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顺县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和实施

2014-04-29 01:27胡华晔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胡华晔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问题,我们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我县特色文化,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93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不宜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有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给我们教师带来一个新的启示: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立足本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才最适合本校学生。

泰顺虽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城,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古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这些都是极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挖掘泰顺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走进家乡、浸润乡土文化、体悟乡亲。这最能激发学生自豪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迈进泰顺的乡土文化殿堂呢?笔者积极探索出了一条针对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路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的开发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会遇到许多困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要适时利用生活的有利时机,合理利用身边资源,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泰顺特色文化引领着我们的学生走进阳光明媚的活动天地中。我们指导学生要根据研究主题需要,提倡专题搜集素材,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然后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学生将以专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方法、以自主合作为形式,体验自然,感悟人文,积淀情思。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一系列泰顺特色生态文化廊的综合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了让学生有章可循,我们将分五个专题进行实践活动资源开发:

1. 廊桥文化资源

泰顺县作为世界廊桥之乡,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写照,是泰顺地方文化的代表。它真实,学生熟悉,富有现实教育意义。学校可以把廊桥这种地方潜在的特色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引导学生采访、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事物,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交流。让学生置身于“实实在在”的环境下,专题探究家乡的特色生态文化深刻内涵。如:以“泰顺廊桥知多少”、“桥模制作”、“画廊桥”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课,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增加了许多知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真实资源,撰写了许多感人的报道,同时为建设家乡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真正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承廊桥文化的方案》受到当地政府的赞同和大力表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

2. 木偶文化资源

泰顺县作为“木偶戏艺术之乡”,提线木偶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是身边的人、事、物,摸得着、看得见、听得到。它真实,学生相信,富有现实教育意义。把提线木偶这种地方潜在的特色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所以把泰顺县木偶戏这个具有本土特色人文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校根据 “欣赏·评述”课型性质,以“欣赏——示范——启发——引导”为主线教学法,通过教师表演剧目实例分析,结合学生教师指导、个人探索、小组讨论、等各个环节,不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自觉性,逐步由最初对木偶戏剧目的感性模糊认识上升到亲身体验,真正做到即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3. 石文化资源

“认识脚下的土地”是关系民族精神建设的大问题。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关心自己的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的父老乡亲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入到自己的灵魂和血肉中,成为自我生命的底蕴与存在之根,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乡土人文资源,而且为他们的生命奠定了一个坚实丰厚的精神底子。

泰顺的石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独特的地域环境赋予泰顺山城独特的灵性,古老的青石与泰顺人有着不解之缘。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阅读等途径,了解泰顺的石文化历史,多渠道搜集到泰顺石文化的历史资源,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以泰顺龟湖石为石材,与中国篆刻、中国书法字体结合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设计图形和生肖图案为元素,按照体验教学模式进行,分别以传承历史,体验参与,分享成果,生活运用。在传承历史中,介绍篆刻艺术历史和欣赏篆刻作品;在体验参与中,学生动手进行创作;在分享成果中,引导学生反思实践中的收获,感受创造的魅力;在生活运用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承文化、创新思维、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4. 田园文化资源

泰顺的田野是多么迷人,有这边的小河,那边的田园,这里的麦田,那里的稻田,有小鸟在树枝上歌唱,有蝴蝶在花丛中采蜜跳舞,有青蛙鸣叫……特别是那一望无际的瓜果、蔬菜、甘蔗、葡萄、杨梅、草莓、猕猴桃基地,这些种植为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有许多板块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观光农业,较为有名的有司前葡萄采摘园、泗溪凤垟云海生态农庄等,这些都成为泰顺的支柱农产业,使泰顺的农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捕捉原生态的田园文化资源,让田园文化以鲜活的姿态,郁郁葱葱的内容走进教室,跳进农村孩子们那映满青山绿色的眸子里,爬上了那充满油墨香的格子上,新农村、新面貌让土生土长的学生去实践探究最是得心应手,我们通过建立多个学习基地的建立,如碑排猕猴桃基地、西旸杨梅基地等等。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参与实践主题活动,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调查研究。

5. 民俗文化资源

千百年来,农村民俗文化一直是文化的富矿,农村文化主体的农民也主要靠这些文化形成自娱自乐,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对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培植,人们才认为农村民间文化贫乏。事实上,没有人有能力创造文化来满足8亿农民的需要,而这文化的主体是农民自己。因此,在开展“民俗文化伴我行”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采取通过多渠道让学生进行体念:(1)多参加实践活动,体验情感。鼓励学生参加村委会、镇政府举办的元宵节(百家宴)、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等,参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婚俗嫁娶,开张营业,建屋造桥,寿礼庆贺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风民情,体验交往乐、人情美、节日欢。(2)促进交流,丰富情感。鼓励学生与群众、长辈、父母交流,通过交流,产生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问题的见解。成果展示会上,学生的作品琳琅满目。

二、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切实贯彻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意在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要领域,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为出发点,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动手,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丰富社会实践体验,发展自我,完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为了体现综合实践课程意识,根据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规定,我们将开发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三、促进和实施活动课常态开展的策略——素材有路引为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共管的一门课程,但国家只对这门课程制定指导纲要,需要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并实施,因此,启动很慢,课程理念极不成熟,这使得这门课程实现常态实施困难很大。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阶段,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双车道培训的模式”,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对教师进行指导能力的培训,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前”指导的两条并行的培训通道,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在双车道的加速下驶入常态实施的道路。其操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植根于生活中,让学生浸润在本土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实验证明: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在以下几个层面可以得到收益:

1. 情意层面

学生通过对多渠道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挖掘以及围绕多方面文化主题的探究,学生四方面情意目标得到了发展:第一,关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第二,参与。主动介入,积极承担责任。第三,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第四,发展。发展意识,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意识,自我发展的意识,牺牲局部利益、顾全长远利益的意识,无论对民族、国家,还是对个体,都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意识在活动中容易形成。

2. 能力层面

以学生熟悉的本土文化为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内容,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通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對未来的预测能力;对人类环境深刻的理解能力;社会交际活动的能力;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个人能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技能,个人学习的最佳方式及策略,有自知之明及自我克制能力等等。

3. 知识层面

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人文景观、文化风俗,甚至一草一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在对家乡文化的感悟中,在对家乡历史的考证与感悟中,逐渐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在认识家乡的同时,学生又获得参与研究性写作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查询乡土资料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肖龙海,苏正旺.中学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2004(2).

猜你喜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