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则

2014-05-26 10:18
领导文萃 2014年10期

经 济

中国游客贡献最大“逆差”

相比2007年,占GDP超10%的中国贸易顺差高峰在去年降到2%,只有1890亿。尽管中国的出口总额一如既往地远超入口总量,却明显被另一个“入口赤字”拉低了:中国服务业的逆差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2013年达到1220亿美元。这巨大的差距背后是什么呢?——突出表现在旅游业,5年前,境外游客在中国大陆的花费远比内地游客在海外的花费多,但去年中国大陆的到游人数降低2.5%,出境游客上升了18%。(英国《经济学人》)

澳12%新住房被中国人购买

在悉尼推出的新楼盘中,有近五分之一的楼盘被有钱的中国投资者收入囊中,未来中国资本大量涌入澳大利亚房产市场的趋势仍将继续。瑞士信贷银行在对澳大利亚统计局和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估算,中国人购房占澳大利亚新房供应量的12%,在悉尼和墨尔本分别占18%和14%。(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

中国网络巨头“颠覆世界”?

报道称,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互联网格局正在发生震动,虽然美国以微软、谷歌、苹果、脸谱为首的巨头仍称霸世界,但近几年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已经对其构成了威胁。中国网络企业已经不满足在国内的攻城略地,正在全球范围展开扩大影响力的并购和收购,甚至美国本土IT企业也接连“陷落”。中国网络企业还瞄准美国资本市场进行大规模融资,按照市价计算,世界排名前三位的互联网企业虽然依旧是美国的谷歌、亚马逊和脸谱,但第四名就是中国的腾讯,第五则是中国的百度。(韩国《世界日报》)

中国楼市发出最强冷却信号

随着房价增长放缓,很多开发商的贷款耗尽,以及一些开发商开始降低新住房项目的价格,中国炽热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显示最有力的变冷迹象。此前,银行和开发商已经显示相关迹象。银行对待房地产部门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在一些市场,开发商也担心房屋供过于求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今年,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今年房价涨幅将会减速,在一些城市,将会出现房价下跌。”(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改 革

中国公布城镇化蓝图

中国政府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想了一个从现在至2020年的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的庞大建设计划。该规划承诺使中国的城镇化更加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但也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率的目标。中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疯狂信贷刺激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发展后,如今速度正慢下来。长远而言,中国领导人想要转变该国增长模式,使经济更依赖服务业和消费,但他们坚持短期必须保持投资水平高位,以保证就业和政治稳定。规划称: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首次在福利问题上消除城乡区别

中国将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专家认为,这可视为中国首次在福利问题上消除城乡区别,打破户籍制度。(新加坡《联合早报》)

社 会

中国“新中产阶级”正崛起

在中国,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正在崛起,那就是新中产阶级。这是以30岁到40岁左右的人为基础的一个强大族群。物质的丰富让他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安全感,同时,良好的教育也让他们保持工作上的强烈进取心。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生活品位,热爱旅行、健身,也热爱环保和慈善。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自信,相信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哪怕遇到挫折也认为可以克服,即使偶尔也会对网络上曝光的一些丑恶面感到愤怒,但始终觉得正义会战胜邪恶,一切总会雨过天晴。(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年收入高于日本

在全世界拥有9000家客户的人事咨询企业合益咨询公司对各国各个职位级别的年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补助)进行了调查,并以日本科长级职位的年收入作为1进行了指数化。结果显示,日本的部门经理级别为1.36,而中国达到1.64。而部长之上的总监级别则为1.68比2.57,差距进一步加大。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上市企业的部门经理级以上高管的平均年收入在2012年高达63万6100元,达到普通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而且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20%。(日本《日本经济新闻》)

过半外国人愿与中国人交往

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合作开展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多数国际民众认可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形象属性,他们认为稳定是决定一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近一半海外民众认为中国会稳定发展,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海外民众表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载体丰富,具有国际吸引力。61%的海外民众乐于了解中国文化,三分之一的调查民众表示对学习汉语有兴趣。他们认为中国人神秘、理性、创新、温顺并且很幸福,有半数以上的外国人乐于和中国人交往。(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仍是外国人的就业热点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吸引西方求职者的磁石,第二大经济体的雇主们如今正采取更谨慎的招聘策略。据统计,2012年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人增至24万,较2007年增加17%且仍在上涨。尽管香港对金融从业者颇具吸引力,但上海和北京最受外国人青睐。24万人中约半数来自美国,20%来自英国。(英国BBC)

中国富豪远走他国躲雾霾

胡润研究院今年1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64%的富人(财富超过160万美元)要么移民到其他国家,要么正在打算这样做,这一数字高于两年前得出的60%的调查结果。污染和食品安全是移民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对于安全和财富保障的渴望。目前的局面是,有能力避开雾霾的家庭、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正在逃离像北京这样的据称不适合居住的城市。他们试图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获得永久居留权。(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中国房市下的家庭很脆弱endprint

一项针对中国家庭金融状况进行的广泛调查表明,中国的银行或许不会因房价飙升而直接遭受损失,但任何房价暴跌都有可能引发广大民众的愤怒。研究发现,中国家庭“压倒性地”将储蓄用于购房,而首付款比例较高和房价飙升意味着,即便房价减半也仅有5%的房子价值低于按揭贷款的未付额。研究还发现,房产占中国家庭总资产的66%,在北京该数据高达84%,而美国的相应数据约为41%。在中国,富人家庭的资产往往更具多样性,如拥有股票或私人企业。但是不富裕的中国家庭则将绝大部分资产囤积于房产,极少分散投向股票、证券和其他资产。(美国《纽约时报》)

教 育

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

众所周知,各国教育机构都在飞往中国和印度以吸引当地年轻人前去就读。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如今已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由美国国际教育学会收集的关于2012年国际学生流动性的数据显示,外籍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数量高于到澳大利亚或德国的数量。韩国赴华留学生的数量依然是最多的,在所有国际留学生中占比为21.3%。美国学生略逊一筹,比例为8%。(印度《印度时报》网站)不要过分夸奖中国的中小学

许多美国学者和改革者正确地指出,中国等国做得更好,部分原因在于更重视学校教育,对培养教师更用心,更相信只要努力任何孩子都能学好。我们能够接受的是,这些价值观念是好的。但专家们不太提到亚洲教育体系中愚笨、死板、竞赛等方面。这些如果输入美国,我们会恐惧的。相比中国的考试制度,我们的考试就像集体游戏。(美国《华盛顿邮报》)

环 保

中国污染问题持续恶化引发控煤呼声

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空气污染已达到无法容忍的水平,该国应大力削减其对煤炭的依赖。相关人士也认为,要控制空气污染,中国当前就要降低对重工业的依赖,还要降低煤炭在该国能源组合中的比例。(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

科 技

研发新型核电,科学家提速

随着中国努力降低对产生雾霾的燃煤电厂的依赖,中央政府要求研发出新型核电厂的最后期限已被提前15年。研究人员称,上海某科学家团队最初被要求用25年研发出世界上首座使用放射性元素钍的核电厂,但如今被告知仅剩下10年时间。理论上看,钍基熔盐堆技术释放的热量数倍于当前的反应堆。该技术的潜在优势还包括,专家认为中国拥有至少能排进前三的庞大钍储量,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较少等。若中国的核电比例达到5%至10%,雾霾天气会明显减少。(香港《南华早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