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是个技术活

2014-04-29 00:32
凤凰资讯报 2014年26期
关键词:刽子手庖丁解牛技术活

汉字里有个挺奇怪的字:刽,割断的意思,许多人把这个字的字音错误地读成“kuài(正确读法为guì)”。《现代汉语词典》里只有一个词组,即“刽子手”。因此,当我们看到读到这个词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古代行刑时,满身横肉,一脸胡茬,膀大腰圆李逵似的人物,及其手起刀落,人头满地滚动的场景。

中国职业有许多种类,俗称三百六十行,在众多的职业中,杀人一项,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因后生原因,笔者没有机会接触过真正的刽子手,但行走乡间农村的小刀手还是接触过的。

何谓小刀手,杀猪匠也,较文雅的称呼为屠夫。刽子手的活与小刀手的活有相同的地方,例如均是杀生,但差异处似乎更明显。表面看来,刽子手的活较简单,只待喝上碗白酒,撸起袖子,抡起片儿大刀,把个人头剁下,即为大功告成,同时断而少不了围观者的喝彩声。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刽子手的活细着呢。

首先,中国古代的刑法,名目繁多,单说死刑也有几十种搞法。例如斩首、凌迟、车裂、腰斩、绞缢、烹煮、剥皮、火烙等等。而这些刑罚在实施的时候,有些是非常讲究技术和技巧的。例如民间俗称千刀万剐的凌迟,就是一刀刀一小片一小片地慢慢割,俗称“鱼鳞割”。据讲中国古代最有水平的解剖学大师不是太医院里给皇上看病的太医,而是专事杀人的刽子手。他们就像庖丁解牛般精准地知道人体的结构和肯綮所在。据史料记载,凌迟有8刀、24刀、36刀、72刀及120刀等之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罪行,适用不同刀数待遇。明朝大将袁祟焕据称被割了三千多刀才含冤而去。同样是明代的太监刘瑾,因罪大恶极,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余刀,可能是历史上被割刀数最多最惨的。再比如剥皮,要求就更高,绝非常人所能为。如果没有高超的割肉剥皮技术,犯人一旦提前死去,刽子手就得反坐,被腰斩的也时有发生,没有金刚钻,一般人还真不敢揽这个瓷器活。

其次,大凡犯了死罪,等待秋决的死囚家人,总是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关系找到监刑官和当值刽子手,送上银两,打点一二。礼数到位的,刽子手会让你死得痛快,否则,对不起,你就要遭到虐杀。

一个合格的刽子手就是一个真正的杀手。中国封建社会刑罚之残酷可见一斑。摘自《深圳特区报》

猜你喜欢
刽子手庖丁解牛技术活
高考体检是个技术活
你听
媒体是个技术活,也是良心活
夫妻斗气是个技术活
好的评价如“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 惊天绑架团] 绑票是个技术活
“刽子手……”
工匠精神之庖丁解牛
斯里兰卡刽子手因怕绞刑架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