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话滋养儿童的心灵
——《丑小鸭》教学例谈

2014-04-17 01:48汪仕良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白天鹅丑小鸭学段

汪仕良

(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研室,广东惠州,516211)

童话因其新奇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及符合儿童的天性而深为儿童所喜爱。听童话、读童话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和任务”中重要的一点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说明“童话”是这一学段儿童在阅读活动中的首选文体。在第一学段的课文中,童话有三十多篇,占一、二年级课文总数的30%左右。这说明教材的编者对“童话”这一文体的重视,较好地落实了《语文课标》的要求。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阅读教学为凭借,来落实语文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阅读教学的成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而就第一学段来说,童话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童话教学仍存在着一些偏差,尤以第一学段为甚,这应引起我们深思。下面试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童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改进策略。

一、从教学目标的确定看

从平时听课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在备课时大都照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下称《教学用书》)的建议,把《丑小鸭》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以上的教学目标来看,这与一般的记叙文教学没什么两样。我们知道,童话跟一般记叙文在表现手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写虚,一个纪实。如果把童话等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来教学,那么童话的价值将会丧失殆尽。上述目标中,前两个是基础性目标、共性目标,适用于不同文体。值得探讨的是第三个目标,从表述的情形看,它更适用于记叙文的教学,因为它过于理性,而理性大都与童话无关。过于理性的目标一旦确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必然偏重于理性分析。一些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就会不厌其烦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学生的答案不断往设定的教学目标上靠。如“丑小鸭受到哪些不公平的对待?”“哥哥、姐姐、公鸡、小姑娘、小鸟、猎狗这样对待丑小鸭对不对?为什么?”等。方向不对,技术手段再好,也是南辕北辙。

那么,第三个教学目标应该如何确定呢?《语文课标》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写道:“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就给童话教学指明了方向。结合《丑小鸭》这篇童话的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实际,上述第三个目标宜定为“感受丑小鸭的形象,向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美好情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是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是被迫离家流浪,还是不得不躲避追赶他的猎狗,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然不满足,仍然要“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他“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幸福终于来到了他的身边。所以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感受丑小鸭的形象,向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美好情景”,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吻合的,与《语文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也是一致的。

二、从教学环节看

在课文教学的最后部分,教师一般都会采用《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建议”所提出的问题探究“丑小鸭离开家到底对不对”,而“探究”的结果一般都是“丑小鸭离开家是不对的”。紧接着,教师们还会不失时机地追问:“我们要不要向丑小鸭学习呀?”学生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要——。”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呀?”……最后,学生学完本课后所接受的信息是“小孩子是不能离家出走的,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了”。童话中的美好情景荡然无存。

《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在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这其中也多少有着安徒生的影子。丑小鸭如果不离家出走,虽然最终也会变成白天鹅,但丑小鸭还会是原来的丑小鸭,白天鹅还会是今天的白天鹅吗?同样,安徒生当年如果安于现状,还会有后来的安徒生吗?还会有《丑小鸭》这篇童话吗?因此,“丑小鸭离开家到底对不对?”是一个伪命题。至于“小孩子不能离家出走”,则是在“教化”思想的指导下“生拉硬扯”的结果。表面看来,所谓的“结合课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落实了,但是语文教学特别是童话教学的本质却弄丢了。长远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

三、从本课的教学策略看

《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简说”里提到:“建议不要多讲,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当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的时候,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这个建议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课文后面的习题也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篇课文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形式活泼,富有童话特色,非常适合朗读。因此,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感受丑小鸭的形象,应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能还原童话的本真。

这样,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情有景,便成了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朗读指导,进而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形象,让学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心灵产生共鸣——只要有梦想,一切都有可能。比如:“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这两句话,就要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温馨的画面,沉入童话的氛围里。教师通过指导朗读“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等一连串很有童话色彩的语句,帮助学生感受丑小鸭的遭遇,让学生与丑小鸭同悲同喜——为丑小鸭受到欺负而伤心,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雀跃。这样,学生既受到优美语言的浸润,又受到美好情景的熏陶。如果朗读指导做得好,学生心中的丑小鸭形象是能够丰满起来的,“丑小鸭”的形象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土壤上长出美好的梦想——我要成为别人或自己心中的白天鹅!果若如此,功德无量。

把童话当成纯粹的童话来教,力避生拉硬扯的教化,只有这样才能落实好《语文课标》规定的目标任务,让童话真正成为滋养儿童心灵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1]唐光超.把童话教成童话——小学童话教学的误区和策略[J].中国教师,2012(1).

[2]窦桂梅.童话与人生——《丑小鸭》教学实录[J].人民教育,2008(23).

猜你喜欢
白天鹅丑小鸭学段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丑小鸭的蜕变
我的白天鹅
《丑小鸭》后传
我的白天鹅
《丑小鸭》续编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桃花源里的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