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014-05-30 10:24刘珊珊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蛛网膜发型下腔

刘珊珊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687例于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之间在本院进行脑卒中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8例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研究和分析脑卒中病灶部位类型发病率、癫痫类型和发作时间及预后。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1.3%(78/687)。其中早发癫痫58.97%,迟发癫痫41.03%。卒中后癫痫的原因与病程和病变部位有关,且在病灶部位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早发型癫痫预后差,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癫痫均应给予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

【关键词】 脑卒中;癫痫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82-02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年发病率182/10万人口[1],脑卒中后继发癫痫则是增加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已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对我院2006年——2011年687例经头颅CT/MRI证实的首次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有继发癫痫者7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卒中患者687例,其中男性458例,女性229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64.08+_9.35)岁,其中脑出血158例,脑梗死4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卒中后继发癫痫78例,男性41例,女性37例,脑出血27例,脑梗死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MRI证实。78例继发性癫痫均符合国际癫痫联盟1981年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方案诊断标准[3],且排除脑卒中前有癫痫发作史,去皮质强直,脑出血术后和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癫痫发作。

1.2 方法 对78例患者按癫痫的发病率、首发时间、发作类型、脑卒中的类型、癫痫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抗癫痫治疗及预后进行系统回顾。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 果

2.1 卒中后癫痫发病率 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内报道为5%-15%[4],国外报告2%-17%,其差异决定于卒中的性质及程度。本组卒中后癫痫总发病率为11.3%,与文献报道相似。本组7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中,2周内出现癫痫发作46例(58.97%),其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超过2周出现癫痫发作32例(40.28%)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由表1分析可知,早发型癫痫多见于出血性脑卒中,迟发型癫痫多见于脑梗死。表明卒中后癫痫早期发作较迟发性发作的发病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类型 本组单纯部分性发作42例(53.85%);由部分发展至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例(10.26%);強直-阵挛发作25例(32.05%);癫痫持续状态3例(3.84%)。

2.3 继发性癫痫发作的脑卒中类型 本组中脑出血158例,脑梗死4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卒中后继发癫痫78例,其中脑梗死继发癫痫39例,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8.45%(39/461);脑出血发癫痫27例,占全部脑出血患者的17.08%(27/158);蛛网膜下腔出继发癫痫12例,占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7.64%(12/68)。多项比较差异有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高于脑梗死,差异有极显著性,而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继痫的发病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继发性癫痫发作的脑卒中部位 国外有学者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疾病是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观察到的病例,病灶分布多在颈内动脉系统的供血区域,尤其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所供应的额、顶、颞、枕叶。在78例继发癫痫中,有51例卒中部位在皮质范围,占65.38%,皮质下范围的占34.62%,表3结果显示卒中后癫痫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统计学差异(P<0.05)。

2.5 脑电图检查 本组78例患者中52例经脑电图检查,其中15例(28.8%)在正常范围,37例(71.2%)出现异常,异常者可见广泛异常伴尖波、棘波、棘慢波、慢波等。

2.6 治疗与预后 本组78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丙戊酸钠或安定控制症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其中39例仅发作1次,17例发作2次,其余22例接受抗癫痫药物治疗,出院后随访及复诊,7例停药后无癫痫发作,12例需长期服药。

3 讨 论

癫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后癫痫的发作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社会、体力活动多于女性,因而受到致痫病因或危险因素袭击的机会多于女性有关。

根据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人为地将其分为两类,卒中后2周内发生者为早发型癫痫,2周后发生者为迟发型癫痫。本组资料显示,早发型癫痫以出血性卒中为主,占66.7%,迟发型癫痫以缺血性为主,占33.3%。本资料显示癫痫发生率在脑卒中早期明显高于脑卒中晚期,提示在脑卒中的早期由于脑突然缺血、缺氧、水肿及脑卒中后的应激反应导致了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痫性发作。癫痫的发作以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可能与脑组织直接受损有关。

本文资料显示脑卒中后癫痫与卒中部位密切相关,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卒中病灶65.38%位于皮质,34.62%位于皮质下,卒中部位在脑皮质的继发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P<0.05),与继发性癫痫一般系大脑皮质病变所致相符。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KATILA等报道脑卒中后癫痫总发病率为17%,不同的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分别为脑梗死14%,脑出血15%,蛛网膜下腔出血35%。而国内部分文献报告脑卒中后癫痫总发生率5%-15%。这一差别可能与调查样本的脑卒中类型及观察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组观察到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11.35%,不同类型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分别为脑梗死8.45%、脑出血17.08%、蛛网膜下腔出血17.64%,出血性脑卒中的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于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机制,目前研究认为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机制为脑水肿,机械刺激或激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血管痉挛,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血肿机械性压迫以及电解质计酸碱平衡破坏导致代谢紊乱等因素影响神经元正常生理活动引起痫性放电。卒中后癫痫发作,可加重神经元损伤,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故脑卒中后癫痫的治疗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脑供血供氧,适当应用抗癫痫药物,癫痫可以得到及时控制。积极控制癫痫发作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经积极治疗脑卒中和癫痫,88.3%的患者在2周内癫痫发作终止,预后良好。但全面性发作的患者l个月内的病死率较高,为11.7%。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尤为明显,提示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与卒中预后明显相关,这与国外报道一致。卒中后的早发型癫痫,使用抗癫痫药物后不再发作者,可逐渐停药,不必长期服用;而对迟发型癫痫,由于致痫灶存在,容易复发,应长期予以严格系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本研究中25例迟发型癫痫患者均按此要求积极治疗并获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谭玉明,谭春英.1脑卒中继发癫痫50例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43-44.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42(6):60-61.

[3] 沈鼎列.临床癫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0-71.

[4] 解学孔.癫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

猜你喜欢
蛛网膜发型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