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设计师的困惑与机遇

2014-04-29 00:44李雪
投资北京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装周面料设计师

李雪

独立服装设计师,顾名思义,即不被商业企业控制、自主创立并主持品牌的服装设计师。他们的设计语言通常蕴含着个人对社会与文化的思考,传达着独特的美学,在商业品牌普遍缺少设计创新的大环境下,独立设计师品牌几乎代表了服装产业的设计含金量。今天,当人们试图剖析“中国创造”这个课题时,不妨先从独立设计师入手,为中国设计把把脉。

产业链上的弱势群体

“服装产业应该分为设计、面料供应商、生产方、销售方以及媒体这五大块,按理说这五大块本来应该是一个链条,可是国内这五大块谁没了谁都能活。”设计师王在实曾经说过的一番话道出了本土独立设计师面临的困境。

由于独立设计师团队人数相对较少再加上周边的面料、生产加工等产业不成熟,在很多环节上设计师都需要亲力亲为,并且面临一定困难。以面料环节为例,由于设计师对品质和设计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找到一块合适的面料,需要跑很多市场,即便找到了,还要面临很尴尬的问题。“看到一块好面料,可能只剩几十米,要订的话需要订几千米,真的是左右为难。不仅是面料,辅料也是同样的情况。做这行真的需要一个坚韧的性格,要经得起‘磨,这块料子没有了,要么去花很长时间找相同的面料,要么彻底放弃,改变原来的设计。”品牌“”的设计师丁又乔坦言,独立设计师的生产量和销售量让他们在本该作甲方的面料和生产环节处于弱势地位,“我总觉得面料加工厂与服装加工厂和设计师离得特别远,我们害怕跟他们接触,因为没办法满足他们需要的量,他们也不愿意和我们接触,因为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他们的客户。”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生产加工环节,小订单加工厂不愿意接,设计师又没有那么多销售渠道去消化大订单,面临着与面辅料相似的苦恼和麻烦。

因为量少,所以面料和生产成本高,造成设计师品牌产品在终端店铺通常标价不菲。丁又乔说:“现阶段独立设计师的产品真的便宜不下去,我们核算成本的时候把设计和销售价格联系起来,让价格更合理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环节都超出了预期的成本。”在销售终端,过高的价格又让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给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推广造成进一步障碍。

设计品牌无处“秀”

其实,生产和销售量少并不意味着独立设计师品牌不受欢迎,在这个追求个性的年代,独立设计师的产品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以前穿大牌可以证明你有钱、有品位,现在这两样都证明不了。如今的消费者都已经有很强的自我认知,大家对牌子的迷信越来越淡,开始追求适合自己和独特的东西。”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总经理王琪认为,在市场对中国设计的认知与日俱增的同时,推广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却仍然相对匮乏,“消费者非常愿意购买中国设计师品牌,除了产品不够多、价格不够合理之外,最大的障碍是信息交流不够充分,设计师的期望是怎样在最好的平台被大家看到。”

中国的消费者爱逛商场,商场作为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却因为运营模式的关系不适合大多数独立设计师的发展。中国的百货缺乏足够的时尚眼光和买手文化,并且在品牌调整上通常采用末位淘汰制,缺乏对培养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耐心,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使得设计师品牌专卖店在商场很难“成活”。当然,客观地说,独立设计师进驻商场也需要自身的进步,如果不能保持持续、稳定、足够数量的产品系列,恐怕也“撑”不起来一家店。其实,最适合设计师品牌气质的商业模式并非商场,而是街店,但街店不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且受到一定程度的天气因素影响,对设计师而言,并非最理想的商业模式。

由此一来,设计师品牌集合店成为了大多数独立设计师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以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即北服创新园)旗下的土城空间为例,通过签约优秀的设计师,将多个品牌集纳到一家店中进行陈列和销售,这种买手店的形式是目前独立服装品牌的主流商业模式。然而,在北京类似这样的买手店还不超过10家,这个数字对于已经觉醒了的消费市场来说太少太少,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但销售量成为了设计师的掣肘,让他们在面料和生产环节话语权较弱,消费者更缺少接触到独立设计师产品的平台,这些因素制约了设计师的发展。

除了商业渠道,本土时装周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扶持作用。北京国际设计周“蓝蓝的天”青年设计师作品联演、北服创新园先锋设计师作品发布等活动固然在推广设计师上不遗余力,但有些大的时装周在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重量。以中国国际时装周为例,对于青年设计师的关注仅局限于“10+3 SHOWROOM”单元,即每季邀请10位青年设计师及3个配饰品牌参与静态展览,这对独立设计师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而那些真正能够走上秀场进行发布的却大多是非常商业化的服装品牌,独立设计师品牌的缺席让时装周缺少“荒诞不经”的设计氛围。由于整个产业并不成熟,时装周商业化的氛围也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商业效益,在看秀的观众群中,零售集团、时尚财团基本缺席,买手店也寥寥,丰厚的订单乃至资本投资因此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时装周的T台呈现的是一场“圈里人”的秀。

谁来帮设计师脱困

独立设计师虽然听起来有些“遗世独立”,但其实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影响力。像周翔宇、玛莎(Masha Ma)、王海震这些设计师已经在国际时装周上连续多季成功发布,是在海外引人瞩目的中国力量;张达、刘璐、张弛等致力于本土市场的设计师也吸引了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绝对是未来服装产业的中坚力量。那些如今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国外奢侈品,很多都曾是独立设计师品牌,其中有些是通过百年的时间积累了极高的品牌文化和附加值,而有的则是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接受了资本投资或财团收购。与国外相比,由于起步太晚,中国的设计师能否成长为举重若轻的世界级大师是个未知数,设计师品牌是否会慢慢发展成有厚度的奢侈品也有待观察,但他们现在就已经依靠自己单薄的力量扛起了中国设计这面大旗,在将来,影响力更加不容小觑。因此在目前成长的过程中,对设计师的帮助和扶持尤为重要。

对于设计师而言,首要的矛盾在于生产环节,对周边产业进行调整和细分可以为他们带来极大便利。就生产加工来说,由于产品的设计感给工厂带来了更高的加工难度,订单量又让很多加工厂“看不上眼”,设计师对工厂的选择非常有限。在北京的大兴区有一批小型加工厂是不少独立设计师选择生产加工的地方,但规模远远不成气候。若可以将产业细分,将小型加工厂规划到一起,他们与独立设计师的对接可以互惠互利。

北京的木樨园作为面料市场聚集地,其产业功能相对低端,且周边的环境与秩序并不理想。如果可以进行重新梳理与规划,不仅设计师在面料环节上会得到更多便利,辐射效应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对此,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时装专业主任吕越表示,由于独立设计师品牌对周边产业的影响量级有限,仅靠市场引导远远不够,整合配套资源需要政府的介入,“可以采用重新进行梳理和规划的方式,加入一些商业开发,让物业、物流、交通管理更规范,如果规划到位,其辐射效应将是意想不到的。”以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东大门为例,它作为一个批发零售服装和面辅料的市场群落,并不能算作一个高端产业,但因为政府将其包装到位,时尚的外观和有条理的秩序给当地带来惊人的旅游和商业收益,甚至已经成为了首尔的地标之一。近期,东大门对外开放了8万多平米的首尔DPP设计广场,不仅是对当地产业链的补充与提升,更对设计产业会产生极大的提振作用。

帮助设计师降低成本是另一个发展设计产业的有效途径,建设设计园区不仅可以实现这一目的,还能让独立设计师不再单枪匹马,被面料、工厂甚至工商报税等琐事分散太多精力。对此,可以参照北服创新园的体系,从前端的面辅料供应、版房,秀场、模特经纪、影棚,再到终端的销售店铺,以及独立设计师集中办公,打造园区产业链。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设计师们非常具体的难题,更将产业链串联起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另外,对独立设计师在小微企业层面进行税收和补贴的政策优惠,通过频繁举办设计类大赛建立挖掘人才的机制,向公众大力推广本土优秀设计师等举措也可以对独立设计师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多元化时代的契机

“如果不愿被大集团收购,材料、租店等成本越来越高,没有资金支持的年轻设计师会因此失去一个时代,中国也将因此失去一个时代。”设计师谢锋所说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这话也恰恰意味着中国正在迎来一个时代。

早在20世纪前半叶,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这些如今让人艳羡的设计强国都曾经是法国的加工国,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成功抢夺话语权,将自己的美学文化输出全球,时代诉求的转变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其实每一个变化里都会有一个契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产品的品质需求增强的时候,法国的设计就显得夸张和累赘了。意大利的高品质与实穿刚好符合了当时的潮流。而后来人们的个性需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英国离经叛道的设计又受到追捧,顺势抢夺了话语权。当生活形态需求、社会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寻找新的要素。”如吕越所言,伴随着经济发展,如今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对中国设计来说是迎头赶上最好的契机,也是中国摆脱“工厂”地位的历史机遇,当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设计方面能够满足消费者,仅中国这片土壤就给设计师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不仅如此,“中国创造”的价值其实有着超乎金钱之外的文化意义。不客气地讲,中国的穿衣文化已经在西方输出的美学和价值观上亦步亦趋了太多年,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正如丁又乔期望通过“轻中式”的设计来传达中国的美学,让年轻人通过“穿着这样的衣服,到理解这样的美,再去跟别人讲这样的故事”来把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完成这样的使命就需要将产业最核心的设计部分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也能够通过服装向全世界输出中国的美学与思维。那时,当来自中国的优秀品牌足够多、足够强大了的时候,中国这个国家品牌也会更加闪亮。

猜你喜欢
时装周面料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推荐一个设计师
冬天已去,春天还远吗?
2017春夏米兰时装周
10大实穿造型 2016纽约春夏时装周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