信。而都城称“京”,也是清廷发布进军中原的信号。五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征明,“命贝勒济尔哈朗留守盛京[5]”。仅仅过了两年,即清崇德元年(1636年),天聪汗也改为了崇德帝,大金国号也改成了大清,不仅直称皇帝与大明帝国分庭抗礼,而且,其灭亡明朝、取而代之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天聪九年(1635年),改族名称为“满洲”;翌年(1636年),又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并参照中原王朝的典制,在盛京(今沈阳)正式称帝,由此,开创了清王朝276年的帝王基业。

综上所述,八门正戴,方隅截然,京阙之规模大备。盛京皇宫与盛京皇城“合一”的某些规划理念反映了后金天聪年间皇太极对盛京城改建之基本思想,这也使这座新建的都城具有了中原汉族的某些特点。而盛京皇宫建筑群的规划,也凸显了皇太极从东路“君臣合署办公”到中路“南面独尊”在制度上的皇权至上。从北砬背到佛阿拉,再到赫图阿拉、界凡、萨尔浒,直至东京、盛京,后金政权由无到有,由弱到强,都城的规模、建筑、建制也发展到了最完美的阶段。尤其是最后都城的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沈阳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皇太极对盛京皇宫的营建和对盛京城的规划设计,不仅在清入关前将盛京城的地位推向了东北的中心城市的地位,而且,也为此后作为陪都及长期保持东北最重要的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辽宁大学历史系.重译满文老档[M].沈阳: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

[2]佚名.清太祖武皇帝实录[M].北京:故宫博物院,1932.

[3]佚名.清太祖高皇帝实录[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4]额尔德尼,噶盖,库尔缠,等.满文老档:下册[M].汉译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1358.

[5]赵尔巽.二十五史·清史稿: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佚名.清太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

[7]中国第一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74-75.

Discussion about Huang taiji'Palace Building and the Name Change from Shenyang to Shengjing

DENG Qing
(Research Center,the Palace Museum in Shenyang,Shenyang 110011,China)

After his succession,Huang taiji started to construct the palace,changed the name of Shenyang to Shengjing in 1634 and made the political square into imperial palace and the capital had the imperial dignity and vigor.Especially,the capital city was named as"Jing",which not only revealed the king swagger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Huang taiji,also made the capital get rapid development and became the political center.Naming Shengjing city symbolizes it went through the evolution from the acropolis in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capital of Qing dynasty.It also the prelude of changing his family name,and title of a reigning dynasty.Key words:Huang taiji;Shengjing City;the acropolis in the Ming dynasty;the capital of Qing dynast

K249.1

A

1672-9617(2014)03-0373-03

(责任编辑 祁刚 校对 伯灵)

2014-04-20

邓庆(1964-),男,沈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清前史研究。

猜你喜欢
后金皇太极努尔哈赤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略论明末辽东地区战争中后金军进攻时间
大汗已逝各自飞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
赏赐仇人
北陵石马和石骆驼的由来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