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赢得新一波开放政策?

2014-05-26 03:21郑永年
领导文萃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验区特区顶层

郑永年

中国的开放政策已经持续了30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不过要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已经面临新的内外环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等新特区的建立,要赢得这新一轮开放政策的成功,人们更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特区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尽管这里有多元的因素,但从政策层面说,有两个互相关联的因素是关键的,那就是领导层的领导力和制度创新。

首先是领导层的领导力。无论哪一个国家,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取得成功,首要的就是领导能力。中国的第一波开放是上世纪80年代沿海开放经济特区。在众多的特区中,深圳是最成功的。从一开始,深圳特区就成为中国政治的焦点,无论是围绕“租界”,“殖民地”的主权争论,还是“姓资”、“姓社”的路线之争,焦点都是深圳。正因为深圳具有这样的政治重要性,包括中央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不敢怠慢,任命了一大批有远见和能力的干部和官员,这些具有远见和能力的官员,能够在中国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追求思想解放“杀出了一条血路”。

中国开放的第二波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无疑,在这一波里,上海是最成功的。除了中央层面在政治上的大力支持外,上海所拥有的众多政治和经济人才是主要因素。除了深圳和上海,在过去的20多年里,也不断有开放区和实验区建设,但表现都不是那么令人鼓舞。实际上,开发区往往成为地方领导人的开发项目,也就是地方领导人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项目。他们只追求地方短期利益,没有大局概念,不能把地方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很多开发区甚至连本地所面临的地缘经济要素都没有考虑到,纯粹是领导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与领导力相关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体制创新。第一个层面的远见和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但要把远见具体化转变成为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个执行能力问题。如何强化执行力?这里最主要的是体制创新。在成功的特区案例中,人们不难发现具有区别于现存体制的新体制,尤其是在经济体制方面。

其次,即使在一些体制上原先有创新,但随着体制的运作,这些创新的方面逐渐消失,被现存体制所同化。从政治性比较强的体制领域,例如党政机构的设置、党政关系、政府层级到社会性比较强的体制领域,例如社会、文化组织等方面,特区没有和现存体制有任何区别。

再次,在特区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一些特区,尤其是深圳,也不断推出了一些体制改革。但是体制改革从来就没有成功过。一旦体制改革的动议出现,最后往往演变成为一场意识形态之争。一旦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制度创新就变得不可能了。

如何追求新一轮政策的成功呢?最重要的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是有顶层设计的,90年代的长三角的开放也是有顶层设计的,其他区域的各种特区和实验区的顶层设计,就不是那么科学了,往往是地方做好了之后,中央批准一下, 实际上是中央批准的地方项目。

现在人们的共识是,新一轮的特区需要体现的是升级版的开放政策。什么是升级版的开放政策?人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产业开放,就是要从以前的制造业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开放,包括金融服务贸易等方面。第二,升级版的开放政策的目标,在于服务于国家整体改革的需要,尤其是经济改革。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每一体制背后都是庞大无比的既得利益。新的特区和实验区要改变这种情况。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制度的升级版。现在的设计仍然过分停留在经济技术层面。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就是说特区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但是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是说特区在行政、社会和文化体制方面的创新就不可以了。可以把政治和行政、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区分开来。

特区或者试验区建设就是要以开放促改革,以体制创新促体制改革。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今天中国面临新的局面,特区和试验区也具有了新的使命,从这个角度看,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联合早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区特区顶层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DC炫特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加快顶层设计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阅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