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4-04-29 14:03陈好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语文

陈好义

摘要: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反复诵读的习惯、自主预习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勤做笔记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援疑质理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文;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51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围绕此目标,我们应该培养初中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良好的书写习惯

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鼓励他们临摹名家字帖,力争写出漂亮的汉字。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如:字迹潦草、字的大小不一样、字形结构松散,字歪扭变形等。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不但给教师批改作业带来了诸多困难,而且也影响了书面美观。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很重要的,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自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上课喜欢当听众,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导致难以开展课堂讨论,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因此,上新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看一看新课的内容、画一画精彩的语段、查一查生字词、读一读文本、记一记知识点和疑难问题。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来得及预习,教师一定要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只要教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学能力也会随之发展。实践证明,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反复诵读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背诵优秀古诗文61篇。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也有人说书读不熟乃语文学习之大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诵读呢?总的来说,学生看着文字念出声音就叫诵读;分开来说读出声音来是读,而诵读则不仅要读出声音而且还要有高低、有长短、有顿挫、有节奏。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美育教育。当然,诵读的好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使其养成习惯,不仅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会提高其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使其一生受用不尽。

四、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所谓勤查工具书,是指阅读和写作时遇到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的字、词、成语等,要马上查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千万不能蒙混过关,自欺欺人。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定要有一本《新华字典》和一本《汉语成语词典》,若经济条件许可,还应当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勤查工具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阅读和写作上的一些障碍,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扩大识字量,积累词汇。

五、勤做笔记的习惯

学习单靠脑子记,可能记得不完全、不准确、不可靠。因此,即使记忆力非常好的人,也不能进行大量长期的记忆。做笔记可以帮助记忆,起到延长对信息收纳的时间的作用。它比单纯的阅读效果好,因为加强反应就可以加强接受、加强相应的表现就可以加强印象。一般来说,主动实践比观察要好是被积极反应规律所证实的,在笔记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或疑问的过程,就是加强理解、加强印象、加强记忆的过程。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做笔记的重要性。

六、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工作中,笔者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征订报刊杂志、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组织课外古诗词背诵、举办读书成果交流会、展评课外阅读笔记等活动,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教师而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吸取丰厚的养分,使自己茁壮成长。

七、勤于练笔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堂写作训练:书面造句、回答问题、看图写话及写信、记日记等各种文体训练,都有助于培养写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与听、说、读的训练相结合,通过缩写课文、写摘要等方法促进学生写的能力。然而练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平时应养成写日记、作读书笔记、写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和抒发内心情思的文章,它们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八、援疑质理的习惯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如今提供课程创新、质疑、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创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想象的权利,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大胆质疑、大胆讨论,让他们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凡是有疑惑的,学生都应勇于向教师、同学等了解情况的人请教。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虽然多是名家名篇,但也不一定都是完美无瑕。学完一篇课文,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课文的不足之外。从字词到篇章、从内容到形式,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步形成大语文观。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