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吸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2014-05-16 02:20黄建梅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019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面罩专用雾化

黄建梅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301900

气管切开吸氧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治疗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呼吸通路的改变,吸入的气体未经生理气道自然湿化,造成痰液黏稠易结痂,并且重症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躁动、咳嗽、吸痰等情况造成吸氧中断,影响治疗效果,且容易合并肺感染。笔者采用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对108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ICU共收治气管切开脱机吸氧患者105例,其中男68例,女37例,年龄

35~90岁,平均年龄72.5岁。重型颅脑损伤35例,自发性脑出血22例,大面积脑梗死12例,重度肺挫伤31例,重症肺炎4例,自缢1例,以上105例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达到脱机指标给予吸氧治疗。

1.2 方法 将10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普通组予吸氧管持续吸氧,浓度30%~50%,人工鼻组使用泰科人工鼻吸氧,面罩组使用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该面罩由美国哈德森呼吸监护器材公司生产(美国专利号RE 33,642),其余两组给予间歇雾化吸入,1次/8h。全部病例在持续吸氧时均予SpO2监测,血气分析2次/周,每周行X线胸片检查,于48h内行痰细菌学培养,连续3d。

1.3 统计学处理 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吸氧方式的效果比较 血气分析指标,人工鼻组及面罩组PaO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aO2统计学分析t分别等于4.637 8和6.387 7,P<0.05;氧合指数统计学分析t分别等于12.426 5和10.161 4,P<0.05;三组而面罩组与人工鼻组的效果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aCO2、pH无显著变化。见表1。

表1 三组吸氧方式的效果比较

2.2 三种吸氧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人工鼻组和面罩组与普通组比较,堵管、气管黏膜出血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使肺部感染减少的同时可以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使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下降。见表2。

3 讨论

在危重症患者的恢复期,常常会有一段气管切开经气管导管供氧的过渡期,进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之一[1]。应用普通氧气管吸氧,由于气管导管管口直接暴露,异物可能坠入气道,又因气管切开后呼吸通路改道,失去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这些屏障作用[2],使痰液黏稠、干结,即使勤湿化气道,反复吸痰,每日气管内套管进行清洗消毒,也难免形成痰痂,出现痰堵的严重后果。使用人工鼻进行加温、湿化和过滤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人工鼻吸氧形成了封闭式气道,痰液湿润,易于清除,避免了反复吸痰,并且由于吸痰彻底,从而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但是人工鼻的内芯如果黏上分泌物,可使气流阻力明显增加,致使患者呼吸作功明显增加,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引起气道堵塞[3]。部分患者呛咳或痰液较多,痰液易污染人工鼻造成浪费。目前,气管切开罩在国内广泛应用,具有防尘、加湿的作用[4]。使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罩吸氧可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内,减少空气中漂浮物及细小颗粒进入气道,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微雾化喷雾器能将湿化液分散成微雾悬浮于气体中伴随吸气动作吸入呼吸道和肺组织,湿化气道降低痰液黏稠性[5],采用此面罩雾化吸氧既能保证人体氧的供应又能充分湿化气道,在进行雾化的时候仍有氧气的供应,弥补了鼻导管加间隙雾化给氧的不足。同时,气管切开专用雾化罩可保护患者气管切口不被污染,减少吸痰时痰液向外喷射污染环境的机会。既保护患者,又保护操作者及周围环境,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前往往经验性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导致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普遍多重耐药,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6]。应用气管切开专用雾化罩吸氧可以减少患者感染机会,避免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表2 三种吸氧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1] 张翠萍,梁爱琼.老年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312-313.

[2] 秦延权,刘玉秀,主编.气管切开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

[3] 高钰琳,吴兰笛.吸湿性冷凝湿化器在人工气道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3):101-102.

[4] 黎柏源,朱平娟,孙平安,等.应用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36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5):386-387.

[5] 顾慧娟,董佩芳.应用喷射式雾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观察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56.

[6] 孙树梅,李琼,王茵茵,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822-824.

猜你喜欢
面罩专用雾化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体能测试专用鞋
理想面罩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爱它就给它专用的设备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