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改革要课堂当作师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

2014-04-29 00:44李伟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师生道德育人

李伟华

按照沈阳市教育局人事处和市教育专家协会的安排部署,我们来到郑州进行学习和考察。听了郑州市教育局田宝华副局长关于《还原“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态之美——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境界追求》的报告;对郑州市三十四中学进行考察并考察中原文化。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校长、参加文科组教研活动,随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方式,我们对郑州三十四中学的历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未来发展目标等做了全面的了解,尤其对该校的文化课堂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体会至深、受益非浅。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郑州三十四中于1965年建校,学校占地面积35.4亩,现有教学班30个,1400余名学生,教师130人。学校由初中部和体艺高中部组成。学校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核心价值,在郑州道德课堂大文化的引领下,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课堂为载体,实行全方位的文化育人,打造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堪称郑州市名校。

二、学习考察的收获和启示

1.精神文化洗礼

“‘道德课堂是郑州市课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能够很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既是在养学生的心,也是在养我们教育者自己的心。‘养心,是教育的本质所在。‘道德课堂要构建的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让课堂洋溢生命气息的文化……”

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而教育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要把课堂当做师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到课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

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和育人的立场来面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分析和矫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象与问题。立足于学生现实学习和生活需要,着眼于学生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才能“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从而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

2.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了文化课堂建设的发展方向

“文化课堂是34中学在郑州道德课堂理念之下的一个文化主题,是道德课堂内涵的一部分,是我们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载体”。

易峰校长是个专家型的校长,有着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道德课堂的认识和理解及其深刻。“文化课堂”就是她在深刻领悟道德课堂内涵和价值核心之后、根据34中学的实际确立的。文化课堂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价值课堂”,文化课堂基本模式是“少教多思,精讲多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文化课堂的核心是“课堂价值和学科价值”,文化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导学稿、思案”,还有文化课堂之备课的五大要素、优质课堂的十大特征及教师、学生课堂十四问等,形成了科学的、可操

3.文化课堂为教师成长和学生进步提供肥沃的土壤

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场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核所在,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课堂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文化流淌于课堂之中,隐含于师生之间,是滋养课堂的重要成分,对课堂教学面貌和实效产生着根深蒂固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现代化和以人为本的大目标下,传统育人目标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传统课堂文化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师生怎样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34中的文化课堂为我们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课堂必须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才是课堂文化的主角,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应该作为学习引导者、合作者、协助者的身份而存在,课堂应该成为一个充分尊重个性、差异,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学习场”,我们需要构建平等民主、互动对话、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学校文化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摇篮,优秀学校文化所给予的人格教育可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指明方向。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34中短短几天的学习考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全方位的育人观。为了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平台,我们看到的是是优秀文化滋润下的鲜活灵动的生命!

4.研究型团队促进文化课堂的有效实施

34中的教师团队是一支研究性团队,学校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专家引领为手段,以行动研究为载体,打造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师团队。教师“捆绑式”结对观课,“同课异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炼打造文化课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80%的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了文化课堂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保证文化课堂健康发展,培养教师专业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现代化的设施加速了文化课堂发展

进入学校,从校长访谈、校务例会、教研活动到听课座谈等,我们所有学习考察活动几乎全部置身于该校的数字化校园之中。信息化,自主化,高效化是郑州三十四中文化课堂建设过程呈现出的又一文化特征,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录播系统、智慧校园系统,OA办公系统,知好乐平台及班班通资源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让郑州三十四中课堂内、外融为一体,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随处可见,课堂内外的交流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师生的思想自主,思维多元。教师磨课、观课、评课,教学论坛,文化沙龙等几乎所有的文化课堂之下的教研活动,全部在录播系统中进行。600多节基于文化课堂建设的践行型和反思型录播课极大地充实了班班通资源库,实现了校内的优质资源共享。

三、几点反思和改进措施

(1)在郑州34中的文化课堂建设中,核心价值理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34中的教师团队是一支研究性团队。(3)“育人”应以育德为先。

本次实习坚定了我们继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决心和信心。一是学校要注重德育队伍建设;二是联合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网络;三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短暂的学习考察行将结束,我的收获颇多。就学校文化建设而言,我校与郑州34中学相比有着“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要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不同的是我们地域、自然条件和客观条件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先进教育思想,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切勿照搬移植,要从本校的教情出发、学情出发,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校文化发展规划,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东湖学校110141)

猜你喜欢
师生道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麻辣师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