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领悟文意

2014-04-29 08:13郎艳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暗示性文段孔乙己

郎艳红

据说宋代徽宗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考画家。第一位画师画出了深山古寺的全景;第二位画师仅仅描绘了密林掩映的深山古寺的一角;第三位画师与众不同,只是描画了一个老僧在山脚下汲水的情景。结果第三位画家的画深得徽宗的赞许。

诗好,画好,原因都在于运用由实见虚,虚实结合的表现技巧。可以说虚与实相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项重要的审美原则。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正是这种审美原则的形象表述。其实现代散文也非常讲究虚与实的结合。散文的妙处在于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的审美原则,也是现代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现代散文重在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人生总是具体表现为眼前人物或身边世事,这就是所谓的“实”;眼前物或身边事触发了作者某种潜在的感想,从中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和哲理,这就是所谓的“虚”。“实”是可见可感的形象,“虚”是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未显现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实”是为“虚”而设的,“虚”才是散文的本质,但只有“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感于车站送别时父亲臃肿笨拙的背影而自然产生的对父爱的复杂感情,这是记人散文的虚实结合;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是感于雨中登山之趣而生发的人生之思,这是游记散文的虚实结合;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是感于生活中的文字使用现象而提出的锤炼语言的看法,这是学术散文的虚实结合。这些都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典范。我们只有理解了散文的这一艺术特点,才能进一步解决散文阅读的具体问题。

梳理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抓住散文的谋篇布局。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使“实”充盈而富于暗示性,进而向“虚”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可以解决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问题。抓住《背影》一文中多处反复的“背影”的“实”与眷眷父爱和作者感激愧疚等复杂的人伦情感的“虚”的关系,就不难理出《背影》“难忘背影——描写背影——思念背影”的写作思路。如果看不透这“实”与“虚”,眼前就只有混乱的故事,纷乱的情绪,也就无从分析文章的谋篇与布局。

理解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体会散文选材取材的作用。散文惯有“形散”的特点,就是指它选材丰富灵活。对其“实”“虚”关系理解透彻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择每个材料的用心,体会其效果。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里用到了“郭沫若炼字”“杨雄醉骂潘巧云”“王若虚改《史记》”等八个材料,如果不懂得这“实”“虚”结合的关系,我们眼里就只剩下故事了。明白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找到作者选材的匠心:选材注重典型性、准确性、生动性,能有力地表达文章的观点。

文章的内容常常有虚实之分,明者为“实”,晦者为“虚”。即透出纸壁的内容为“实”,收于笔端的内容为“虚”。阅读时,从“实”出发,由此及彼,以“实”度“虚”,文章的内容会因之而丰富,形象会因之而鲜明,主题会因之而深刻。请看下面关于《孔乙己》4~11段的猜读教例。

一、读“实”

1.指导朗读4—8段

(1)提示文段中省略号的停顿与意义。

(2)提示文段中对话描写的语气和语速。

2.分析人物

让学生以“孔乙己的手”为话题畅谈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学生说话的子话题可以是:一双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手;一双替人抄书的手;一双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的手;一双用来蘸酒写字的手;一双用来罩茴香豆的手……

教师点拨,从这些文段中我们看到的手是一双意蕴颇丰的手,这双手活画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或爱慕虚荣,或自欺欺人,或自命清高,或鄙视劳动,或心地善良……这双手是封建教育和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控诉封建教育和封建文化罪恶的铁证。

二、猜“虚”

猜度与虚构:孔乙己后来的手(高潮部分的手)。

小说写到的孔乙己后来的手:一双用来偷东西的手;一双用来写服辩的手;一双用来走路(最后走向死亡的手)。

小说中不曾写到的孔乙己的手:一双在纸上写借据的手;一双向短衣帮示意不要取笑的手;一双挨打时,向人求饶的手;一双在垃圾坑里寻找食物的手;一双在地上爬着,沿街乞讨的手(每种手都由一个生动的故事来支撑)。

现代散文中,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现代散文虚与实的关系是虚实相生。散文的着眼点在“虚”,“实”是为虚而设的。只有“实”十分充盈而富于暗示性,才可以向“虚”转化和升华。

感悟散文阅读技巧,首先要透过作者的遣词造句充分把握“实”的特点,并抓住富于暗示性的语句,进而理解蕴含在“实”中的“虚”。其次,要理解散文中作者所动用的各种手段包括表现手法都是为了使“实”充盈而向“虚”转化和升华。

鉴赏示例:

阅读《都江堰》第二部分中的一段(打出幻灯片,便以学生阅读,让学生能充分地展开讨论):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问题:

(1)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虚)?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引导阅读(用幻灯片逐点出示,引导学生阅读、讨论):

(1)注意语意近似的词语:乖乖、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驯顺、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可见作者突出都江堰的水富有野性又驯顺的特点。

(2)注意暗示性的词语:收伏战。这一词语暗示了人类修建都江堰从而征服了野性的水。作者的赞美之情非常明确。

(3)作者在描写过程中为了使“实”充盈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

明确:

(1)本段描写都江堰的水,突出其富有野性又驯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人征服水的赞美。

(2)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形象生动

中国散文写作的主要点,是避虚就实,情理兼备。当然也常常是虚实结合的。由实及虚,或因虚及实‘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阅读时必须以实度虚,真正领悟到文章精髓。

(作者单位:山西省清徐县马峪中学030400)

猜你喜欢
暗示性文段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象征主义下的对于《幽谷睡者》的新解读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对明示性语法教学与暗示性语法教学的再认识
男女间最易让人浮想联翩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