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2014-04-29 01:27逯虎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6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

逯虎彪

摘要:一份好的教案不仅要体现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应体现学生如何学,只有师生之间知识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优化教学内容;合作探究;强化自主意识;完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33

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轨迹。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今天,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做一些初步的探索,愿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联系学生实际,把握问题起点

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在拓宽,速度在加快,同样学生学习的渠道也在拓宽,而且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在很多方面比教师要快。许多课本尚未涉及的化学原理,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例如,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酸雨的形成、假酒的危害、建筑装修材料对人体的危害、金属的防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教学的实际,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化学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哪些化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样备课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修订或新编的九年级化学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本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其综合性、弹性都在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符合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经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化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整?在校内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本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能更有效、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走出教材看教材,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造者。

三、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传递—接受”的注入式教学。新课程标准主张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原理及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一是趣味性。问题要有趣味而且科学,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而且要符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结果不是唯一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的过程中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四是层次性。问题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与体验。

2. 讲究实效。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例如对该节课,是否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与目的?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的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1. 活动形式要创新。九年级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如有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群体都应有所区别。有选择、有创造地组织实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2.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说了算,一概由教师包办,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切活动也是按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五、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当前化学新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改进和完善。

1. 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级的化学教师中明确分工,每节课由一人主备写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形成活页教案或备课本。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本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的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力争形成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也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2. 增加“教后反思”的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的格式中增加了“课后反思”这个内容。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要是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规律、新见解、新突破、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完善,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革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师生的角色转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法策略研究之人物传记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学生错误”之我见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注入活力奏响高中政治课堂美丽的华章
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的方法和策略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小议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探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