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14-04-29 01:27吴长付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吴长付

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善于反思的教师才善于教学,反思促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对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才能让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12

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只有把教学技巧内化,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那么,如何内化、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能在一两堂课中就能得出问题的答案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地小结。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的过程。这种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等诸多具有新色彩的“新角色”。这些角色的出现,使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逐渐“活”了。然而,在这些“活”的课堂气氛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历史与社会教师如果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又不作认真反思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后让他们死记,而不鼓励其思考分析,这样一个只会“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的历史与社会教师,绝不可能成为称职的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也要坚决摒弃。但“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真的是评价一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吗?细心观察我们的课,尤其是在有同行听课的时候,为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挖空心思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历史小故事”、“班级大讲坛”等环节生硬地塞进课堂。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可这节课对学生三维目标是否达成,却不予理睬。这样的课型,难道就值得提倡吗?活泼的课堂气氛固然不可缺少,但这是我们教师所要追求的唯一目标吗?这种课堂其实追求了华丽,却缺失了实效、失去了自我。

我们常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用到课堂上来同样有用。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数学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历史与社会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所以目标不同,课堂类型肯定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科目,不同的课题,课堂结构也是大相径庭的。比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较多,且重难点集中,需要教师讲解,而《人在工厂》却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而且换一种课堂模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不同的课有不同的模式,教师根本就不用为了追求新课标而生搬硬套,过分注重课堂形式,而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于不顾。不同教师有不同个性,只有在教学中生成一种适合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才能独立自我。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那么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内容呢?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忆记录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思考,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比自己教学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水平逐渐提高。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学、如何教、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

教师反思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例举常用的几种:

一、通过撰写教学后记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即课后对本堂课的感悟。可以是成功的地方,以便日后借鉴;也可以是不足的地方,以便日后完善。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教学感受的流失,也可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把零散的教育思维变成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更是给自己的成长留下坚实的脚印。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这一章节时,笔者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就详细讲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两次革命,且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列宁小时候的趣事,二月革命的背景,七月流血事件等)。但一堂课下来,笔者突然发现,自己是捡了“芝麻”而沾沾自喜,自己甚至都没有讲清两次革命之间的联系,没有讲明白理想是什么,理想又是怎样变成现实的。笔者这不是丢了“西瓜”吗?之后,笔者写下了自己的想法,重新备课。把重点放在二次革命的关系上,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从资产阶级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是从资本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道路。笔者不敢说这样修改后有多完善,但笔者相信,自己的二稿比一稿要更关注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也是进步的话,那就是笔者对课堂进行了反思,是反思让笔者有了点滴的进步。

二、通过邀请同行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邀请同行听评自己的课能吸取同行集体的智慧,不断开拓自己的教育思路,但同时要有不怕被“揭短”、被“批判”的精神。有些或许是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是挖空心思想出来的一个“亮点”,但在同行看来却是多余的,需要删除的东西。而对自己存在不足的地方,同行可能会尖锐地指出。其实这样的“揭短”和“批判”正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台阶。邀请同行观察自己的教学及与他们交流,从中听取同行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最终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在邀请同行来听评自己的课的同时,教师更应该主动走出去,主动去听同行的课,尤其是名优教师的课,通过听取他们的优质课,去发现他们成功的地方。去看那些名优教师是如何把握课堂,是如何重新整合教材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来处理,我会怎么安排?静心想想,我该怎么样把名优教师的“优”变成自己的本事。这一过程是反复“咀嚼”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的过程。这种反思多了,会发现自己对课堂教学是“游刃有余”了,这不就是成长的足迹吗?

三、通过阅读教育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文献,可以帮助我们走出陈旧的观念,接受当下最新的教学信息。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前沿。通过阅读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这不也是成长的一个“捷径”吗?

四、通过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善于工作的人往往善于总结。教师积极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撰写成文就是一种总结的升华。通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可以帮助我们挖掘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样我们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撰写科研论文,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论,而这些又是指导我们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其他任何培训措施所不具有的功效!

进行教学反思,不仅能促进我们改进教学工作,增强教学本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在其他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进行教学反思能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其次,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再次,进行教学反思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简言之,教师需要在稍纵即逝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课堂上随时形成的教学灵感。教学反思应成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问题,要着力去思考;对收获,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探索。通过教学反思来建立起适合学生的、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和升华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青春活力。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