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探索

2014-04-18 15:47陆国元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在学习借鉴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课堂结构方式。即:课前预习;交流互动;引导点拨;深化认识;训练操作;反馈矫正;拓展思维;迁移延伸。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32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如果课堂教学结构紧凑严谨,方法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教师应自觉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问题。笔者通过学习借鉴“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并结合多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在学习、实践、探索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内容:

一、课前预习,自学设疑

教师每上一节课,课堂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信息,先要请学生课前自学教材,或请学生搜集资料。预习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别留意做上记号,或找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仍然解决不了的待课堂解决。如:九年级上册“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人类在没有电灯之前用什么来照明?”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思考。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对以往知识储备进行整理加工,并在自学教材中获取新的信息,或在搜集资料中归纳整理,将旧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储备。学生课前预习处理得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通过预习,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历史教学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之源,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自学中“设疑”。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设疑,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他们的主动性将会丧失殆尽,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束缚,最终会变成被教师牵着线的“风筝”。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疑,才能真正主动地学习,在自我设疑、自我辨析中掌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师生可以广泛地交流讨论,在互动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集中起来,发挥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知识潜能最大的再现,集中大家的智慧讨论解决所有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如:八年级上册“为什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学生们通过激烈讨论得出共识:第一,当时敌强我弱,城市敌人过于强大,而农村敌人的力量比较弱。第二,井冈山的地理位置,山高路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丰富。第三,群众基础好。交流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必要时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或许学生在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某些见解即便是教师也自愧不如,这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及时鞭策;当然也可能出现没有问题或见解浅显之类的现象,教师不得讥笑,应正确引导。

交流互动环节,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放下权威,下大力气激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班交流时,要确保发言人的发言能代表本组成果,形成“想说”、“会听”的良好局面,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是一种进步,质疑同学的发言是最大的收获。惟有这样日积月累,教师才得以解放,学生才得以发展,一言堂才能变成真正意义的群言堂,学生才会有收获,有发展,有提高。

三、引导点拨,深化认识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点拨,即在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进行释疑。教师点拨起一个层层深入的作用,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将认识逐渐引向深入。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点拨”,讲究方法。1. 顺势诱导,逐渐深入。如:七年级下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中国开始遭受列强欺凌,导致落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学生很快地作出回答。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该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系统深入。2. 搭阶梯,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应在认识陡坎上造阶搭梯,适时地扶一把,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3. 归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难以使学生信服,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应指出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转变为正确的认识。

四、训练操作,反馈矫正

任何一种学习不通过亲自动手都是不牢固的。有人认为,教师就是在讲台上向学生宣讲,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学生接受了就完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式是让学生积极地训练,让他们动手操作,在主动训练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学生觉得有点杂、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表格,内容包括:时间——战争——条约——影响,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在时间——地点——口号——性质——结果)的比较,从而理清思路,加深认识。只有训练才能培养能力,但练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精选训练题,采用那些以一当十有代表性的题,教师要在必要的时候告诉学生怎样练习、怎样操作。当堂的训练任务当堂完成,千万不要放在课外,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课堂松松垮垮课外紧紧张张的做法要彻底改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一环扣一环,不浪费一点时间,不多说一句空话,争取做到字字千金,不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烦躁。

因为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有差距,难免会有好差之分,因而反馈就显得十分必要。反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是落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把控全局,保证交流的渠道畅通,互动迅捷,效益颇丰。特别是对学生的问题和偏差,要及时矫正,当然对有争议的问题或没有定论的知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强作结论。

五、拓展思维,迁移延伸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关键所在。之前,教师在操作训练时选择精深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要提醒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使自己在潜意识中有知识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并且有以此题为范例进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使之养成习惯,这时课堂目标就初步达成了。

在课堂上学生学到了一定的知识,通过训练操作巩固了知识,智力也得到了开发,但这远未达到课堂教学实现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因为这离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最终提高还有一段检验、巩固、提高的距离,而要使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运用到其他各领域中,还需要一个再提高再创造的过程。如:“改革的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学生普遍认为改革都是好的,我们可以举例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由于改革的失败导致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以及东欧剧变,这个教训是深刻的。”让历史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立足于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真实,他们才会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因此,用直观的图片和易懂的资料、还有结合当地历史意义的乡土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再度拓展思维,达到知识迁移延伸之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而课堂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精心策划,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意志力,有先进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主动担负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满腔的热忱和聪明的智慧,积极而扎实地从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陆国元,1993年7月考上广西电大政史专业,1995年7月广西电大毕业,自1995年8月至今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从事政治、历史科教学工作。期间,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函授学习,取得本科学历。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获得县级段考、期考成绩优秀奖、优质课展评奖、中考指导奖。2004年12月取得中学一级职称,2012年被评为“扶绥县优秀教师”。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54320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