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报复性腐败”应警惕

2014-04-29 22:25
凤凰资讯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报复性仕途腐败

报复性腐败之所以能够得逞,说到底,是因为官员手中拥有能够腐败的权力,即使仕途无法更进一步,他们也会这样想:待我升迁无望,改奔钱途可好?

近期媒体报道的落马官员中,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和江西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拥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均生于1954年,因仕途上升无望,改奔钱途,于2013年同时落马。

当得不到提拔时,很多官员开始破罐子破摔,产生报复性腐败的思想,通过贪腐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殊不知,暂时的内心满足要以后半生的自由为代价,最终换来的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报复者原是得意之人

被称为才子书记的陈安众曾是一名政坛新星,他既有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经历,也有地方跨省任职的优势。从湖南到江西,他在一个职位上往往只待两三年,所以在他调任江西萍乡市委书记时,仕途前景看好。没想到的是,陈安众在副厅位置上停留了12年。当听到曾经熟识的人被提拔为副省级干部时,他也曾在众人面前抱怨:他出道晚得很。我都在湖南当了好几年副厅了,他才提的正处。

陈锡诚被提拔为云南建设厅副厅长时年仅41岁,这在地方绝对属于少壮派。之后的15年,陈锡诚却没有更进一步。其间,建设厅先后换了4任厅长,特别是以前的下属成了他的领导后,陈锡诚心态更加失衡,很郁闷。想找点儿事情做,麻痹一下自己。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钱途。

对于呈现金字塔结构的官员队伍而言,级别越来越高,继续晋升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而在现实中,有的官员忽视了这一规律,把仕途看作永不停歇的高速列车,一旦停滞下来,就发生失速或偏离。

权欲是噬身之毒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权欲越强的人,受挫后的反噬力越大,容易产生报复性腐败的心理。

宜宾市原副市长陈光礼也是其中典型。他从绵阳盐亭县委书记交流到达州达县(现为达川区)任县委书记,自以为政绩不错,但到了提拔的关键时刻,他却没能入围。他认为,没被提拔是因为他没有当地干部人熟,和他们比起来处于劣势。他觉得自己是交流干部,来到一个陌生地方苦干了几年,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于是有了趁换届捞一把的想法,开始不提拔就堕落的报复性腐败。这之后,他收受的贿赂占其受贿总额的9成以上,最终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报复性腐败不仅发生于位高权重之人,在基层干部身上也时常发生。

重庆荣昌林业局工作人员彭光伟的案件极具代表性。因为多次被评为先进,他觉得仕途一片光明,但林业局两次调整中层干部,彭光伟的升迁愿望却一再落空。自此,他开始不满,迟到早退,工作敷衍了事。以致于把他抽调到县某项国家专项资金审查发放办公室工作时,他却觉得自己被发配了,遂产生贪污公款、让单位领导被追究责任的报复念头。结果,却把自己的前途断送了。因贪污公款23.4万元,彭光伟被判刑12年。

虽然升迁无望无法成为腐败的合理解釋,但对干部管理监督的相关机构来说,应正视这一问题,从类似案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摘自《廉政瞭望》

猜你喜欢
报复性仕途腐败
The lie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going to bed early我们对自己说的早睡的谎言
那些报复性旅游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涨价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仕途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