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何以让权贵“脱靴捧墨”

2014-05-30 10:48王连杰
才智 2014年9期
关键词:杨国忠高力士贺知章

王连杰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春闱,李白被考官杨国忠、高力士批黜,并羞抢出门,气愤难忍,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发泄一通。

正巧,次年某日,番使送来国书,无人能识一字。天子李隆基龙颜大怒:此书识不得,将如何回答发落番使?拒不回答,必被番国耻笑,若动干戈,来犯边界,如之奈何?

内翰贺知章退朝后把此事告诉了好友李白。白微微笑曰:“可惜我去年不曾及第为官,不得与天子分忧。”贺得知李白能识番书,即奏当朝,天子准奏,命宣取李白,贺传白曰:“不敢奉诏,恐得罪朝贵。”天子问何故?贺奏道:“臣知李白文章盖世,学问惊人,去年被试官屈批卷子,羞抢出门,今日叫他白衣入朝,有愧于心。乞陛下赐与恩典,遣一大臣前迎,其必奉诏。”于是,钦赐李白进士及第,着紫袍玉带、纱帽、象简见驾。

李白随贺入朝,天子道出番书无人能晓时,白曰:“何不令两位试官大人阅答。臣是批黜秀才,不能称试官之心,怎能称皇上之意?”天子道:“朕自知卿,卿且勿辞!”遂将番书与李白观看。李白于御前浏览一遍,说:“番书的意思是差官来议和,要唐朝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让于该国。若不肯就起兵厮杀,看哪家胜败。”

天子不悦,沉吟片刻,问文武百官何策应敌。无人敢应。贺知章启奏道:“昔,太宗三征高丽,死伤众多生灵,不能取胜。倘干戈复动,难保必胜。”天子道:“似此如何回答来使?”贺知章道:“此事可问李白。”天子问李。李白奏道:“臣启陛下,此事不劳圣虑。来日宣使者入朝,臣当面回答番书,令番国可毒拱手来降。”

翌日,宣番使入朝。李白自忖:这次我一定竭尽全力为国尽忠,同时也要借机羞辱一下二位考官,泄泄个人被黜的私愤。错过今天,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他朗读番书,竟一字无差。番使大骇。李白道:“小邦无礼,圣上洪度如天,置而不覺,有诏批答,汝宜静听!”

番官战战兢兢,跪于阶下。天子赐李白近御榻前,坐锦墩草诏。

李白奏道:“臣靴不净,有污前席。望圣上宽恩,赐臣脱靴结袜而登。”

紧急用人之际,天子毫不迟疑:准奏。李白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李白又奏道:“臣前入试春闱,被杨太师批落,高太尉赶逐。今见二人压班,臣神气不旺。乞玉音吩咐杨国忠与臣捧砚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结袜,臣意气始得自豪,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此时正是“箭在弦上”,恐拂其意,影响答番,只得传旨:杨国忠捧砚磨墨,高力士脱靴结袜。

当朝宰相、宠妃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高力士,这两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官僚,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两人闻言,早已急得坐立不安,恨不能一脚将李白踹出去。可这是皇上的旨意,哪敢违抗?只得一个极不情愿地磨好墨,双手捧着等待李白濡笔;一个拧鼻子扭脸地为李白脱去靴子,把袜筒绑紧,然后把一只臭脚抱在胸前。

此时,李白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当场用汉、番两种文字书写了《告渤海国大可毒书》,然后朗声宣读。把来使吓得浑身哆嗦,磕头如捣蒜;天子喜得频频颔首;满朝文武惊得目瞪口呆。

由此之后,番国俯首称臣,年年朝拜,岁岁进贡。

李白此举,不仅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也为自己被黜被赶的屈辱出了恶气。他自然知道,杨国忠、高力士两个权贵,日后必将寻衅报复。所以,事完之后,立即辞官归野,远走高飞了。

老九摘自《牛城晚报》

猜你喜欢
杨国忠高力士贺知章
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咏柳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三不先生”贺知章
哭来的官位要还回去
唐朝“第一太监”高力士并非奸臣
亦忠亦奸高力士
宰相儿子考试不好怎么办
梦中相聚
石匠的智慧
高力士并非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