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固三相催化氧化对二甲苯制对苯二甲酸

2014-05-14 11:02朱秋莲胡小波卢晗锋陈银飞
应用化工 2014年6期
关键词:对二甲苯对苯二甲催化活性

朱秋莲,胡小波,卢晗锋,陈银飞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催化反应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4)

对苯二甲酸(PTA)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二元羧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1],制备工艺主要有甲苯氧化歧化法、高温氧化技术和 BP-Amoco工艺。其中BP-Amoco工艺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采用对二甲苯(PX)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醋酸钴-醋酸锰为催化剂,溴化物为引发剂,称为MC(Co-Mn-Br)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200~230℃,1.5~3.0 MPa)下,液相催化氧化制备对苯二甲酸。

经过多年的工业实践,该工艺对设备腐蚀性强、能耗较大、产率偏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MC催化体系的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温度和减少设备腐蚀,成为MC催化体系的主要改良方向。Partenheimer W[2]在MC催化体系中加入第3种金属,比如 Zr,Hf,Mo,V,Zn,Ni等,在保证 PTA 收率一定的同时,能大大降低催化剂中Co金属离子的用量,并减少粗对苯二甲酸(CTA)中对羧基苯甲醛(4-CBA)中间产物的含量。成有为等[3-4]进一步考察了Zr和Hf的催化活化作用,锆离子的添加有效地加强了MC催化剂催化PX液相氧化的能力,铪浓度增加可加快催化反应速度。仲军实[5]也发现加入铁离子,虽然降低了催化体系中Co3+和无机溴的浓度,减少了设备的腐蚀,但导致了反应副产物增加,产物收率降低。直到21世纪初,Ishii等开发了一种新的无溴的催化剂体系[6],以NHPI代替Br作为引发剂,解决了MC催化剂对设备腐蚀严重的问题,但是催化效果有所下降[7]。与此同时,大量的仿生类催化剂也层出不穷,如卟啉金属[8-9]、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10-11],催化性能优良,但存在制备工艺复杂、重复使用效果差、难以工业化等问题。

本文通过引入第2引发剂或掺杂第3种金属离子对MC催化体系进行改良,考察了NHPI、MEK、金属离子Cu2+、Zr4+等的添加对催化PX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甲苯、对二甲苯、醋酸锰、醋酸钴、溴化钠、NHPI均为分析纯。

DF-101S磁力搅拌器;AI-808P温控仪;AL204分析电子天平;400 W加热电热套;316L-100 mL高压反应釜。

1.2 催化剂配制

1.2.1 MC 催化剂 称取 Co(OAc)20.882 6 g,Mn-(OAc)20.172 5 g,NaBr 1.026 2 g,配成 250 mL 乙酸溶液。

1.2.2 Ishii催化剂 称取 Co(OAc)20.882 6 g,Mn(OAc)20.172 5 g,NHPI 1.627 0 g,配成 250 mL乙酸溶液。

1.2.3 MC-NHPI(Co-Mn-Br-NHPI)催化剂 由MC、Ishii催化剂溶液配制得到。假设需要的NHPI/Br比例为x,取20/(1+x)mL MC催化剂溶液和20x/(1+x)mL Ishii催化剂溶液,混合均匀,得到20 mL目标催化剂溶液。

1.3 催化剂活性评价

催化剂溶液20 mL,对二甲苯1 g,倒入不锈钢高压反应釜内,用氮气换气3次,常温下充入1 MPa的氧气,关闭进气阀和泄压阀。将油浴加热到90℃,开启搅拌,放入反应釜,反应计时4 h。关闭搅拌,取出反应釜,自然冷却。PTA以结晶方式析出,过滤,用乙酸洗涤3次,100℃下干燥24 h,得到PTA,称重,用LC-MS分析。

1.4 分析方法

产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红外光谱仪分析。液相色谱为 Agilent 1100,色谱柱为 C18,柱子4.6 mm × 250 mm,颗粒尺寸 5 μm,检测波长240 nm。红外分析采用溴化钾压片法制样。

2 结果与讨论

2.1 引发剂的影响

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见图1。

由图1可知,MC催化剂的活性要明显高于Ishii催化剂,这是因为Br·的引发活化能低于PINO,改良后 MC-NHPI催化剂具有明显优于 MC、Ishii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且在93℃基本达到100%的转化率。在93℃以内,MC-NHPI催化剂的PTA收率对温度的斜率要大于MC催化剂,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大致可以认为MC-NHPI催化作用下Y对T的斜率更大,因此可以认为MC-NHPI催化作用下,PX氧化成PTA反应的活化能要小于MC催化作用下,即这种新的催化剂体系的作用形成了新的反应路径。这是双引发剂催化体系具有更好活性的关键。

图1 温度对MC、Ishii和MC-NHPI催化剂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PTA yield

引发剂比例对PX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见图2。

图2 引发剂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Br ratio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Br和NHPI总摩尔含量5%;

由图2可知,随着Br/NHPI比例的增大,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Br/NHPI=4为催化活性最好的引发剂比例。

2.2 金属离子助剂改良研究

金属离子掺杂对PX催化氧化制PTA反应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0.1%Cu2+的掺杂,使得PTA的收率急剧下降,可以认为Cu2+对MC催化剂催化氧化PX反应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Cu的电负性为1.90(鲍林标度,下同),而Co和 Mn的电负性分别为1.88和 1.55,Cu2+容易得到 Mn2+的电子,生成Cu+,但是这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很不稳定,切断了电子传递通道,所以少量的Cu2+添加就可以抑制催化反应的进行。Zr的电负性为1.33,低于 Co和Mn,难以取得它们离子态的电子,没有参与电子传递,所以Zr4+掺杂对MC催化剂没有明显的促进或抑制效果。

图3 金属离子掺杂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metal additives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2.3 第2引发剂的影响

图4为在基底催化剂(5%Co-1%Mn-8%Br)中掺杂2%第2引发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图4 第2引发剂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the second initiator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由图4可知,NHPI和MEK的引入,都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NHPI的效果略微优于MEK。

另外,还考察了溶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乙酸的效果明显优于水以及乙腈,这是因为乙酸分子与金属[12]阳离子形成了簇合物[13],这种多核或双核的簇合物形式存在才是催化反应中的活性物种。

2.4 产物表征

液相-离子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主要产物只有一种,为对苯二甲酸,极少量副产物为苯甲酸。红外分析表明,氧化得到的产物为对苯二甲酸。

图5 产物的红外光谱图Fig.5 The infrared spectrogram of the product

2.5 反应机理讨论

NHPI和Br同时存在的情况下,2种引发剂之间可能并不是单独参与催化反应,而是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PX氧化过程中,Co/Mn/Br催化过程是一个单电子转移过程[14-16]。李希等[17]认为,MC催化剂在氧化反应中各组分的循环关系可能为a-bc1或a-c2(图6),继而引发自由基。高爽等[18]认为,NHPI在CuBr和O2共同作用下能生成PINO,这是CuBr-NHPI催化剂实现高催化活性的关键。MCNHPI催化剂在催化氧化PX反应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新的电子传递路径:Br-被氧化成Br·,而Br·没有直接作用在有机原料和反应中间体上,通过引发NHPI生成PINO,间接活化有机分子,即a-b-c1-d2。图6为这种双引发剂催化剂可能存在的循环关系,加粗部分为Br·引发NHPI得到PINO。

图6 双引发剂催化氧化对二甲苯的机理推测Fig.6 Possible mechanism of MC-NHPI catalyst

3 结论

通过引入第2引发剂和第3金属离子改良MC催化剂,是提高其在低温下催化活性的有效方法。在MC催化剂中引入其他引发剂,能形成新的催化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有效提高催化剂选择性氧化性能,进而在更低的温度下,达到目标产率,提高PTA纯度。金属离子Cu2+的添加,对催化剂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Cu2+的加入切断了电子传递,从而终止了自由基链式反应。金属离子Zr4+的添加,略微增强了催化效果,认为Zr4+的催化作用与MC催化剂催化作用同时进行,相互无影响。乙酸分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了络合物,这种络合物是选择性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更换乙酸溶剂,会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变差。

[1]王海滨.2009年国内PTA市场综述[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0,26(2):15-18.

[2]Partenheimer W.The effect of zirconium in metal/bromide catalysts on the autoxidation of p-xylene[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3,206(1/2):131-144.

[3]成有为,李希,牛俊峰.锆(Ⅳ)离子对MC催化体系的活化作用[J].石油化工,2004,33:724-727.

[4]张军,成有为,李希.对二甲苯氧化用钴锰溴铪催化体系研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0,25(4):1-4.

[5]仲军实.PTA生产中铁离子对氧化反应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03,26(5):24-25.

[6]Ishii Y,Sakaguchi S.A new strategy for alkane oxidation with O2using N-hydroxyphthalimide(NHPI)as a radical catalyst[J].Catal Surv Jpn,1999,3(1):27-35.

[7]王会友,姜瑞霞,唐泓,等.氮氧自由基催化剂合成在PX氧化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08,24(5):56-59.

[8]Zhou W,Sun C,Xu S,et al.Metallo-deuteroporphyrin as a novel catalyst for p-xylene oxidation using molecular oxygen[J].Inorganica Chimica Acta,2012,382:167-170.

[9]Zhou X,Ji H.Cobalt porphyrin immobilized on montmorillonite:A highly efficient and reusable catalyst for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carbonyl compounds[J].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2,33(11/12):1906-1912.

[10]王涛,李建章,魏磊,等.氮杂冠醚取代单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对二甲苯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24(7):1125-1129.

[11]Yan J,Li J Z,Li K B,et al.Synthesis and study of mono-Schiff base MnIII complexes with Aza-crown or morpholino pendant as catalyst in aerobic oxidation of p-xylene to p-toluic acid[J].Transit Metal Chem,2006,31(3):286-292.

[12]Partenheimer W.The structure of metal/bromide catalysts in acetic acid/water mixture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autoxidation[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1,174(1):29-33.

[13]Chavan S A,Halligudi S B,Srinivas D,et al.Formation and role of cobalt and manganese cluster complexes in the oxidation of p-xylene[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0,161:49-64.

[14]成有为,李希,牛俊峰.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Ⅲ)催化剂配比与浓度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4,55(4):580-585.

[15]Sheldon R A,Kochi J K.Metal-catalyzed Oxidat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Mechanistic Principles and Synthetic Methodology Including Biochemical Processe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

[16]Taube H.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Complex Ions in Solu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0.

[17]王丽军,李希,谢刚,等.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3,54(7):946-952.

[18]Yang G,Wang L,Li J,et al.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using a novel combination of N-hydroxyphthalimide(NHPI)and CuBr[J].Res Chem Intermediat,2011,38(3/4/5):775-783.

猜你喜欢
对二甲苯对苯二甲催化活性
四氯对苯二甲腈含量分析方法
Nd掺杂氧化锌/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UOP公开一种生产高纯度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方法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2014—2019年我国对二甲苯回顾与展望
和利时海南60万吨/年对二甲苯(PX)项目
对二甲苯依赖进口与扩产困难之间的矛盾
次磷酸铝与锡酸锌协效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研究
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