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课标分析及复习策略全国二卷政治试题

2014-04-28 23:17苏彩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考试题选择题人大代表

苏彩华

透视2013年新课标政治试题全国二卷,在学生和老师一片“难”的解读中,留下些许思考,明晰学习方向,确定一个趋势,短暂的总结又开始下一轮的教学和认知,知识在高考试题的驱动中集聚,青春在高考检验中飞扬,教学在高考试题分析中提升。

一 、高考试题稳中有变

1.试题结构:2013年新课标全国二卷政治试题结构相对稳定。在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5问52分。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四个知识板块分值的比重30:24:16:30。非选择题继续坚持学科内综合,当年仍然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38题),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综合(39题)。在试题类型方面,选择题仍然以最难选的“二二式”组合选择为主。

2.知识考查: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

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均衡价格、财政的作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产业化发展、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生活: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人大代表在现实生活中的职权及作用、当代国际关系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点、科技对文化继承发展的作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哲学生活:追求真理的过程、实践的观点、人民群众的作用、价值观的导向、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等,都是考纲和教材的核心知识。

二 、亮点频出难度增加

亮点一:侧重基础,凸显能力

选择题题支表述的灵活性和一题考查多点的巧妙性,更加体现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检索和选用有用知识并做出必要判断的能力的考查。而且,非选择题38题第2问,“假如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摆脱死记硬背教材知识人大代表的职责相关内容,针对材料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看似政治生活试题,答案组成却是经济生活知识,学生按常规答题得分率极低。39题第3问,“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这种探究式的开放式的试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体现新课标关于情感价值观的要求。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的最大亮点,也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关键地方。

亮点二:微观切入,宏观作答

这一点考查的不确定性,恰好给按部就班复习学生一闷棍,提升学生高度概括能力和对知识整体驾驭能力,这是2013年政治高考试题又一突出亮点。

1.38题第2问“假如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39题第2问“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39题第3问“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这些题设问的指向非常明确,切口很小,但在难易程度上,明显不同。看似知识考查指向清晰,但答题指向的不确定性让学生费解。

2.39题第1问,知识指向对立统一观点,题型也是常见的“高频问法”,但“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让它的难度可见一斑。这种指向明确、微观切入式的试题设计和导向不仅要求考生宏观掌握学科主干知识体系,还要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微观见诸。考场上更要求考生充分把握设问的指向性,所答即所问。尤其是三个题的答案设置都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要具有大智慧,有对知识整体驾驭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答案的最后边都加上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亮点三:知识联动,相得益彰

知识的综合性,是以往高考试题不具备的高度,打破学科之间知识独立设题的现象,更加考查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和运用,这是今年高考的风向标,也是我们今后复习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选择题14和15两个题,把农业、粮食、生产、消费、农民收入、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价格对生产的影响等知识有机结合,是学科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知识的梳理。

选择题21题: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哲学设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但宣传本身并不是目的,其根本出发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现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的交叉点。

38题(第2问)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此题虽然是要求考生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回答,但同时又要求结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因此要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也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题目要求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只是虚晃一招。如果考生把它当作纯政治生活试题,从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去解答,就无法达到“结合材料二”和“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要求。政治生活设问,经济生活作答,体现学科之间知识契合点,体现较强的综合性。

三、载体丰富关注热点

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依然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涉及智能手机、农业补贴、网络在线问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两岸文化交流、党内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城镇化进程、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热点材料。试题的巧妙设计,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三点合一”,实现了《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考查目标和要求,即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考查。

全套试题既有对长效热点的持续关注,如宏观调控、国际关系、人民政协,又有对时弊问题的直面正对,如反贪腐;既有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视,如智能手机,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如《台湾风物图卷》;既有对国家决策的高度肯定,如财政政策,又有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如网络问政。有的是显性考查,有的是隐性考查;有的是宏观把握,有的是微观切入,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彰显了学科价值。

如38题,一方面,通过文字材料叙述客观呈现了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向学生展现了我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关注与持续向好的信心。

39题以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现状为背景,命题坚持了现实问题立意,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科技对文化的作用的理解,而且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四、高效复习任重道远

1.夯实基础

基础、主干知识要做到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对于基础主干知识,一要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不遗漏知识要点。二要深入理解把握知识的层次性,进行适度拓展。三要加强识记,特别是对关键词的记忆。只有全面完整把握知识体系,答题时才能避免要点缺失,只有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答题时才能做到科学规范。

2.构筑体系

坚持具体知识的复习与宏观理论体系的建构有机统一,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先要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建立合理的微观结构;其次要把握主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中观上建立知识体系;再次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提炼学科的基本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重点把握知识之间交叉和综合。

3.热点渗透

平时教学中坚持基础知识复习与时政热点复习的有机统一。知识的复习不能走死记硬背的老路,要把重点放在深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高考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是将知识运用到鲜活的材料里,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复习时要将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有机统一起来,避免材料答案两张皮现象。

4.学以致用

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原则。以知识为线索,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以能力为核心,强化解题方法的训练,创设新的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针对经典试题的讲解,归纳解题方法与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解题能力。用简单的学习技巧破解高考难题。

5.人文情怀

丰富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高考试题比较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隐形考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所学知识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备考困惑

38题关于人大代表建议,颠覆以往对此类问题的知识运用,教材知识到底怎样传递?39题,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的第二层次答案略显牵强,与设问开发与保护衔接不好。

猜你喜欢
考试题选择题人大代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