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学校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2014-04-17 01:48赖晓妍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普通话培训语言

赖晓妍

(茂名市茂南区高山镇中心小学,广东茂名,5250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普通话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然而,当前农村学校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部分中老年教师语言观念比较保守,发音不准,不能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因此,学生的普通话也不够熟练和标准。农村小学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对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呢?笔者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反复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小学阶段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而小学阶段必须要求教师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语言授课的基本要求。我校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城镇中心小学,教师超编,截至去年已有10年没有调入新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半数,学校里部分中老年教师不敢、不善于、不习惯说普通话。因而我校把普通话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示范作用,促使全体教师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普通话,规范地说普通话。我校对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主要采取如下方式:

(一)抓好教师基本功培训

学校对教师的相关培训从细节抓起,并定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宣传我国的语言政策,使每个教师都了解使用和推广普通话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拼音知识和发音常识的培训,特别加强对轻声、儿化音的学习,主要让教师克服平时讲普通话时有关翘舌音、后鼻韵母、轻声、儿化音等方面的困难,帮助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对应的规律,为广大教师普通话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一条捷径。校本培训力争使教师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同时选拔并培养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骨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普通话由普及走向深入。如举行教师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

(三)做好教师的定期考核

每月都由学校的“推普”骨干对基他教师的普通话进行考核。由他们听自己的普通话录音带,找出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一系列措施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二、抓课堂主阵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我校80%学生来自农村,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生活交际圈狭小。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不多,一旦在公众场合就不敢发言、不愿发言。久而久之,学生不擅与人交际,不擅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别提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针对这种现状,我校把课堂作为“推普”的主阵地,让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提高。

(一)重视拼音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要想说好普通话,就必须掌握好汉语拼音,并准确发音。因此,我校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都是学校的“推普”骨干,从一年级起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汉语拼音的训练,特别要注意纠正本地学生容易读错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并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儿歌、顺口溜、游戏、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提供听说机会,训练口语表达

小学阶段正是发展学生语言的好时期,而语言正是在听说中发展的。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普通话听得少,说得更少。因此,我校的《课堂评分标准》制订了一条:“教师是否注重给学生提供听说机会,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如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片段读、自选读等。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得多了,说普通话的能力自然提高得快。如在四年级第二单元的“推普”周主题活动中,笔者先让学生讲一些有关使用普通话不规范的笑话,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体会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然后全班分组进行绕口令比赛,随后还进行了朗诵比赛。在不同的比赛中,学生们既得到了朗读练习,又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注重设置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环节,采用讨论问题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充分的说话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了听说普通话的能力。

三、创设语言环境,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想要农村学生说好普通话,学校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和更容易适应的语言环境。我们把校园作为“坚强阵地”,从学生、教师到学校领导,人人、时时、处处都讲普通话,营造一种讲普通话的氛围,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首先,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还写着“请讲普通话”“请用礼貌语”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我校的《一年级守则》的第二条要求是:“学会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学校要讲普通话。”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

四、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掀起讲普通话的高潮

学校抓好宣传阵地建设,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掀起讲普通话的高潮,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和能力。

第一,学校筛选普通话标准、音色优美的学生担任广播员,定期组织广播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让他们担任义务“推普员”,定期在节目中进行普通话知识的宣传。学校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智,让他们体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并一天天地成长。

第二,抓住契机,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充满乐趣的活动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如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课堂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诗词朗诵、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在进行主题活动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充满乐趣的活动过程中有所提高。

第三,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影、投影、录音、录像等途径,以灵活的方式对不规范的语言进行挑错,还可以从中提供影像情境,让学生开展配音、表演等口语实践,使他们多种才艺得到展示,同时又普及了说好、用好普通话的教育。

教育农村学生说好普通话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更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把这项工作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的能力。

[1]陈周伟.现代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规范化[J].文学教育:下,2010(6).

[2]赵君.多媒体技术在开放教育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

猜你喜欢
普通话培训语言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语言是刀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我有我语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