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微写作”训练题目设计初探

2014-04-17 01:48姚雪鹏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微写作题目作文

姚雪鹏

(茂名市第一中学,广东茂名,525000)

2014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宣布北京卷将作文一分为二,增加分值为10分的微写作。这一变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微写作”这一名词开始被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提起。这种篇幅短小、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微作文”写作训练,具备与传统高考的800字左右作文所不同的独特优势。如果能够将它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之中,那么对于打破陈旧的800字作文写作套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学生写作水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灵活新颖的微写作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不失为高中写作回归原生态的一种方式。因此,如何把“微写作”贯穿在日常教学之中,让它更好地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正在研究或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内容上:循序渐进,立足学生生活实际

“微写作”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丰富的内容为常常发愁“不会写”“没的写”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微写作”的题目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的题目只有既立足学生实际,又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同时,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训练中掌握方法。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给出了一道样题,样题简要介绍了吴起的军事思想,要求学生就此谈谈领悟。这道题目以历史人物为素材,兼顾到了文言文,主题有思辨性且暗合当今时代热点,是一道有水平的考试样题。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接触“微写作”的学生,它所提供的材料是很多中学生所不熟悉的,离生活距离较远的,很多中学生难以全面把握和提炼要点,更谈不上“就吴起某一个最有辩证哲理的观点”谈认识。就算勉强谈了,也往往是一些空话和套话。这样的题目可以作为后期提高之用,如果一开始就面临这样的题目,学生还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接下来的训练。

(一)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课本内容入手

当下许多高中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式,即教室——食堂——宿舍(家)。校园和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环境,老师、同学和家人是他们联系最密切的人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或者直接利用身边发生的情境,开始初步的“微写作”训练。比如,“开学伊始,你认为集体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请写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学校要评选文明礼仪之星,请写一段文字向全校推介你认为合格的候选人……”这样的题目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一开始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材里的拓展内容和课堂上意犹未尽的讨论,都可以作为学生日常“微写作”的题目。

(二)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新闻和时代热点

利用“微写作”的方式探讨社会热点,形式可以采取诸如“对热点事件有何看法”“对公众人物怎样评论”,以记者的身份播报短新闻等。“微”的优势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不必面面俱到,能合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值得肯定。这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每周固定时间,由一个小组成员搜集资料并整理出题目交给教师审核,全班集体写作。

(三)拓展题目的广度和深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素材,具备了较好的写作习惯,这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拓展题目的广度和深度了。比如,题目不再仅限于对热点事件发表看法,而是多方面探究事件的原因,思考事件的社会意义;阅读经典,体会经典背后的意蕴;进行一些实用文写作,尝试微小说创作……教师可以鼓励并提供平台给学生充分交流。如果可行,教师还可以试着把“微写作”和阅读、长作文写作训练联系起来,进行拓展、提高之类的练习。这时,微写作激发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兴趣,更是提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最终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对文学、对生活的关注和喜爱,陪伴他们终生。

二、形式上:立足长远,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设计题目时,教师应当注意“微写作”虽“微”,但并不是碎片。从内部来看,题目应当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向性,学生展现的成果也应当是一个相对完整,文从字顺的“微型文段”;从外部看,每次训练都是独立的,阶段之间又是互相呼应的。在题目设计的形式上,教师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培养学生主要表达方式的使用

大部分高中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有些学生自己动笔写作时却常常比较混乱。发表议论时,段落中对例证里的人物夹杂着大段抒情;记叙事件时,后半部分全都是脱离事件的议论。针对这样的问题,“微写作”在日常训练中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主要表达方式的使用能力,特别关注议论文中如何写好论证观点的记叙性文字,记叙文中巧用议论和抒情为主题服务。具体做法可以直接要求,如在题目中明确要求“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也可以涵盖在题目之中,如“针对某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二)重视表达能力的训练

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可以细分为多个层面,主要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组材以及语言表达。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些“微写作”训练的题目,如仿照名篇经典写片段,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抓住细节进行描绘。只需要给出示范或提点技巧,有针对性地练习,很多学生都可以在训练中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流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

(三)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

“微写作”倡导写作回归原生态,“微写作”训练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可以回归到现实的语境中去。面对现在和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实用文写作,学生不敢写,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非常普遍,这时候“微写作”的训练就可以派上用场。写简短的感谢信、发一条短信、发一则通知、写“一句话评论”,这样的形式都常见于生活之中,与学生平时写作的文章不同,主要就是用语的得体和格式的规范。在一天一练或几天一练的“微写作”训练中,知识能轻松地被拆解开来,教师再稍加指导,让学生有效练习,这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四)重视多元评价和自主学习

微写作从题目的设计到训练的进行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评价时,也自然不能使用过度单一的评价方式。在网上搜索“微写作”的题目,不难发现许多题目在设计上参考了高考常见的语言运用题。的确,语言运用题对“微写作”的题型设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两者仍然是不同的。语言运用考查的是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题型更是多样,而大部分题目的答案标准相对明确。“微写作”归根结底是写作的训练,不必有明确的答案,但是需要考虑到写作要求。教师在设计考查题目时也有必要有所区分。设计评价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也应当是方向性的,可以考虑等级式的评价而非严格的分数。

显然,简单地把“微写作”训练理解成一日一次毫无限制的小练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如果结合教学实际适度引导学生,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题目或范围进行训练,则效果要好很多。笔者期待这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且颇具时代气息的写作方式能在教学实际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作文不再只是躺在试卷上的一道题目,而能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1]王宗海.高中语文研究性写作教学探微[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2]张红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训练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猜你喜欢
微写作题目作文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