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个性与建筑设计

2014-04-29 00:44王明
工业设计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文化性协调

王明

摘要:教育建筑是校园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校园活动价值的影响,对大学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于形成整体校园文化特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独特的作用,它也是大学文化得以生存,交融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基础。

关键词:交融;发展;合理性;文化性;协调;场所精神

随着人文科学的广泛普及,建筑设计中的文化性愈来愈受到重视,寻找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点正成为建筑创作的新趋向。作为传授、交流知识的场所——教育建筑成为文化个性体现的集中点。

谈及教育建筑,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切身的体验。人的一生中要经历10几年的学校生活,学校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印象会给人非常深刻的影响。反思当今的学校,是否能在提供学习场所之外还能传达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呢?如何在校园建筑设计中借用文学的词汇来表达历史感与时代感,如何用令人信服的造型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回答的。凯文·林奇曾说“大学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所以如果一所大学不能表达出这些价值,那会令人失望的。”当我们步入一所大学校园时,会被其独特的氛围所吸引和熏陶,这是出为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这种文化特点的感染.其一是高等学府本身概念所在.其二是高等学校建筑文化氛围的感染。

建筑文化是校园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大学校园活动价值的影响,对大学文化因素的影响,对于形成整体校园文化特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独特的作用,它也是大学文化得以生存,交融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文化基础。因此建筑文化对大学文化特质.大学的理想和追求、历史风格、印象具有特殊意味的表现作用,这种表现作用既是对现行大学活动高度抽象的反映、也有对大学形象积淀的体现。具有某些特点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教学主楼、校门、图书馆、科技馆、文化景点等往往是整个大学文化品位的象征。校园建筑的功能与寓意是保证激励教学科研活动的首要基本条件.是大学生们活动最密切的物质环境。在师生的密切接触中,建筑的空间在人的感觉中始终会充满着—种精神.一种求知的学术气氛。这样建筑本身的价值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因素悄悄的融人探索知识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与这些建筑有着特殊联系的师生更不断的对其加深与充实感情.有的甚至逐渐痴爱甚至崇拜这些具有精神力的建筑,它成了不知不觉的激励人们勤奋工作、学习的精神源泉之一,成为大学文化特色的特殊要素。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馆就是这样一个教育建筑,建筑学院学生以此为骄傲,离开校园后依然在想念他们的“土木楼”。如此的例子很多,于是在设计中使用者和外界的旁观者对于建筑本身及环境有了更多的要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依然是设计基点,使我们扩展开来。在此就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大学建筑文化的传统性、优美性

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校园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人们通过这些精神意识的建筑物来修养心性,陶冶情操、理想、意志、情感和道德.来激励自己的文化品质的提高.鼓励自己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因此,校园建筑文化要体现系统性、优美性。系统性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体现在整体上力求相同的风格,避免呆板.在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在意变化、活泼,但要力戒商业化。某些单体建筑尽管并不是很特殊,但它们共同形成的一个群体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包容的生活形成了一个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独特文化现象,更能生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景象,所以是非常值得保护的。只有再现其独特的人文环境的氛围和气息,建筑这个凝固的历史才能使人读出深刻的内涵来。优美的灵魂是协调和自然景观和谐,人文景观之间也要和谐。哈工大一校区把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建设一流的花园式大学,规划格局、建筑风格和自然的优美环境相协调。中心部位的教学楼作为重点,与雄伟的行政楼相映成趣;其它部位则采用“组团增长式”,活泼自由,最大限度的扩大绿化、美化胜地,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建筑的系统性和优天性。

二、单体建筑突出体现大学文化特色

大学校园群体建筑中主体建筑如教学主楼、图书馆、科研楼等.往往形体雄伟.起有统领的作用。立志追求的师生们置身于这样的建筑中常常产生一种自觉勤奋工作、好学的促动感、紧迫感。这是一种由建筑空间环境参与所起到的教导、熏陶的微妙作用。因此,主体建筑的文化特点必须突出体现.从而为突出整体建筑文化特色,树立旗帜。哈工大校园教学主楼是校园的主体建筑,我们在其平面布居、建筑体量、风格色彩、建筑细部处理、楼前广场等方面部是十分注意精心设计,使这一主体建筑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对校园群体建筑文化起着统须的作用,这座主楼雄伟壮观.气度轩昂.格调高雅.它对形成我校独有的大学文化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基础配置工程突出文化特色

校园中完备的配套设施如路灯、路标、报栏、电话亭等和整洁有序的路网以及安静的建筑空间和纷呈有致的绿化对突出校园文化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哈工大校园规划采用以步行街为主要活动区与组团相结合的规助手法,最大限度的留出绿化空间.创造安静的环境,给人以向上好学的感觉。等级分明的路网给同学们一个很好校园整体感,不时进行的各种活动浓化了大学校园的文化教育气氛。其它配套设施也都非常注意文化景观表现,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四、建设带有文化气氛的校园景点

校园内的文化绿化景点对构筑大学文化特色有着特殊作用,大学校因一般用地较宽松,绿地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条件.规划建设不同的校园文化景点、放置不问形象的雕塑、这些景点和雕塑一定要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抽象为主,高雅、朴素、明快,不同于城市的园林景观和雕塑。为了更好的构筑校园文化特色.择有利位置放置了对学生带有启迪的雕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存.体现对自然的尊重及利用.同时充分发挥人们改造自然的创造性。

五、突出科技,烘托校园文化

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必须理解科学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使高科技成果的应用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合理性、文化性。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校园空间形态与艺术形式,使空间艺术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美学价值,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艺术,提高人居环境的艺术美学水平。

文化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现代校园必须具有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与世界接轨需要我们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于是我们着眼于当今教育改革的目标,建立一种全面而开放的、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个人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因而,校园的环境应体现这种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它不应仅仅停留在所谓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的层面上,也不应到处都充满让人有相同体验的秩序,它应该是开放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空间私密性;有其内在秩序而在空间层次上展现其变化;有具有纪念意味的场景而更多的是尺度亲切的小环境。以此来建立我们独有的教育建筑风格。

设想,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坐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推窗即有清风送爽、绿阴环绕学生们坐在校园广场的大台阶上,花坛里忙碌的蝴蝶上下翻飞,一抬眼天上的几朵云儿缓缓地飘过。有些困了似的闭上眼靠在一堵温润的砖垛上,耳边传来隐隐约约的小提琴的旋律,三楼几个同学斜倚在走廊栏杆旁,说着些什么,偶尔发出笑声,银铃般地飘过来,又穿过整个庭院,悠悠地散去。

参考文献:

[1] 叶子藤.文化建筑综合体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杨涛.文化建筑综合体交往空间设计侧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丹丹.浅议建筑综合体发展历程及趋势[J].才智.2010年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文化性协调
文化自信:凸显英语教学的时代特点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研究以大足石刻为例
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探究
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分析
从《丽水金沙》看民族歌舞发展中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博弈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