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江苏段饮用水源管理措施探讨

2014-04-15 16:39段慧敏林剑远朱世云张圣望陈海群
净水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水源地饮用饮用水

段慧敏,林剑远,朱世云,张圣望,陈海群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 100835;2.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3.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条件,更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饮用水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饮用水源地重大污染事故频发,如,2009年江苏盐城水源酚类化合物污染事件;2012年江苏镇江发生的水源水苯酚污染事件;2012年广西龙江河发生镉污染超标事件;2014年兰州饮用水苯超标事件、靖江水污染事件等。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而保障饮用水安全关键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水源水质安全,是确保饮用水安全最直接、最经济的方式。

长江水资源丰富,是沿江地区重要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战略水源地。可以说长江是江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江苏地处长江流域的下游,全省约80%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直接或间接取之于长江。一旦长江遭到重大污染,将会严重影响江苏沿岸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因此,保护长江水环境对沿江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沿江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

1 长江江苏段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

江苏滨江临海,地处江淮流域下游,长江、太湖、淮河、沂沭泗四大水系交汇,其中,长江最为重要,是江苏省最可靠的水资源。长江江苏段城市主要是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8市及沿江县,沿江共建设自来水厂近50座,日最大取水能力约445万t,直接和间接取长江饮用水量占全省水源地取水总量的80%以上。目前,我省长江干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28个,如长江常州段为江苏省内沿江8市最短,魏村饮用水源地为长江常州段当前唯一使用的饮用水源地;长江南京段共划定了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区,分别为夹江饮用水源区、上元门—燕子矶饮用水源区、长江南京浦口饮用水源区、长江南京大厂扬子饮用水源区、长江南京龙潭饮用水源等等。因此,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的长江是江苏沿江城市饮用水和工农业取水水源作为江苏省主要水源地,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无法替代。

长江是江苏省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但由于其沿岸排污口和和取水口交错排列,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另外,两岸分布着大量的化工企业以及水上岸上易燃易爆品、石化产品、有毒有害危险品运输,一旦发生水上污染事故,将直接威胁沿江八市及下游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 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

江苏省内长江水系在南京-镇江-无锡-常州-江阴-南通等市建立了城市间的水质监控网络。该网络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以长江为主要饮用水水源的城市水质安全。各地区完善水质监测能力,统筹流域水质监测数据,按水质、水量上传监测点水质月报告数据,并实现数据共享,保证水质信息协调沟通。

江苏省各城市在水质监测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工作,实施水质监测的有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以及制水企业。各部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所规定的监测项目进行定期检测,其中包括常规42项指标监测以及非常规64项指标监测,并定期水质公布信息,出水厂常规42项每月公布一次,非常规64项每年公布一次。同时各地区在水源地建起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水进行实时监测,基本每两小时一次水质监测数据。另外,监测设备仪器在水质监测工作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南京市对饮用水源地进行达标建设工作,通过安装遥测装置,提高监测覆盖面,可以有效、从容应对各类的水环境污染事件。

在发生水污染突发事件时,各地区能够及时通知做好应急准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保证饮用水安全。最近在针对长江水污染、靖江全市停水一事,位于靖江附近及下游的无锡、苏州、南通三市在第一时间纷纷采取应急预案,及时向市民发布本市水质状况及应对措施。相邻地区加大出厂水质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同时启动具体应急措施,包括监测长江取水口的水源状况、政府和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到长江水源地现场监测处置、同靖江密切联系,调整相应的应急方案等。在预备水污染事件之前,各地区不定期进行原水水质污染突发事件处理演练,培训应急队伍,熟悉应急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理能力。2012年9月江苏举行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综合演练,该演练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主办,以“跨区域响应,多部门联动,共保饮水安全”为主题,为检验和提升应对流域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保障长江江苏段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提供了机会。

为进一步加强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和应对,有效保障长江江苏段水环境安全,2013年11月江苏沿江8市环保局在南京召开第一届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联席会议,研究探讨了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应急监测、联合应对、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长江作为江苏省主要水源地,沿江各地区进行定期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市之间信息传递到位,合力保护长江饮用水源安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饮用水源地水质受到一定威胁,比如一些城市的排污口邻近下游城市的取水口、沿岸工业企业排放污水、沿岸生活污水的排放,再加上长江江苏段是长江黄金水道最繁忙的航段之一,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复杂。这些都会给长江饮用水带来隐患,导致水质下降且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影响沿江居民饮用水安全。

目前,沿江地区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设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还不多,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监测。一些水源地监测仍限于对少数指标的监测,监测频次也不够,这导致一些国家明确禁止的稀有重金属偷偷排放到水中。而突发性污染事件只能依靠在线监测设备预警,当前绝大多数在线的自动监测站只装备了有限常规指标的在线监测。大部分毒害污染物引起的事件中,常规指标如氮、磷、COD等的变化并不显著。在现行的地表水水质标准中,毒理学指标有数十种,全部实现在线测量的可能性极小。而且我国现今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中大部分属于有毒化学品,这就构成了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的潜在污染因子。

水源地实施水质监测的有水利、环保、卫生、建设等部门以及制水企业等,但由于各个监测单位所依据的规范、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位置等各不相同以及各部门之间缺少协调造成了对相关信息混淆,既会造成资源浪费又可能会使同意水源地出现多种数据,难以统一。同时上下游地区水质信息难以快速通知,当在发生紧急水污染事件的时候,如果下游地区被告知缓慢将会影响部门决策,难以及时调度处置,错过最佳时机。

4 建议对策

长江江苏段经流8市,因而水资源的保护须从整个流域的视角统筹考虑,上下游地区工作要协同配合,各个涉水部门之间也应该相互协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将饮用水质量放在第一要务,共同协力保护长江饮用水源。各部门地区首先要进行信息共享,特别是环保监测断面数据共享,上下游地区水质信息协调沟通,可通过电话及时通知,建立各流域突发事件短信交换平台等。目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也应予以相应调整,环保部门、供水企业按GB 3838—2002规定的项目、频次开展水源水质检测,并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发生水污染事件时,环保部门及时将特殊项目监测结果通报供水企业,并逐步开展通过污染物扩散降解模型预测结果,做好预警和风险预案,保障事件发生地上游和下游的饮用水水质安全。沿江各地区饮用水源地要全部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同时还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并进行监督、核查,已上线单位必须按时、按质、按量上传监测点水质月报数据,统筹流域水质监测数据,进一步规范水质监测数据报送格式。

生物在线预警系统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饮用水源预警技术,它通过生物在行为及生理方面的变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指示污染的发生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号。这一方法具有直观、综合、快速的特点,弥补了理化手段仅能监控有线毒物的不足。因此可以用于有毒物质污染事件的在线监测和预警。在常州市环境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魏村水厂站于2008年引进荷兰在线综合毒性检测仪,利用发光细菌作为生物监测器,通过测定发光损失来快速判断水中污染物毒性大小;于2009年安装鱼类急性毒性监控设备,以鱼类为控制目标,观察其活跃程度、是否变形、死亡等情况,判断水质对生物的毒性风险。因此各个地方应不断完善生物监测来预警突发污染时间,但是生物监测技术也还存在着局限,如不像理化检测仪器那样能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检测结果以及生物本身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通过生物-化学同步监测使其更加完善。

完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预警所需的污染扩散模型,明确规定各部门在水源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强制性的责任和具体的事故报告程序及内容,同时对照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多部门联动的应急演练。信息的及时获得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当发生水污染事件时能第一时间知晓水质情况,并实现上下游地区数据共享,目前最快速的方式是通过电话通知使沿江各地区及时了解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流域沿线各单位应及时响应,执行主任单位可要求成员单位适当增加必要的监测项目和频率,并及时上传数据,使成员单位掌握水质情况,做出应对降低风险,并共享沿线单位的储备应急物资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快捷、时效的救援。

流域饮用水源地保护,仅靠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地区单独作战,难以取得实效,水利、环保、卫生、建设等部门应建立水质水文信息、监测资料交换制度,实现信息传输、数据统计、监测动态等信息共享。而为确保江苏沿江8市之间信息传递准确,各市需建立共享平台软件及信息通报制度,将流域内水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污染事件、各类应急通讯方式、物资存储等信息及时上传,共同开展跨区域流域环境安全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事件。同时沿江8市还应延续2013年召开的第一届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联席会议,切实履行《长江流域江苏段沿江八城市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联动合作协议》,推进江苏长江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进入区域联防新格局。

[1]陈江龙,徐梦月,魏文佳,等.湖泊型水源地管理研究-以苏州市太湖水源地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7):836-842.

[2]侯立军.进一步加强沿江开发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J].江苏农村经济,2011(317):66-67.

[3]邓文英,李雯香,范秀娟.长江常州段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及防范对策研究[J].江西化工,2013(3):13-19.

[4]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长江流域江苏段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安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432-6433.

[5]丁仲平,孔祥刚,陈辉.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J].江苏水利,2009(5):32-34.

猜你喜欢
水源地饮用饮用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饮用温水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矿山疏干排水对地下水源地影响的数值模拟
我国将整合公布包装饮用水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