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立”体的教育人

2014-05-30 10:48张筠鲍相龙
中国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张斌教育教师

张筠 鲍相龙

9月开学季,四川省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的“生意”异常火爆,有家长咨询孩子上学的,有教师咨询培训的,有校长协调开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的……

在教科局人事股,一位脸庞微胖、身着一件白色衬衫、头上零星有几根白发的教育干部,正和前来咨询培训政策的教师耐心地交谈着。他满脸笑容,显得和颜悦色而认真。他,就是人事股副股长张斌。

张斌,一名基层教科局普通干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祖国上下唱响春天的故事的岁月里,于1981年盛夏走上了中国梨乡这一片教育沃土,并在这里生根、发芽、生长……

“我就是一棵小小草,但我深爱着教育这片土地。”谈话间,张斌语言简单而朴素,目光不时伸向远方。

33年来,张斌用行动和坚守书写着对教育的无限忠诚,不管是沧海还是桑田,不管是时间流逝还是岁月变迁,他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行动在教育中默默耕耘着,在教育这一片热土上挥洒着青春和热血,镌刻着他对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其身,范为良师;其心,磐系教育;其品,频现光辉;其行,挑战尺度。

立身,率先垂范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在履职教育股副股长之初,恰逢课改,教育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学者型”干部张斌深知适应教育未来的发展,必须时刻摸准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

教育是一项光亮工程,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要有光亮。“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学习者。”为了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他带头读书,潜心钻研有关教育专著,先做内行,以弥补自己对新课改和新教法理念的不足。放假时,他主动申请自费到省内外参加培训,为自己“补脑充电”,为一线教师和校长作出表率。

当课改中整个区域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最大难题的时候。张斌意识到,如果区域内没有真正管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就会导致身处课改盲区中的一线教师没有方向感。

于是,他开始思考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让全县教师有章可循。在多方走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斌以课改实验区的经验为参照,结合苍溪教育实际和生源实际,反复论证,形成方案,点面试点,逐步推开,最终探寻出了适合苍溪各学校校情、教情和学情的评价指导体系。同时,由他亲自撰写的《苍溪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概述》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教育专业报刊“关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专版上,成为全省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先进典型案例。2007年7月,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课程改革中身先士卒,张斌应邀分别参加了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美好家园》一至六册和苍溪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同年8月,张斌应邀参加小学、初中、高中《新理念作文教练》的编写,并担任编委。该书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这套作文教材得到了人教社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九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顾振彪,人教社课程与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九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北师大教授、写作教育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人教社语文教材学科顾问刘锡庆等专家的高度评价。

为激发区域教师的学术创作热情,张斌带头撰写论文,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将教学研究的成果分享给正在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既提升了自己,也引领了教师。由他创作的《语文教学要“目中有人”》《感悟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近百篇文章发表在各级教育类杂志上。截至目前,张斌已有316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新闻分别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其中,7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荣获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连续十五年参加“四川省教育厅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并分别荣获一、二等奖。今年9月,由他撰写的论文《语文教学应重视个性化阅读》《办实事、解难题、出实效》再次获得省教育厅一等奖。

“他是个‘接地气的领导,有新思路,干事业有股不服输的劲头,部署工作总是亲力亲为。”和张斌共事的很多同事都这样评价他,“他对待教育岗位始终有一种不竭的‘动力,就像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旋转。”

立心,誓为教育

“教育是心灵唤醒心灵,灵魂塑造灵魂的事业,要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执着、坚守、定力和一片痴情,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利益所惑。”回顾当时在村小任教的日子,张斌深有感触:教学条件差,教室没有电灯,几间土墙房子的教室,一旦碰上雨天,教室根本无法上课,除了要教好书,还要建学校、自制试卷……

2000年8月11日,已经是东青教育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张斌乘客车到县教育委员会开会,崎岖的山路使得车子不断颠簸。突然,他感到眼前一黑,客车翻到四米高的悬崖下,当他醒来时发现右腿裹满了厚厚的纱布,疼痛难忍。医生告诉他,由于悬崖较高加上车身翻滚,造成右腿股骨粉碎性骨折,必须做钢板内固定手术,还要在钢板上固定11颗螺丝钉。

剧烈的疼痛导致他在病床上多次昏迷,每当苏醒过来,他和来看望他的同事首先谈到的就是工作,他强忍巨痛在电话上安排、督促各学校校长要狠抓教育质量。

“病人不见了!”一位负责查看张斌伤势恢复情況的护士尖叫起来。当来看望他的同事在办公室找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查阅住院时的相关工作材料。由于全区刚刚开学,腿伤还未痊愈的他便夹着双拐到各校检查工作,并和各学校校长就学生入学后的相关工作作出安排、交换意见。

10月底,张斌感觉身体已经好了很多,医生劝他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他却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立即又投身到教学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中。为了提高全片区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他不分昼夜地谋划着片区教育科研“蓝图”,在东青片区把教育科研开展作为“引路工程”,专程到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邀请吴义荣所长到东青指导科研,吴义荣在张斌的热情邀请下与时任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冯兴辉一道,到东青进行深入调研后,对东青片区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不久,他牵头组织编辑出版了《广元教研·东青专辑》。专辑的出版,成为了当时四川省唯一的以片区为单位的教育科研改革专辑,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全区教师的科研激情,也促进了全区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在2001年的全市初中教育质量考核中,二等奖全市四县三区只有10名,他领导的东青片区就占三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正值年轻人下海创业的最好时机,当时只要有想法的年轻人都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劝张斌辞去工作,到新疆、浙江等地创业经商,一来可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现状,二来可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当时,张斌的内心矛盾极了,他想起了自己当初的教育梦想,想起了孩子们一双双求学的眼神,想起了自己的经济处境。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难道我就这样穷一辈子?难道我就要就此放弃自己钟爱的三尺讲台和自己深爱的孩子吗?不,我一定不能放弃!因为教育,因为山区的孩子,我不能就此离开,因为,我对教育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立品,以德化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工作者无须像月亮那样借光闪亮,教育事业不断良性发展社会才能永葆活力和创新,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的国家和未来才能永远洒满阳光。“教育干部是师者之师,必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坚守道德和人格底线,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格品质和传统美德,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张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回想起1989年9月还在亭子乡中心校任教的日子,张斌告诉记者,当时村小教学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教辅资料的短缺,农民收入不高,能够拥有一本教辅资料成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奢望。为了使学生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张斌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帮助学生购买教辅资料,让学生相互交换,使各种资料都能物尽其用。

在班上,张斌将特别的关爱给予了特别的孩子,他格外留意一个名叫车桑的学生,这个学生家庭困难,在家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斌出资为车桑单独订阅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杂志,并个别辅导车桑的作文写作。现已经是上海电视台知名记者的车桑谈起张斌对他当时的关爱仍激动不已。他在电话中说:“张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教我的时候,我只觉得,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敢于写,张老师似乎给我打开了一扇写作的天窗,那时就想,写好了农村的事物,还要去写城里的事物……现在还是觉得,写作是很辛苦的活。不过,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会一直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由张斌指导的学生作文有176篇在《特区少儿文学》《少年百科知识报》《小学生作文选刊》等报刊上发表,共计25人次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少部、《小学生优秀作文》等单位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

对学生满怀关爱,对教师也是满怀情怀。无论是当校长、教育办公室主任,还是到县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张斌始终把对教师的服务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关乎教师成长成才和利益的问题上更是倾力相助,不徇私情,不计回报。他经常说:“帮助别人成功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帮助一名教师成功就帮助了一批学生成功。”对教师,他唯有微笑,很少批评;唯有指引,很少责备;唯有宽恕,很少抱怨;唯有奉献,没有索取。

近四年来,他选派了169名校长到清华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407名教师到成都师范学院等高校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置换脱产研修,369名骨干教师到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参加短期集中培训,6338名教师参加远程培训,为苍溪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教师。

立行,默默奉献

“打铁先要自身硬,与其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与教师一起干。”这一直是张斌的口头禅。

1994年6月,张斌参加编写了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多用字典》。1996年元月,为了激发全校学生的写作兴趣,推动作文教学,深化作文教改,他率先在全市主编了《山花——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担任校长的时候,张斌坚持站在第一线,不仅亲自上主科,而且一有空就到其他教师课堂上听课和组织评课。在课堂上,张斌以新鲜的教法和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整节课堂完美地呈现了出来。现任苍溪县禅林乡小学校长的杨正和说:“学校的业务学习,张斌校长从不缺席。每一次,他都会把自己近段时间的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教科局的时候,张斌仍然坚持为一线教师展示精品课案,他利用休息时间为教师修改和推荐发表教学論文183篇;他带头参加广元市教学“大比武”。在2012年广元市教学“大比武”中,荣获初中语文学科决赛一等奖。

张斌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教师、校长分享,推荐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零距离指导区域内教师提升教育业务素质。他还率先主导成立了13个学科的15个名师工作室,此举在全市属于首例,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涌现出了如苍溪中学校长金昌福、苍溪县城郊中学副校长杨天梦、苍溪实验中学副校长周长江、王珏、杨忠诚、祖金祥、孔祥平等一大批名师。

俯首为教育,妙手做文章。张斌不仅深入一线课堂指导教师上课,而且带头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他撰写的教师培训经验代表作有《苍溪教育:四大举措出成效》《搭擂台,比技艺,展风采》《苍溪县农村教师培训新模式——移动教育资源走访培训》等。主研的《探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课题,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首届教学成果三等奖;《利用移动教育资源走访培训农村教师的实践研究》课题,2012年8月被评为广元市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今年6月27日,张斌应邀参加了西华师范大学召开的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大会,在会上作为唯一的一名优秀校外辅导专家代表作了题为《“国培”助推苍溪县教师和顶岗大学生共同成长》的经验交流,他被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培训中心评为“国培计划(2013)”——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优秀校外指导专家”,并继续被聘为“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指导专家”,2013年和2014年他被评为省国培先进个人。

一份坚守,几多耕耘;一份收获,几多汗水。33年岁月如歌,33年壮心情怀。33年来,张斌曾先后荣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省语文骨干教师,18次被市、县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授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学科带头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学校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书记、党员示范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张斌,一名普通的教育干部,从教师到校长,从片区教育办公室主任到教科局教育行政干部。他,立根教育,执着前行,用无悔的青春书写着对教育的一片赤胆忠心,用行动践行着对教育的无限深情,他的故事被编入红旗出版社出版的《鲜红的党旗》一书,被定格为永恒,他的故事仍在续写……

猜你喜欢
张斌教育教师
夕阳家园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花之恋》
教师如何说课
Monolithic all- fiber mid-infrared supercontinuum source based on a step-index two-mode As2S3 fiber∗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