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跨越障碍》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4-05-10 10:02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纸笔传授心理健康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跨越障碍》教学案例与反思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福建杜丽蕴

备课系列论文(五)

世界卫生组织是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对健康的概念进行界定的,说明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也应包含这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还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都分别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提出了一定的建议。然而,在体育课上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呢?本研究从归纳各水平段的内容举例开始,在分析当前体育课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有效策略。

一、健康教育知识与分析

(一)《课标》中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课标》对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本研究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做了统计,具体各水平段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水平段的升高,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从难度上来看,有一定的递进性,如,就饮食和营养方面,水平一提出了应了解饮食卫生;而水平二提出了食品卫生和主要营养素的作用等知识;水平三需要了解的是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水平四则是需要学生掌握营养、睡眠、吸烟、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总的看来,难度上是在逐步增加;此外,还结合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从水平三开始让学生逐步接触关于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等相关的知识。

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也体现了要求明确,难度逐步提高。如水平一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完成任务的方法;而到了水平二提升为体育活动中坚持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的方法;水平三的要求是,在比较困难的体育活动中表现自信和克服困难勇气的方法;水平四是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并果断作出决策的方法。看起来都是“方法”问题,但是,从要求上已经体现出了难度在逐渐升高,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达到既能够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够懂得完成各项任务的具体方法,更能够提高学生应对和处理各种困难的能力。

(二)《标准》中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标准》在健康知识教育方面,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标准》尚未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整合为一体)分别对水平五、水平六进行了统计,具体内容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

表1 《课标》中的健康教育知识体系

从表2不难看出,作为高中阶段的水平五的健康教育知识体系,主要集中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社会适应方面也包含一部分内容。与《课标》中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相比,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知识呈现出如下特点:

1.内容选择更加广泛且难度加大

如《标准》中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等。

2.反映出了与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的衔接性

如各个水平段都提出了有关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且各水平段难易梯度较为明显,水平一是“饮食卫生常识”;水平二是“食品卫生、主要营养素的作用”;水平三是“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水平四是“营养、饮酒等与健康的关系”;水平五是“食物营养价值和合理膳食的构成”。

3.充分体现出了注重保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如提出了“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计划制订方法”的教学要求。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专门设立的健康教育拓展内容

如,对于水平六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提出“艾滋病和性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等一些健康教育内容建议。

表2 《标准》中的健康教育知识体系

二、健康教育知识的分类

从对《课标》和《标准》的梳理发现,尽管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对健康教育提出了对应的教学要求,但是,这些健康教育知识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由于知识类别不同,教学的切入方式就会有一定的区别,为了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下面先对健康教育知识从运动技能关联度、所处的水平阶段进行归类。

(一)从运动技能关联度划分健康教育知识类型

健康教育的知识有的与所教运动技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有的呈现出的是间接关系,还有的与运动技能项目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将健康教育知识划分为与运动技能直接关联类内容、间接关联类内容和缺乏关联类内容。其中,直接关联类内容是指关联程度很高,就是学习运动技能本身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如学习篮球运动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传接球时预防“手指挫伤等运动损伤预防”的知识与方法。间接关联类内容是与运动技能学习不是直接相关,但有一定的间接关系,如健康教育中的“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等内容,学生掌握该类知识会有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缺乏关联类内容是与运动技能学习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而是独立于运动技能学习之外的一类知识,如“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与运动技能未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但作为健康教育类知识需要传授。

(二)从不同的水平阶段划分健康教育知识类型

无论是《课标》还是《标准》都将年级进行了整合,将学生按照水平段进行了划分,即水平一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水平三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一、二、三年级,水平五相当于高中一、二、三年级。这样,健康教育知识也固然按照水平段划分为五个水平,即水平一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二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三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四健康教育知识、水平五健康教育知识。其中,水平五健康教育还作为七大系列中的一个系列内容要求专门分配课程进行传授。各水平段在健康教育内容维度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有身体健康方面的营养类知识、损伤类知识、疾病类知识等。也存在明显的循序渐进性,内容难易程度随着水平段的不同而逐步增加。

(三)从几大学习的方面划分健康教育知识类型

《课标》将各水平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标准》还是五大学习领域,即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各自独立的,没有将其合并。这样,健康教育知识类型划分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些学习方面进行划分,将其归纳为身体健康类、心理健康类和社会适应类健康教育知识内容。同时,这样的划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其中,身体健康类是比较重要和全面的,既包含一般的卫生常识,还包含营养、饮食等健康知识,还有关于运动性伤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等。心理健康类大都集中于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锻炼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类似与学生生长发育时期的性心理教育等。社会适应类既包含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合作交往等内容,又包含体育学习和锻炼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如何保持稳定和积极情绪的方法等内容的健康教育,以及在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道德行为的方法等。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划分方式,本研究基于对课堂教学的引导,仅分析了以上三种分类方式。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若干现象

(一)健康教育课时不明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除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还需要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堂,既作为一种理论传授的方式集中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更系统地掌握,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如开展营养与健康关系的专题讲座,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专题讲座等。但是,从当前中小学课程体系建设上,很多学校未能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或未能对健康教育开展专门的讲座活动。甚至高中阶段明确提出了健康教育系列的情况下,很多学校也未能具体按照规定认真落实。这样就很难将健康教育知识全面而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也难以引起学生对健康的充分关注,或者因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难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为此,加强和确保健康教育课时十分必要。

(二)健康教育知识渗透不及时

无论是与运动技能有直接关联的健康教育内容,还是有间接关联的内容,在体育课堂上都要注重渗透该类知识。这样能够更科学地学习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够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的有效性。就目前的体育课堂而言,在观察中发现,有些必要的健康教育渗透时机,有些教师尚未充分把握,如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阶段,未能联系到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主教材的学习而传授相应的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学生甚至做准备活动的目的都不够明确,只是被动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各项练习活动。在主教材部分运动技能学习的时候,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的损伤,还未能向学生传授该损伤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预防。结果就会导致学生对运动性伤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知道运动中受伤了,是什么伤,但不知道为何受的伤,更不知道如何预防。还有就是对于在学习运动技术的时候,有些体型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完成某项技术的时候较为吃力,教师就需要对如何减肥保持良好的体型进行引导,但是,很多情况下,一些教师会视而不见等等,这些未能及时抓住教育时机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首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出一定转变。

(三)评价缺乏

目前除了健康教育有待完善,在健康教育评价方面更为缺乏,尤其是尚未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如有的开展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由于缺乏对学生掌握健康知识的及时评价,就难以了解到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有效与否。除此之外,由于课堂上未能及时跟进对体育课上所渗透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价,因此,就很难了解到学生是否听了,是否听明白了,是否在活动中能够运用了。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体育课堂评价、单元评价,甚至学期中和学期末的评价中注重健康教育评价都很有必要。

四、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的有效策略

从直接关联性内容的传授、间接关联性内容的传授和缺乏关联性内容的传授三个方面重点讨论一下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一)直接关联类内容的传授

对于与运动技能有着直接关联性的健康教育知识,在传授的时候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1.吃透教材,充分挖掘运动技能本身显性或隐性的运动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特点,认真学习相关的运动性伤病特点,从而找到预防措施。

3.找准时机,直接关联类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授时机有前、中、后三个时机,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灵活判断和渗透。既可以在准备活动部分事先提及,也可以在某项运动技能学习之前事先告知学生哪些损伤有可能在练习该项技能的时候容易发生。还有就是在学习或学生练习过程中及时提醒,要能够确保姿势动作正确,否则很容易发生某种损伤。再者就是运动损伤发生以后,或练习结束以后还要再次强调有着直接关联性的健康知识(尤其是运动性疾病)。如夏季的体育课,如果天气十分炎热,就要在学习运动技能的时候,除了传授相关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还要能够对中暑、晕厥等的防治方法向学生介绍,便于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确保体育课安全有效。

(二)间接关联类内容的传授

对于具有与运动技能学习有着间接关联性的内容,这类知识的传授可以采取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灵活多变,既要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把握健康教育的内容的不同,又要能够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特点而有所区分,不能一刀切、大一统地进行健康教育,如每一个季节都有学生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要能够在不同季节时期的体育课上有所渗透。另外,由于不同班级学生体型、素质基础、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因此,间接关联类健康知识内容的取舍也各有不同,如,有肥胖学生甚至肥胖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要能够针对肥胖生如何保持良好的体型,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2.注意关联,该类健康教育在实施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时机,以及与课堂的关联,不能孤立地或与本课学习无任何关联地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这样很容易造成因学生不愿听讲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一定要能够找到与本次课的关联点,如肥胖生的关联讲述营养饮食知识、与器械运动的关联讲述心理健康知识、与合作学习的关联讲述社会适应内容等等。

3.点到为止,这类健康教育内容的传授,不可占据时间过长,内容太多。因为,毕竟该类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最直接的关联性,根据需要和条件适当进行知识传授,因此,要把握好“度”,做到主次分明,确保体育课堂教学主要目标的达成。

(三)缺乏关联类内容的传授

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并非仅仅限制在与运动技能有着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内容,从大健康观来看,尤其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的界定,那些缺乏关联性但又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影响的内容依然不能忽视,如水平一中的口腔等个人日常卫生;水平二的近视眼预防等,都是有必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要让他们了解知识,有的还需要掌握正确方法。但这类内容很难与运动技能学习相融合,也难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因此,就需要开展专门的讲座,可利用不良天气(如雾霾、雨雪等)进行讲授,要能够确保课时不被挤占,还要能够借机向学生集中传授相关知识和方法。具体传授的方式,既可以知识讲述,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育特点,选择开展某种室内活动,在活动中将该类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还可以播放相关录像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讨论等掌握该类健康知识。即让学生能够在听中学、看中学、说中学和做中学,形式多样才能消除枯燥乏味,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调动,从而提高该类内容教学的有效性。

五、健康教育评价建议

(一)及时提问法

体育课堂上要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知识,不仅要把握传授的时机和内容选择的合理性,还要能够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问,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完整性。这对于与运动技能有着直接关联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效果检验尤为重要,如当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之前,先向学生讲述传接球的时候,因手型不正确很容易造成手指挫伤。这种口头的一过性的传授,有的学生并未思想集中或认真听讲,因此,需要在讲解完之后,根据现场学生的听讲情况,及时做出引导性提问,看学生对该项损伤的了解情况。还可以在学生开始练习之前,或教师在示范动作之前,强化该项损伤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可以引导性提问学生如果手型不正确会发生何种损伤,以强化记忆,并引起重视。这样的及时提问,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二)精细观察法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时的状态,动作的规范性、认真程度、是否掌握了练习的方法等内容外,还要能够对课堂上所传授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实效性进行判断。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精准细致地观察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听讲效果和执行情况等。在讲述的时候,要能够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在指导学生练习的环节要能够观察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的把握情况。如观察学生练习传接球时的手型,是否做到了接球的时候手指不能正对来球方向;体操器械课上是否有学生在杠上打闹等。不但要做到观察的精确和细致,准确判断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执行情况,而且,还要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及时的反馈和正确引导,甚至还要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及时改进和调整教法,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三)活动设置法

采用活动测评的方式完成测评工作,所设计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要能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情景的选择要恰当,不可出现低龄化等现象。如小学低年级即水平一学生的活动测评,要尽量生动、形象,并以人、动物为主要对象创造情景。小学中高年级即水平二、三学段的学生的活动测评形式,可以选择与食品、植物等相对静止物体作为测评的直观教具。而水平四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作出抽象的表达,就已达到活动测评的目的。如水平一可以通过设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创编测评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情景。

(四)纸笔测试法

1.纸笔测试内容确定要聚焦

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测评,通过纸笔的方式要测评什么,测评内容是完全依照教什么,测什么?还是从《课标》中随机选择?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知识类试题,可以遵照学什么测什么的测评思路,而对于能力应用型试题的确定,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课标》等的目标要求灵活把握。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不可回避,纸笔测评的内容确定要精准,即试题陈述精确,不易产生歧义,还要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水平。过难过易或模棱两可的测评试题都难以达到测评的目的。

2.纸笔测评组织方式要简便

纸笔测评的组织方式要简单便捷,不可过于复杂。但究竟该如何简便?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方式需要把握?从测评的次数上来看,就一学年而言,测评次数要尽量少,1~2次为适宜。最好不要伴随单元测评,而是要以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为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进行纸笔测评。从每次测评的时间长度来看,一次测评的时间要尽量短,10分钟以内完成较为理想,因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权重,毕竟在整个体育成绩考核中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从测评题型的设计上来看,纸笔测评的题型要尽量采取客观性试题的方式,因为主观性试题不但在作答的时候费时,而且,在评价的时候也难以评判,五花八门的答案很难进行比较。从测评地点的选择来看,纸笔测评的地点要能够尽量选择室内,基于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体育室外课堂学生不便于携带纸笔、更不便于书写,因此,纸笔测评工作选择教室内更便于操作。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除了以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方式来区分成绩优劣外,最好能够以十分或百分的形式,并按照纸笔测试的权重核算出最后分值,便于与体育其他方面的成绩整合。

3.纸笔测评结果反馈要及时

纸笔测评目的是要能够通过测评,一方面了解教师要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效果;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便于找准加强学习的知识点;还有一方面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哪些知识适合于专题讲座?哪些知识更适合于与体育课堂上渗透?以及该如何开展专题讲座和有效渗透?因此,需要打破过去传统的,将纸笔测试仅仅看作是一项测试工作,测出分数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和做法。当然,纸笔测评结果的反馈有多种方式,可以采取教室内与其他学科成绩一样公开张贴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际成绩,还了解自己在全班同学中,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所处的位置;也可以采取像其他学科讲评试卷的方式,带领学生逐一对试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采取将测评试卷发给学生,以作业方式完成错题更正。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讨论的方式,集体中每一个人出现的错误进行讨论更正,并举一反三,将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一并拓展性学习。

总之,纸笔测评结果的反馈是必要的,反馈的形式也是多元的,重视反馈的作用发挥更是不容忽视。

于素梅,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生体质健康。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等9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体育学法论》等28部;主持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分层认定研究》等15项。

猜你喜欢
纸笔传授心理健康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传授技艺
单宝塔诗
衍纸手工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