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攻为守迎接意识形态“软战”

2014-05-26 03:41
领导文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霸主外向自由主义

中国认为自己是西方政治、军事和传媒所针对的目标,西方旨在通过推行新自由主义战略,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世界霸主。

因此,关于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相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北京意欲保持防御态势。中国明确表示要捍卫“意识形态安全”,抵御西方实施“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

中国把自己的战略意图描述为“内敛型的”,美国的则是“外向型的”。它们的战略意图并不冲突。尽管这种“内向”和“外向”的描述乍看起来似乎是非竞争性关系,但实则不然。除了保持防御性的意识形态外,中国的做法还有一种“外向的”特色。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为了普及其政治价值观而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但有证据表明,面对美国发起的“软战”,它为了捍卫自己的意识形态安全而对外输出意识形态。

中国把“输出意识形态”当做贬义词。因此,中国把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宗教原教旨主义与输出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最近时期里发生的“颜色”革命、圣战组织暴力活动以及本土文化价值观被侵蚀都表明了这一点。

中国告诉我们,它不对外输出意识形态,而是促进与国外的文化和经济合作,寻求得到外界更多了解和认可,目的是建立一个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多极世界。中国在给非洲提供发展援助或进行贸易合作时,常常引用这样的话。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往往被描述为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受害者或目标。中国把受到西方意识形态输出影响清晰表述为“意识形态渗透”或“思想/文化渗透”。譬如,中国人民一直是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渗透的受害者。

许多中国的理论家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象征着西方相对中国及其他金砖经济体而言经济实力衰落。这种衰落促使欧洲和美国对外政策由依靠经济改为更多依靠软实力,并加强意识形态输出。

中国发现自己突然进入一个意识形态“软战”时代。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一位专家表示,在“软战时代”,世界政治的主题将不再是以往国际关系中的“强权即公理”。相反,“有道义”、“有道理”本身成为是否“有力量”的根据。

中国意欲建立一个意识形态存在异质性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意识形态的差异得到尊重,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存。为此,它投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寻求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以谋求国家利益。

面对一场“软战”(其中,美国发起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社会主义中国构成持久的关乎生存的威胁),中国发现自己陷入了与美国的一场零和“软冲突”。因此,中国必须挫败西方在国际体系中的意识形态霸主地位,以便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它确实这么做了,而且会继续这么做。它力图在国内“遏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同时对外扩大自己意识形态的影响。

(摘自《参考消息》)endprint

猜你喜欢
霸主外向自由主义
为什么你的朋友更外向
挑战海洋霸主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海洋霸主
海上霸主I:太平洋之心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食物霸主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