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的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14-04-17 04:14殷红卫赵志霞
江苏高职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用带团旅行社

杨 艳,殷红卫,赵志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的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杨 艳,殷红卫,赵志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分析高职导游专业教育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遵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走出一条以“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用”为目的的办学道路,并对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导游人才。

产学研用;高职导游;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根本任务是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将所学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形成真实、完整的职业实践能力[1]。而高职导游专业正是为适应旅游市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需求,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又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导游人才。

1 问题的提出

1.1当前旅游市场对导游需求旺盛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表明,截止至2013年4月,我国持证导游人数已增至54.47万人,但近5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年平均人次均已达到20亿人次以上,专家预计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 10.4% 的增长速度,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第四大客源输出国[2]。以目前的持证导游人数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及重大节事活动时导游缺口更加突出。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接待7308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参观,单日最大客流达到103.28万人。但当时导游严重供需不平衡,旅行社普遍反映找不到导游,很多旅行社都高薪安排持证导游常住上海,做世博专线讲解,有时甚至出现导游一天接多团的现象。导游人员的缺乏已成为妨碍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1.2高职导游专业学生对行业缺乏认知度

大多数该专业学生及家长对旅行社、旅游饭店都非常陌生,选择导游专业的原因很模糊。

有些学生天真地认为学导游专业就是可以到处游山玩水,等到实习就业时才发现导游这份工作与自己的憧憬相差甚远。“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跑的比兔子快”,这是导游专业学生经常抱怨的口头禅,特别是现在的90后学生更是无法适应和坚持。没有认清导游工作的性质和难度也成为影响高职导游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1.3导游职业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脱节

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进入旅行社后普遍反映实际工作与学校学习的内容相差甚远,需要在工作中重新学习。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导游专业教师对一线操作不了解,市场敏锐度不够,教学过程只会墨守成规地照本宣科;第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以理论课学习为中心,考取导游证为目的,很少甚至没有参与一线学习的经历,导致实习就业时无从下手;第三,虽然当前旅游市场仍然缺导游,但旅行社已从需要持证导游转变为需要有一线带团经历的持证导游,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带团,而目前这样的毕业生仍然比较稀缺。

1.4高职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有待加强

旅行社普遍认为刚毕业的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言和专业技能、文化修养、应变能力、自我复原能力。一些学生带团时不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用奇装异服展示个性,讲解语言带有方言口音,增加游客理解难度,而且在讲解过程中只能单纯背诵导游词,景区拓展知识知之甚少,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带团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应变能力差,只能向计调求救。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也是导游学生带团初期被投诉的主要原因。

2 高职导游专业“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培养目标

“产学研用”一体化是一种系统合作工程,就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从学校方面讲,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了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企业需求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1导游专业教学应跟紧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就是以实践教学为目的,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最终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人才。我们的导游专业教学也应按照旅游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在巩固理论教学的同时按行业发展过程中对导游人员的新要求来完成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

随着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理论知识学习非常优秀的导游专业学生已不被市场作为稀缺人才来看待,旅行社更希望招聘已有带团经验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纯学旅游专业理论,应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多与一线旅行社接触,了解企业需求,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2.3加强学校、社会、旅游行业之间的联系

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使学校走进了旅游企业,走进了社会,密切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多方面的联合,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3]。与此同时,在解决导游专业就业率的同时,旅游企业也能顺利招聘到急需的导游人员并顺利开展工作。长此以往的良性循环使学校、学生、旅游企业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

3 “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的高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3.1在学校教学方面

(1) 合理设置实践性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性教学的整体设计与要求。以旅游企业需求为目标设计职业能力模块,从导游服务、景区服务、饭店服务三个角度来完成实践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导游实践技能,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最终实现“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效果。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导游接团过程中出现漏接错接事故、景点游览过程中游客丢失证件的情境,要求学生及时做出反应并按导游服务技能的相关理论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2) 在设置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编写与一线导游服务相适应的实践性教材。编写实践性教材时,要把教材对导游操作的实效性、指导性放在首位。例如:编写导游带团知识宝典、导游带团案例、优秀导游操作手册等[4],使学生看到即能用到。

(3) 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将一线工作环境作为教学场所来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该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应与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并重。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开展教学:第一阶段为岗位认知实践教学,在大一开学初期带学生去参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旅行社、高星级饭店、5A级景区、电子商务旅游网企业,让学生对今后三年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产生定向性的感性认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并明确努力方向;第二阶段为专项技能强化教学,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队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线路中进行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景区景点,也让他们对带团过程中的服务技能有真实感知;第三阶段为综合性实践教学,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由学校统一安排进入一线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指定企业内的校外指导教师,根据具体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并与就业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 学校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VCD碟片库、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礼仪与形体实训室等模拟实训教室来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应用性职业技能。

3.2依据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

(1) 强化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讲解能力。“祖国江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语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导游讲解服务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不同,抓住口语这个关键点,采取不同层次、不同标准、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因材施教。低层次:“能讲”,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表情自然;中层次:“会讲”,语音语调优美,节奏分明;高层次:“出色的讲”,要求口语流利、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5]。在实践性教学训练中可以采取三种形式交叉进行,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讲解训练,其他成员进行点评;其次是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选派小组优秀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展示,不同小组间互相寻找差距并相互点评;最后是以班级导游比赛的形式进行全员参与并赛出名次,达到激励每位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加强导游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侧重于对史地文化知识、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的强化学习。一名好的导游人员应该是旅游目的地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游客参观游览的同时为游客介绍当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及当地的人文特色。例如在导游带团游览明孝陵时,应对明朝的历史知识有深入了解,“废中书、升六部”的内容、“靖难之役”历史意义等等都应熟悉掌握;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求新、求奇、求美的综合审美活动。自然景观有它的山水风光之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有不同的美感,即“移步换景”,这就需要导游能善于利用自己的美学知识,选准时机引导游客观景、赏景[6];一个旅游团是由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组成,依据他们不同的旅游心理需求,导游应学会察言观色提供适合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服务;合格的一线导游人员应该熟知我国各项法规及相关规范,用于带团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特别是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的正式实施,用文字形式明确提出旅行社和导游在工作中的义务与责任,导游员只有熟悉其中的内容才能在处理旅游者的要求和投诉时做到游刃有余。

(3) 应变能力无疑是导游服务技能中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涉及面和内容都比较广泛,主要是指旅游故障的处理,其中包括旅游活动日程和内容的变更、接团过程中的漏接事故、误机故障、游客证件丢失、旅游安全交通事故、游客患病或死亡事故的处理等,学生应首先在掌握理论程序的基础上学会应用。例如在导游服务技能理论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事故情境并由别的小组同学来完成故障处理,提高同学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

(4) 自我复原能力已逐步成为导游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特别是90后的导游人员。导游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脑体劳动。带团过程中导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游客,产生不同的旅游需求,必然会在团队服务中产生不满和投诉,在行程期间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导游宣泄心中的不满。因为导游不仅代表自己,还是旅行社的代言人,承受委屈在所难免。很多90后的新导游因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逃避,不及时处理问题给旅行社带来了更大的损失。导游人员应该学会开朗、乐观、自信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培养自己在挫折和失望中迅速恢复的技能。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挫折训练,将困难处理融入教学目标中,增加导游服务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培育学生顾全大局的觉悟,分清事理,不管有多少委屈与压力,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而且要有迅速调整自我状态的技巧[4]。

3.3协调好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1) 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共同进步。“双师型”教师应能够开展理论教学,还需要具备旅游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具备“文武双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仅可以将自身实战经历传授给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而且可以了解当下旅游行业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开展专业方向的科研工作。学校也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轮流安排教师下企业参观实习6-12个月,了解旅游行业最新需求和市场变化并引入到教学中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更新。

(2) 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院校科研的关系,基于旅游教育为旅游产业服务的办学方向,旅游院校的科研活动就应定位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的方向。另外,还应与不同学科以及兄弟院校建立相关联系,加强横向课题的研究。反过来,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新问题,也需要旅游院校的支持[7]。最终使专业教师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旅游产业也能够更好地被带动发展。

3.4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新体制,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高职导游专业实践性教学

推荐优秀学生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到当地景区做义务讲解员。学校可先期与景区签订合作协议,主要针对大一导游专业的尚未参加导游证考试的学生。在导游词和景点介绍等理论课程开设完毕后,由教师带队安排成绩优秀的学生去景区为团队及散客旅游者进行义务讲解。不仅为景区解决旺季讲解员不足的难题,也为同学们参加导游现场考试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安排考取导游证的学生暑假兼职带团。学校可以选择与当地规模大、经营系统完成的大型旅行社进行合作,在暑假两个月的旅游旺季中给予持证学生跟团学习的机会,熟悉景点、线路、导游服务技能后实现独立带团,为旅行社解决旺季缺导游的燃眉之急,也实现了学生与今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直接掌握一线经验。一旦今后就业能够很快进入角色,无需试用就能独当一面。

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计划”。定向培养是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入学之初,企业就与学校签订计划,该班学生三年的专业课程均与定向培养企业需求相结合,突出校企文化活动和育人环境的渗透作用,在学生三年毕业后全部安排到定向企业实现就业。通过定向培养为企业发展集聚储备人才的同时,解决了学校和学生们的就业压力。

学校可以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除了承担本院师生的实训、培训教学任务外,还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科技优势,承担周边地区旅游企业等兄弟单位的礼仪培训、岗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接待服务等任务,服务于地方经济[8],构建院校与企业一体化的教学服务模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专业基地。

4 总结

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四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院校、学生、教师、企业都能依据旅游市场需要,寻找并适应紧跟行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多赢局面的良性循环。高职院校的导游专业只有走出一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力求办出高职教育特色来。

[1]彭华,“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涉外导游专业英语能力培养[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9-11.

[2]秦楠.高职旅游专业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9(591):80-81.

[3]邢继德.高职院校导游员培养模式与实践[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3):37-39.

[4]陈海明,张颖.导游核心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7-69.

[5]白稚萍.浅谈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5):135.

[6]甘露.加强导游文化素质的培养[J].出类拔萃,2005(24):185-186.

[7]张金霞.复合型导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137-138.

[8]孙叶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能力培养探究[J].世纪桥,2008(4):95-96.

(责任编辑 周晓芸)

ResearchofTouristGuideTalentCultivationBasedonIntegratedTeachingof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andUse

YANGYan,YINHong-wei,ZHAOZhi-xia

(NanjingInstituteofIndustryTechnology,Nanjing210023,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it is increasingly demanding of tour guides with high overall quality.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ourist guide education,proposes that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deepen reform of educational system,follow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 and use,with production as the direction,teaching as the base,research as the link,use as the purpose,and discusses the approach of cultivating tourist guide talent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ourist talents.

production; teaching; research and use; tourist gui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2013-10-25

杨艳(1982-),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导游服务与教育。

G710

A

1671-4644(2014)01-0048-03

猜你喜欢
产学研用带团旅行社
导游带团服务技巧探讨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对丹东市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旅行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