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4-05-25 06:55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浙江经济杂志社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开发区指标体系园区

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浙江经济》杂志社课题组

对于一个事物如何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需要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以此对一个事物进行预测和评价研究。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对开发区(园区)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价,将影响开发区(园区)的各个因子分解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以此评价开发区整体发展的情况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完善的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开发区(园区)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响应省政府对开发区管理实行末位淘汰机制,激励彼此间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重要基础。

现有不同指标体系介绍和比较

目前,对于开发区(园区)的发展评价,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省经信委、省统计局等部门均有一套综合评价指标,这给我们在构建开发区(园区)健康发展评价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早在2002年,国家商务部就制定出台了“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断进行修订。2011年,该指标体系进行了最新的修订,更名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此次修订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与旧体系相比,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国家级开发区在发展中经济、科技、生态、社会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的特点,使之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区域。二是指标设置力求简单、适用、易操作,与国家现有统计指标体系衔接,以符合指标的标准化原则。三是以定量指标为主,以定性指标为辅,能够定量的尽量采用定量指标,无法定量又反映开发区特色必备的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四是评价体现总体评价和分类评价,既要计算综合指数又要计算分类指数。新指标体系由过去的8大类、97项指标减为5大类、93项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体制创新五方面的内容。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为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全省工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了《浙江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办法》对全省40家工业园区进行测评。该综合评价体系由规模效益、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和工作推进等5个一级指标组成、下设18个二级指标,其中大部分为定量指标、工作推进为定性指标。

浙江省商务厅对其管理的6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进行综合考评,以探索建立开发区争先进位、末位退出机制,实现全省各开发区之间的比学赶超。该考评指标体系设定4类目标、38个单项指标,权数总值设为1000。4类目标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增量增速,权重分别是300、250、250和200。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设计了一套反映开发区(园区)规模及经济总量竞争力、产业集聚及集约发展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公共服务及社会影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全面反映浙江开发区(园区)的竞争力水平,促进开发区(园区)的转型升级。这套体系共计3个层次,包含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为28∶32∶29∶11。

这几种评价体系都是具有特定的评价对象,将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之后进行测算和排名,以此对开发区(园区)发展现状、个体综合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考量。本课题研究的浙江开发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与上面所列的指标体系一脉相承,但在对象以及作用上存在差异,试图构建一个理性反映全省全部开发区(园区)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有效地指引开发区(园区)的整合提升。

本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所在:(1)本次研究对象包含1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范围大于其他评价的统计对象。(2)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建立投资规模、技术水平、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扩区升格标准,为开发区实施动态管理、动态调整——设立、升级、扩区、调整区位等提供参考依据。

当前浙江开发区发展问题包括土地利用、产业层次、集聚集约能力、创新能力、开发合作等方面,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解决当前开发区所面临的问题,以进一步引导开发区(园区)有序健康发展,规范开发区设立、扩建、调整区位,为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服务。

开发区(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指标体系涉及的内容广泛,但开发区(园区)的统计数据目前还并不完善,很多涉及到的数据没有权威部门的统计,无法获取;二是评价内容涉及到较多的定性指标和人为的主观评价,难以进行量化,对于数理模型来说,必定要将这些定性指标进行主观的赋值,因此也就对这个结果产生一定的非客观性;三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开发区(园区)深化整合提升,也就涉及到在时间维度上的纵向评价,而时间上的跨度在指标体系中难以体现。这些问题都将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但目前为止,数理模型仍然是最为有效的评价体系。为解决数理模型在指标选择、权重赋予上的主观性,要遵循以下原则:

浙江开发区(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性。开发区(园区)发展评价涉及的指标众多,全部包含显然范围太大,在指标的选择上既要有重点,又要体现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充分反映事物的整体特征。在选择和评价上必须要抓住主要方面和关键因素,以较少的指标反映整个指标体系的系统。

——持续性。开发区(园区)发展评价体系既要反映当前的现状,又要反映其增速,以体现发展的时间动态。

——公正性。作为第三方研究者,对于开发区(园区)的考评必须要做到公正二字,以使这个评价体系可以成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落地方案的一部分。

——实用性。开发区(园区)发展的考评体系必须要实用,具有可操作性,是可以落实的,这就要求指标的选取必须是可测量和可定量的,可以进行赋值测算的。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功能和原则的分析,对评价系统的指标进行择选,确定综合实力、发展绩效、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十余个指标构成开发区(园区)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综合实力。综合实力指标反映开发区(园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是评价开发区(园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经济规模、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建成面积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开发区(园区)的总体状况,其中总量指标反映当前的发展情况、增速指标反映其未来的发展实力。

(二)发展绩效。绩效指标的选择要注重经济发展效益,包括产业集聚度、经济密度、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额、单位土地面积利润、单位土地面积税收,反映开发区(园区)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以及对地区的贡献。

(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开发区(园区)未来的竞争力所在,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R&D经费支出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研发人员在从业人员中占比等指标,反映开发区(园区)的高新产业和创新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应包括发展潜力和生态环保两方面。开发区(园区)作为特定的地理区域,其区位优势关系到它的发展潜力,而体制创新是管理者赋予它的发展潜力。另外,生态环保指标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耗水耗电等指标。

猜你喜欢
开发区指标体系园区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