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得的子”易患遗传病

2014-04-29 13:06
凤凰资讯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海国基因突变活动度

“单独二胎”政策已在多地开始实施,许多符合政策的大龄夫妇也开始为要老二做准备。高龄产妇的风险大多数人都清楚,但爸爸的年龄则很少有人在意。而在我国传统观念中,“老来得子”对男性来说绝对是“喜事”。但有专家表示,男性生育时的年龄越大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越大,其生育的宝宝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精子质量下降,畸形率提高,活动度降低

许多妇产科医生认为,35岁是女性生育的一个重要节点,35岁之后生育,宝宝的健康就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许多人不知道,和妈妈的生育年龄一样,爸爸的生育年龄对宝宝健康的影响更大。

男性年龄超过35岁,精子质量会明显下降。对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泌尿外科杨玻主任认为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门诊做精子质量检查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有年龄稍大的男性,也有30岁左右的。”而从他们的检测结果中发现,许多人的精子总数虽然不少,但精子活动度明显降低,这会极大地影响到生育。

杨玻表示,正常人的精子密度一般是2000万/毫升,但有的人只有600万/毫升,这个密度未必会导致不育,但会直接降低使女性受孕的概率。另外在精子活动度、畸形率等方面,许多30岁左右的男性精子也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据介绍,通常来说男性35岁以后精子并不会衰老,精子密度更高,但活动度已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不动的精子和畸形的精子几乎增加20%,精子的代谢速度也有所下降,代谢后的废物也会影响到后代。同样,35岁以上的男性的雄性激素量也有所衰减,在生育能力方面也逐渐有了减弱的迹象。

基因突变风险变大,孩子可能患孤独症或精神分裂症

除精子活力影响到生育外,基因突变的风险更让人担忧。“随着年龄增大,基因突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宝宝患遗传性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升高。”上海交大医学院副教授张海国介绍说,以往人们常看到五六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男性生子的报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高齡爸爸所生的孩子在健康水平上却有所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因突变有关。

基因突变往往和怪病、不治之症相关联,许多疾病甚至超出目前医学的研究范围。人的遗传基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个人的衰老过程中,其染色体组是稳定不变的,但表观基因组却在时刻变化。“环境变化、饮食变化或心理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人的基因。”张海国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35岁以下是身体健康水平各项指标最好的年龄阶段,也是准父亲的最佳生育年龄。

张海国表示,基因突变并非全是恶性的,也可能有好的一面。“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形往往被人忽略,而遗传基因出错的地方却往往会导致大的问题。 ”比如,突变的地方正好发生在癌基因,就会致癌;或者有的突变基因“攻击”了大脑,孩子日后很可能患孤独症或精神分裂症,孩子老年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更大。摘自《扬子晚报》

猜你喜欢
海国基因突变活动度
岁末感怀兼寄二兄
大清国买不到《海国图志》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一部书,两种命运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