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力学中极值与临界值的求解方法

2014-04-29 01:27郭慧云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力学

郭慧云

摘要:高中新生普遍觉得物理难学,力学中的极值与临界值的求解在力学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例题加以分析说明,旨在与同行交流切磋,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力学;极值与临界值;求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25

力学中的极值与临界值的求解在力学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点,但此类问题的求解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力学中的问题多为矢量问题,如受力、运动中的加速度、速度及位移等问题的求解。在分析求解时,矢量的正交分解和合成、相对运动中相对速度的利用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于具体的力学中的极值、临界值的求解问题,应从分析物体的受力、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入手,借助于相关的数学手段加以解决。

常用的数学工具即三角函数y=sinx,y=cosx,当0≤x≤■时,有0≤y≤1;以及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图象的特点等。下面,笔者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怎样求解力学中的极值和临界值。

一、极值

[例一]如图(1-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当用一外力F拉物体在水平面上沿起直线匀速前进时,问:a角多大时,拉力F最小。

[分析]我们选物体m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2),G为重力,N为平面支持力,f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由受力分析知,当a角变化时,支持力N也随之变化,又因f=μN,滑动摩擦力f也要变化,解题时,我们应把握住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故所受合外力为零,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出最小拉力F。

[解]如图(1-3)建立坐标系将F正交分解,由F合外=0得

Fcosa-f=0 ①

Fsina +N-G=0 ②

f=μN 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

Fcosa-μ(G- Fsina)=0 整理得

F(cosa +μsina)=μG④

在④式中,因cosa是减函数,sina是增函数,我们很难从(cosa +μsina)一项中看出力F随角度a变化的趋势,对此,我们可以令

μ=ctgθ=■

因为μ为常数,所以θ为一确定的值。把μ= ctgθ=■代入④式,得

F=(sinμcosa+sinacosμ)μGsinμ

应用sinμcosa+sinacosμ=sin(a+θ)

得F=■

因为0<μ<1,有0<θ<π/4,当a+θ=π/2时,力F有极小值为Fmin=μGsinθ

其中θ=ctg-1μ,sinθ=■,G=mg

所以,当a=(π/2)-cyg-1μ时,F有极小值Fmin=μ■

在此例中,我们主要运用数学知识sinx≤1的性质,求出含有cosa和sina函数的极值,从而得到所求物理量的极值,应注意的是,若y=sinx±μcosx也可以令μ=sinθ /cosθ,从而有y=sin(x+θ)。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求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做好必要的受力、状态、过程的分析。千万不要只追求数学手段而忽略结果的物理意义。

二、临界值

这里所述并不是数学中的临界概念,而是指一种物理过程到另一种物理过程的连接点。对这类问题,由于诸多可变参量常常使学生解题时无从下手,其实解题的关键在于求解临界状态。

[例二]物体A的质量为mA,物体B的质量为m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2-1)。物体A与物体B、物体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1和μ2。当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B时,求A与B获得的加速度aA和aB,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分析]由于题中力F的大小是不定值,所以解答的关键是讨论力F可能产生的几种效果,对此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 当力F不大于B物体和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时,A和B仍静止。

2. 当力F大于B物体和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时,A和B对地面运动,但A、B之间仍存在有相对运动和无相对运动两种情况。

所以,在求解过程中应抓住A、B对地有无运动,A和B之间有无相对运动两个临界状态下力F的值。

[解]A受力分析如图(2-2)、B受力分析如图(2-3),其中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2N地B,而N地B =(mA+mB)g。

物体A、B之间最大静摩擦力为μ1NBA,且NBA=mAg。

1.当F满足F≤μ2N地B =μ2(mA+mB)g时,物体A、B對地静止,F=μ2(mA+mB)g是物体A、B对地动与不动的临界值。

由平衡条件,此时

物体A的aA=0

物体B的aB=0

物体A给B物体的摩擦力fBA=0

2. 当F满足F>μ2N地B时,物体A、B之间仍有两种运动情况:

(1)A、B无相对运动,而以共同加速度a对地运动,这时可把A、B看成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2N地B =(mA+ mB)a ①

若单独对物体A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BA=mAa ②

但fBA必须满足

fBA≤μ1NBA=μ1mAg③

将③代入②得a≤μ1g,,将此结果代入①

可解得当F满足:

F≤(mA+mB)μ1g+(mA+mB)μ2g=(mA+mB)g(μ1+μ2)条件时,A、B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其中F=(mA+mB)g(μ1+μ2)为 A、B两物体有无相对运动的临界值,从而由①解得A、B物体的共同加速度为:

aA=aa=[F-μ2(mA+mB)g]/(mA+ma)

代入②即求出A物体受的静摩擦力fBA为:

fBA=mA[ F-μ2(mA+mB)g]/(mA+ma)

(2)A、B若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应满足

F>(mA+mag)(μ1+μ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F-μ1NBA-μ2N地B=mBaB ①

fAB=mAaA ②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AB=fBA=μ1NBA=μ1mAg代入②得A物体的加速度为:

aA=μ1g

由①解得B物体的加速度为:

aB={F-(μ1mA+μ2mB+μ2mA)g}/mB

由上例可以知道,临界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偏离这个值物体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找出临界点,就可以区分物体不同的运动状态,然后才能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求解。

找出极值和临界值,是求解极值和临界值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审题找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相联系的物理过程和规律,特别要注意的是,极值和临界这两个特殊状态的重要物理意义,它是整个物理过程中几个不同过程和状态的连接点。

猜你喜欢
力学
力学
力学计算题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力学中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お
力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