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在我国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2014-04-10 17:36孙良泉刘欣欣王海瑛杨冬静
上海质量 2014年6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标准化

◆孙良泉 刘欣欣 王海瑛 杨冬静/ 文

诚信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诚实性和信用程度,它既体现于一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之中,又与组织的顾客商誉价值紧密相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诚信的理解已扩展到可靠性、责任感和社会依从性等方面。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体系建设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标准的相继出台,我国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仍较低,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现象屡禁不止,失信问题已经成为危及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如何通过包括诚信标准化在内的制度性约束,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秩序,已成为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诚信领域的标准

诚信既是一个伦理道德概念,又属于经济范畴,它反映在经济上就是信用。由于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社会和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所以,当前诚信领域的标准研究与制订主要是从各类组织的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等级评价、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角度进行的。

在国际层面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7年成立了信用评价技术委员会(ISO/PC235),专门从事信用评价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已启动了“信用评价服务”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诚信合作组织(协会)推出了ICCO26001:2008《诚信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从组织机构、风险识别、失信控制以及信用评价的各个方面鼓励组织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诚信管理体系要素,帮助组织实现其诚信目标与经济目标。

在国内层面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批准成立了全国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承担信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2007年12月批准成立了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商业信用分技术委员会,2008年12月批准成立了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质量信用分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质量信用评价方法、质量信用等级规范、质量信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及认证、质量信用管理体系规范及实施指南、质量信用满意度测评规范、质量信用评价机构准则等标准化工作。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决定由国家标准委牵头,联合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参与,共同筹建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国家社会信用标准化建设。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有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的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研究构建国家社会信用标准体系;积极开展社会信用标准化宣贯工作,推动社会信用国家标准的实施;积极参与社会信用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目前我国在诚信和信用领域已出台了26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和11项地方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信用基础性标准。如《信用 基本术语》、《信用主体标识规范》、《信用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二是信用技术标准。国内信用技术方面的标准大多是金融业的行业标准,如《征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较少;三是信用产品标准。目前主要制定了信用调查报告以及各类组织诚信等级评价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四是信用管理标准。目前我国信用方面的管理标准相对较少,主要制定了《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 信用评级机构》等关于信用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管理的国家标准以及《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等针对各类组织信用评价管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标准化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标准具有公认性、权威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标准化在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信用信息标准化为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主体,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用活动主体的信用信息是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而当前我国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分别制定了自己的信息采集、信息标识规则,信用数据库重复建设和技术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制定和实施统一的信用主体的信用档案标识标准、信用信息的数据项格式标准、信用数据库接口标准是实现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用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形成完整有效的信用主体信用记录。避免技术系统建设的盲目性、重复性,避免不规范建设和走弯路,有利于节约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信用主体管理标准化助推组织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类组织是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其活动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已出台了《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要求》等多项适用于不同组织的诚信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增强组织的诚信意识,规范和约束其活动行为,建立并不断完善其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同时由于各类组织既是信用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其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信用行为的规范一方面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或征信机构采集到全面准确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信用信息有效需求的扩大,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三)信用产品与服务标准化有助于征信服务市场的良好发展

诚信体系建设需要信用主体信用信息的依法开放和市场化运作,这就离不开专业化的征信服务机构,当前我国已制定了《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 信用评级机构》、《个人信用调查报告格式规范 基本信息报告》等几项国家标准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等行业标准,一方面针对征信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时限、信息安全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规范征信服务机构的征信行为,确保其依法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有利于征信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信用调查报告、诚信评级等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实现不同信用服务机构产品的规范和统一,有利于扩大信用报告、信用等级等在银行信贷、融资融券、保险及政府部门行政执法等多种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征信服务市场的良好长久发展。

(四)信用标准化有利于促进诚信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文化交流

诚信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类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步和发展时期,很多概念和术语还都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急切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将研究成果用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搭建一个统一的诚信文化交流平台,实施诚信领域标准,从而使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重视自己的诚信状况,有助于推动信用信息的开放共享和信用立法,使守信者得到鼓励,使失信者得到惩戒,从而使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都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不断规范自身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信用标准化有利于对全社会的诚信状况实施监督与管理

在诚信和信用领域开展标准化可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及社会各界提供实施监督和管理的依据。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法律可直接适用的情况下,诚信标准对诚信监管的作用将体现的更加明显。

(六)信用标准化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品牌

诚信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是标准化的过程,抓好诚信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对企业起到产品推广、市场开拓和品牌培育的效果,有利于地区、行业品牌的树立。诚信品牌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对消费者承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体现。

三、当前我国在推进诚信领域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诚信体系建设领域已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部分行业和地区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也发布并实施了多项相关标准,信用标准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当前各个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全国性的诚信标准化合作机制,致使诚信标准相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

二是信用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部分机构和地区制定并实施了信用数据元、信用数据采集、信用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分别建立了适用于自己的信用数据库来采集信用数据,不同机构、地区之间存在着信用数据库重复建设和信用技术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而当前国家层面的信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标准,尤其是征信平台接口规范、信用数据库管理规范等技术标准的缺乏,阻碍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加了信用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处理的难度。

三是信用服务业管理标准匮乏。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 信用评级机构》、《个人信用调查报告格式规范 基本信息报告》等3项国家标准,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服务行为,但缺少信用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信用服务业资质认定、行业准入等信用服务业管理标准,不利于信用服务市场的监管。

四是部分领域诚信标准严重缺乏。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当前已有的诚信标准大多是商务领域各个主体或行业的信用标准,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方面的标准严重缺乏。

四、对策及建议

为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对诚信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本文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

(一)完善诚信标准化工作的组织管理

在国家层面,建立由某个机构为主导、多个机构共同合作的诚信标准化合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系统规划,制定标准化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诚信标准化体系,按照标准化工作目标,结合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明确各部门、各地方诚信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诚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统一信用技术标准,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

在充分利用当前信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加大信用数据采集、信用数据交换、应用支撑技术、网络基础设施等技术标准的研究力度,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开放式的信用信息技术标准,鼓励和支持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信用服务机构以国家标准为准则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对各部门可公开或可与其他部门共享的信用信息,要制定统一的信用数据项标准,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比较全面的信用主体信用记录,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

(三)加大信用服务业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力度,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服务规范等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力度,研究制定信用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质量评价、从业资格认证等信用服务业管理标准,以相关标准的大力宣传和实施来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服务行为,加强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控制,培育和发展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推动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良好健康发展,增强我国信用服务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四)加强重点领域及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加强重点领域及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标准化进程,加强民生领域、新兴产业领域等行业的诚信标准研究,鼓励各领域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领域或行业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诚信标准化工作进程。

五、小结

完善的诚信体系,需要以强大的信用数据库为支撑,这就离不开信用信息管理与应用的标准化建设。因此,只有加强诚信标准化工作,才能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略)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