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网膜光凝术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比较

2014-05-30 10:24云亚歌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云亚歌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视网膜全光凝术与次全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2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光凝组(75例106眼)和次全光凝组(75例108眼);全光凝组患者采用激光视网膜全光凝术治疗;次全光凝组患者采用激光视网膜次全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及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全光凝组和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光凝组和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全光凝术和视网膜次全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相当,但次全光凝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激光用量,降低医生工作强度。

【关键词】 网膜全光凝术;次全光凝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89-02

作为糖尿病常见严重并发症类型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引起患者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失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盲性疾病。国内外报道证实[2-3],早期有效激光治疗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明风险40%-50%。目前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式主要包括全光凝术与次全光凝术,两者疗效比较报道较少,医学界争议较大。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214眼,分别采用视网膜全光凝术与次全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及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探讨两种激光术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0例214眼,依据国际标准视力表、眼底镜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4];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光凝组(75例106眼)和次全光凝组(75例108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视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氩激光治疗,参数选择为能量200-400mV,曝光时间0.2ms,光斑大小200-400um;全光凝组患者光凝范围包括视盘上、下,黄斑中心凹颞侧至赤道部壶腹连线,总光凝数1500点,分3次治疗;次全光凝组患者光凝范围包括视盘上下鼻侧、黄斑中心凹颞侧至赤道部涡静脉壶腹连线,总光凝数900点,分3次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视力改善情况评价:视力提高,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提高≥2行;视力稳定,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变化1-2行内;视力下降,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下降≥2行;④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评价:视网膜病变减少,视网膜水肿及出血渗出消失,无灌注区及微血管瘤缩小;视网膜病变不变,视网膜水肿及出血渗出减少,无灌注区及微血管瘤缩小无变化;视网膜病变增加,出现新无灌注区,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水肿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采用Epidata3.02和SPSS18.0,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22眼,视力稳定63眼,视力下降21眼,分别占总患病眼数20.75%,59.43%,19.82%;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20眼,视力稳定64眼,视力下降24眼,分别占总患病眼数18.51%,59.26%,22.23%;全光凝组和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比较 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病变减少31眼,视网膜病变不变54眼,视网膜病变增加21眼,分别占总患病眼数29.25%,50.94%,19.81%;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33眼,视力稳定54眼,视力下降21眼,分别占总患病眼数30.56%,50.00%,19.44%;全光凝组和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机体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局部凝集,诱发视网膜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闭塞,最终导致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出现[5-6]。而激光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一方面能够减少视网膜周围血流灌注量,促进新生毛细血管闭塞[7];另一方面破坏缺血缺氧区,促进视网膜代谢产物排出,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合成。

临床常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范围广,发射激光量较大,尽管对于患者视力改善令人满意,但视野缺损、色觉及暗适应损伤发生率较高[8];同时全光凝术对于正常组织黄斑中心凹区功能损伤亦被证实[9]。而视网膜次全光凝术较视网膜全光凝术增加光斑间距,降低光斑密度及光凝量,有助于减少视网膜损伤;本次研究结果中,全光凝组和次全光凝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及视网膜病变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光凝术式在改善视力,减轻视网膜病变方面效果相似。

综上所述,视网膜全光凝术和视网膜次全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相当,但次全光凝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激光用量,降低医生工作强度。

参考文献

[1] 刘承,张朝军,王曼华.全视网膜光凝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前期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1,40(6):568-570.

[2] Cohen MJ,Kaliner E,Frenkel S,et a1.Morphometfic analysis of human 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8,49(3):941-944.

[3] 劉凌,陈国海,詹海静.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10):1551-1552.

[4]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26.

[5] 林延,罗陈川.视网膜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4):311-313.

[6] 贾洪强,李京,刘敏,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前后早期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21(8):994-995.

[7] Shimura M,Yasuda K,Shiono T.Posterorsub-Tenons capsule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prevents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induced visu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 with severe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good vision [J].Ophthalmology,2006,113(3):381-387.

[8] 王国凤,徐宁,尹冬,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661-1663.

[9] 熊小艳,毛新帮,王婵婵,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1,31(5):438-440.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eN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