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也曾雾霾锁城

2014-04-29 11:52
凤凰资讯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松山台北市环保部门

位于台北市北投的圣德幼儿园,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蓝天白云下,绿草草坪中,一群可爱的孩子在嬉戏玩耍。而抬头一望,不超过一公里,台北市北投垃圾焚化厂大烟囱悠然吐着无色“烟圈”。把孩子送到与垃圾堆比邻的幼稚园上学,家长“淡定”得很。焚化厂门口的空气质量“公示牌”也清楚标明PM2.5不到40。

然而二三十年前,遑论垃圾焚化厂,在室外活动对于不少的台北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地处盆地的台北市,工厂曾经主要聚集在东部。台湾前“环保署副署长”陈龙吉回忆说,那时候的台北有时看不到晴天,松山工业区一带更甚,烟囱成天冒着黑烟,附近松山小学的学生上课时都要戴着口罩。傅达仁是时任台湾“中华电视台”跑环保新闻的记者,他回忆说,不少工厂为了躲避被执法,“白天休息,晚上开工”。

当时,台湾环保部门对治理空气污染采取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既重金罚款,又对于迁出都市区,到排污设施完善的新区企业给予一定补贴。1999年,台湾将征收空气污染费纳入法律。2004年后,台北市管控停产旧型车,补贴鼓励市民购买更加节能环保的电动车。

近年来,PM2.5议题备受关注。2005年,台湾在57个空气品质测站加设PM2.5自动监测设施。2012年5月,台湾将PM2.5纳入空气品质标准。陈龙吉介紹,台湾PM2.5去年平均值为22.7。上世纪80年代末期,根据台湾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空气质量不合格的天数占了50%。经过多年治理,空气质量不合格的天数已经降到2013年的不到1%。但是台湾各界认为,狙击不良空气,台湾无论如何也“不能松一口气”。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松山台北市环保部门
Optimal and robust control of population transfer in asymmetric quantum-dot molecules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中的学习负迁移现象研究
坚持刚性执法,准确适用法律——论环保部门如何充分行使环境违法案件移送权
汛情严峻,环保部门全力确保环境安全
陕西省环保部门通报8家企业存在问题
台当局全力化解大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