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遏制的“特需医疗”

2014-05-30 15:04
凤凰资讯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特需总收入公立医院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随后,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多地陆续出台限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的政策。但据了解,目前各地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仍呈扩大趋势。

曾在协和医院国际部和凤凰医疗特需部担任负责人的张松伦说,需医疗服务项目自主定价,收入不上交、不缴税,直接归医院所有。因此,特需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小金库。“医院作为既得利益者,取消特需医疗没有动力。”

“北京特需门诊的年门诊量相当于一个三甲醫院,特需门诊的医生相当于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疗人数总和。”还有一些隐秘的特需服务暗含在医疗过程中。例如点名手术、加班手术、特别会诊等。张松伦透露,通过私下红包的方式,部分医生和科室提供隐秘特需服务不可避免。

特需医疗创收已成为公立医院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5%到30%不等,实际上大多在10%以上,最高的一年有1亿多元。”“很多检查和手术是分流到各个科室去做的,带来的总收入无法准确估算。”

“公立医院对特需医疗的依赖是饮鸩止渴。”业内有分析称,特需医疗寄生于公立医院,不但加剧了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也制约了高端医疗的健康发展。在短期获利的表面现象之下,最终是病患、医院、医疗体制三方受损的长期效应。摘自《新世纪周刊》

猜你喜欢
特需总收入公立医院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公告牌”歌手收入排名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