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014-05-28 10:14吴成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主性讲授文言文

吴成艳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使教和学得到和谐发展,这样一来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都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不仅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呢?笔者着重探讨老师的“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课前导入的灵活运用

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较强,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思维很快地拉到课堂上来,进入角色,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堂课之前,应当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扩张性的导入工作。

语文课本中的有些课文,虽然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切,但语言很文学化,意境也很深远,这样的文章学生不容易把握。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如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上课时请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如果有可能的话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上课时呈现出来,我想更能够让学生对春天有直观的感受,让其身临其境,教学时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对春风、春雨、春草的描绘。因而课前充分准备显得格外重要。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材里出现的某种物体,可能学生在生活中见得不多,教师在讲授此类课文时,就不能只限于让学生流于表面上的认识。八年级上册就有一篇关于“屏”的说明文,教师在讲此篇之前,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此文,并鼓励学生在家长或者网络的帮助下,亲自动手制作出一个屏风,屏风上还可以画上自己喜爱的图画。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不但已经对屏风有所了解,而且在课堂上一定会聚精会神,想了解更多关于屏风的知识。那么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不但对文章中的屏的分类、作用了然于胸,而且对屏本身还有一个立体的超脱文字的认识,这样也就达到了教授说明文的目的。教授此文时,还可以引入唐代诗人杜牧《秋夕》一诗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样可让学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

另外还能运用提问、一支歌、一个成语或让学生讲故事等方式导入,这样从多方位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了,学习自主性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

二、讲授方式的恰当把握

课堂上的讲授方式,可以按照文章需要,采取不同的、恰当的讲授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对课堂现场的把握进行,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恰当的讲授方式力争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都深有感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是一大难点,不但难讲,而且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显得异常沉闷。但文言文是中华文学的精华,是文明的积淀,所以教师教好、学生学好文言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拿讲授七年级《论语》一课来说,如果教师一味采用传统的讲授学习,不过是老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如果转换角色,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照注解,踊跃提问,积极发言,则课堂气氛一定会变得轻松活泼,也就达到了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如在讲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时,则可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上讲台讲授此文。一方面因为这篇文章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文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另一方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样美的意境,如果学生讲给学生听也许更能引起共鸣。文中淡淡的哀愁,在老师的指点下相信同学们也会有所感悟。通过这种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到新鲜、刺激,又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课堂上的讲授方式还可以征求学生的建议,把课堂变得民主些,这样学生感觉人格受到了重视,主动性发挥出来,课堂也就不再枯燥。当然这也需要教师适当把握,既要增长学生文化知识,还可以学到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但要有较多的相关资料,还要精心构思。

如在讲授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可以让班上较有表演天赋的男生来扮演小弗朗士。从他偷偷地溜进教室——发现一切都与往常不一样,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神态的表演;同时让同学们不断重复念“阿尔萨斯”、“洛林”,再现当时课堂情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深刻体会到“我”的爱国热情,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劲头十足。而所有这些并不是老师直白地讲述出来的,这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也才真正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性讲授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