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再低也想当市长

2014-05-26 03:18茅家梁
领导文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低薪高薪腊肉

茅家梁

中国的好些“公仆”都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即使“工资再低”,也误不了源源不断的新官员弹冠相庆。他们都很能“适应”新的局面,都能随遇而安,表现出极大的“弹性”。

假如今天,宣布实行“百官无禄”,我敢说,仍然会有很多官员“坚守岗位”。事实上,现在很多富翁拼命往政界里钻。

为什么即使没有“俸禄”,却仍有那么多的官员肯尽“义务”呢?并不是官员都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不是他们都具有极高的“觉悟”。因为乌纱帽底下既有让读书人艳羡的威风,又有让美人倾心的派头,还有虽然没有装到兜里,却充实到胃部的各式各样的美食。最近,有媒体透露——中央单位公务接待一年花费超过四个亿,而尚未完全公开的地方公务接待费用则无从计算。这种高规格的“来往迎送”,犹如木匠拉大锯,除了落下足以堆积的“木屑”,余下的则是饕餮们秘不示人的乐趣。有些“市长”在“尽义务”的同时,又获得了许多权力,获得了相当多的隐形福利和难以“透明”的灰色收入,更别说卑鄙者的贪污挪用、索贿受贿了。

有专家说:“高薪不足以养廉,但是低薪绝不可能保廉,挂起腊肉吃白饭,他想不想把腊肉割下来炒菜吃?”在“低薪不能保廉”的托辞后面,“饥寒”了,“起”什么心思,好像都是应该的。“权力寻租”似乎具有了理直气壮的意味,“其禄不赡则不免失其所守”,官员就有借口或有权力与制衡或制约虚与委蛇,以正义的表象来掠取更多的“租金”了。“工资低”的官员们有几个是“寅吃卯粮”的?“工资基本不动”,他们的外快与接收的馈赠早就已经多到根本不需要动自己的薪水去维持生活了。

工资低,不代表作风廉洁、人格高尚;工资低,倒确实对官员个人的品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譬如明代著名的清官轩,“剔蠹锄奸,风采甚峻”,后来被提拔为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或具鸡黍”。一个省的司法长官“寒酸”到如此尴尬的境地,却至今仍让老百姓欷歔不已,怀念歌颂。

纵观历史,明朝的官员低薪,而宋代的官吏都为高薪。低薪的,出过不少清正廉洁的好官;高薪的,倒培养了好多“蔡京”、“贾似道”。据说,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是明朝宰相的五倍以上。而最令人惊诧的是,宋朝的官员家中连役使仆人的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这种荒唐的福利制度显然无法长期维持,老百姓也根本负担不起,所以整座“大厦”面临将倾,没有多少“杨家将”肯力挽狂澜。

一个动机不纯的“将就”低工资的“市长”,遇到丰厚收益的机会,不贪,才是咄咄怪事。关键是发现或消弭这种动机,不让“工资再低,也想当市长”的投机分子有表演的舞台。

(摘自《检察风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薪高薪腊肉
腊肉飘香
闲话“腊肉”
“高薪”真的高吗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噜噜拒绝“高薪”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
腊肉香,故土情
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优秀却永远“低薪”
同步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