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拓展
——体育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的研究

2014-04-17 01:17易飞仁
教育观察 2014年31期
关键词:责任感心理素质市场营销

易飞仁

(桂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广西桂林,541001)

营销从专业的角度理解就是企业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问。它的内容包括市场细分、产品定位、营销渠道、营销环境和售后服务等。从非专业角度理解就是销售人员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销售商品的过程[1]。营销不等同于销售,营销是一门学问,销售是一种艺术,营销包含销售,销售是营销众多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营销的其他过程都是为销售做铺垫,销售是营销活动的终结目标。

销售人员是连接企业产品和市场用户的桥梁,其素质和能力高低是决定现代企业潜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数。[2]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步入社会从事本专业工作,往往是从销售开始。市场千变万化,顾客需求多种多样,人际关系变幻莫测。销售人员置身一种复杂的环境,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没有应对强大内外部压力的心理素质,就会很快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因此加强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是高校营销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

一、销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一)自信心

自信心是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3]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认可,更容易给人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人际交往效果。总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复杂的情况或挑战,勇于承担责任,具有果断行事的作风,且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自信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最终走向成功。

自信心的表现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我能,信心满满、积极主动,具有进攻性,争取任务会把自己的所有能量倾注于这件事情上。第二是试试看,自信不足、有点犹豫,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主动请战。第三是不能,没有自信,遇事唯恐躲之不及。

许多时候,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是因为对自己服务的企业和产品了解不透,或是因为对自己行销的产品信心不足,这致使我们在与人沟通时产生心理障碍,降低成交的可能。

(二)责任感

责任感与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责任是一方赋予另一方的规定或要求,责任感是个人对责任的主观认识,是责任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4]每一个企业都渴求得到既有能力又有责任感的理想人才,然而在人的责任感缺失的状况下企业愿意去相信一个能力一般却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因为有责任感的人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有很强的反思能力,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总能找方法、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责任感缺失的人会找借口、找理由推脱责任。

(三)耐受力

耐受力即抗压能力,主要反映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上。在市场销售活动中,销售人员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先是自己服务的企业优存劣汰的管理机制,其次是同行的竞争,再次是客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客户批评、刁难与责备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一名销售员没有打一百次电话被拒绝还敢打一百零一次电话的胆量和勇气,他很难在销售行业中立足。

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现状

要知道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现状,可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课程结构中去了解。以本科营销专业教学为例,其课程结构大致分为两大模块、四大课程,两大模块为专业知识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四大课程即职业课程、学科课程、通用知识课程及通用能力课程。

在专业知识模块教学结构中,公共课程,如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英语、体育以及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等占去了相当部分。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财务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和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占主要部分,而文献检索、写作、交际交往、创业就业指导则作为此专业的能力辅助训练。在实践能力模块中,其主要形式是营销模拟训练、营销策划和网络模拟环境训练,这些训练是以社会活动、参观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重要训练手段。[5]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课程结构中有心理要素的课程除了消费者行为学以外,没有一项是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据了解,有些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只是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部门参观,听听销售主管讲讲,对实际参与的营销活动涉足不多,就是在重要的实习阶段,要么到商场站柜台,要么到展厅发传单,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东西。

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现状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递要多于实践能力的训练,对理论知识的准备要远远多于实战能力的准备。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营销专业学生,能有坚定的信心扎根于市场营销,心理素质强化训练显然是必需的。

三、体育教育对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其真实目的是为人的生存训练,它揭示了人在绝境中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力。训练的手段是利用一些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让参与者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具有体能挑战和心理挑战极限的活动和项目,达到训练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内容包括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拓展训练正是因为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在我国已经得到许多大中小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和大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存在共性,但其持续性、可重复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更具意义。

(一)自信心的训练

一个人的不自信,往往是因为受到的打击太多;相对于不自信,自信则是经常体验到成功后得到他人的表扬,受人尊敬。仔细分析自信心的形成过程,自信心通常是通过关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和帮助来实现的。教师要读懂这种心理,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其亮点,适时通过表扬、肯定和行动支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心情和教师的关爱、肯定,同时也能得到同学的肯定与支持,从而建立起挑战困难,超越自己的信心。体育教学活动是体验式的一种教学活动,所有的动作全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生从不会到会,再到应用自如,此间要经过太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挑战,有的学生很容易便可完成,有的学生则完成得非常艰难,教师要用热情去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同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与肯定。当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时,教师说“谁来做个示范,谁来小结一下”,学生争着说“我来”,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已经确立。

(二)责任感的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要把责任变成一种习惯,有限的德育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实质效果,训练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学校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滞后的,在学生没有体验到后果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以前,谈感悟责任往往是空洞乏力的,只有当责任变成需要后,人们才知道责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是要教会遵守规则。规则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行的基本法则,伴随法则而生的是强有力的罚则,人们在罚则的高压之下,出于趋利避害的人性选择,往往会选择“按规则办事”。教师是规则的执行者,教师要严格执法,规则才有权威性。其次是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的习惯,习惯形成了,责任感基本上也形成了。

(三)耐受力的训练

做过市场销售的人多有体会,刚步入销售行业,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经历的拒绝让不少新手有挫败感。外部竞争饱受的委屈与企业内部优存劣汰的用人机制,让不少耐受力差的新手从此在销售行业中消失。参加过体育比赛的人能体会到,在大赛来临的时候,往往会有一段时间怎么也不能入睡,只要闭上眼睛,比赛的期望与幻想就会呈现在眼前,越想获得好结果最终结果反而越不好。

体育运动对人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具有训练价值,此类项目有耐力跑、跨越障碍、极限挑战、智力体力对抗及运动竞赛等,通过体育教学的拓展,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容地应对竞争与挑战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成长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大学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在销售市场迅速立足,除了有专业的知识准备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准备。体育教育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外,对大学营销专业学生在心理素质训练具有良好的作用。在当今知识爆炸、技术集成的背景下,拓展体育教育内涵,加强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对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陈显章,程书香.营销人员基本素质初探[J].法制与经济,2009(8).

[2] 关辉,王燕妮.中国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素质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7(12).

[3] 董志胜.浅析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J].市场营销,2010(10).

[4] 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刷馆,1983.

[5] 甄国红.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6] 张瑞林,王先亮.高校体育职能的建构与完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11).

[7] 杨英杰,黄超.大学跨学科研究合作动力机制与政策影响[J].高教探索,2013(2).

猜你喜欢
责任感心理素质市场营销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