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诊断的cTnT、CK—MB、Mb联合检测应用价值分析

2014-05-30 10:27王亚彬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肝病

王亚彬

【摘要】 目的 临床分析肝病患者诊断中cTnT、CK-MB、Mb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实施治疗的64例肝病患者,其中未合并心脏病患者22例,为无并发症组;合并心脏病患者42例,为并发症组;另外选取同期22例没有肝病和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cTnT、CK-MB、Mb实施检测。结果 并发症组患者的cTnT、CK-M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Mb检测结果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病不同病情患者的cTnT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病患者诊断中实施cTnT、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对患者病情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准确诊断,但Mb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关键词】 肝病;cTnT;CK-MB;M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96-02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病的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以消化道表现为主,比如惡心、厌油腻、全身无力,其他还有肝区不适、肝掌蜘蛛痣、肝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而肝病的防治始终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我院对收治的64例肝病患者进行了cTnT、CK-MB、Mb联合检测在肝病患,以为临床诊治肝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64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炎患者13例,肝硬化患者34例,肝癌患者17例。年龄18-50岁,平均32.7±4.3岁。其中单纯肝病和未并发心脏病者作为无并发症组,共22例,并发有心脏病者为42例,作为并发症组。另外,选取我院门诊科无肝病、无心脏病者2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50岁,平均39.3±4.9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集静脉血,由我院检验科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每位患者血中的cTnT、CK-MB和Mb情况,其中正常参考值为:cTnT水平在0.0012μg/L-0.0249μg/L之间;CK-MB在0μg/L-4.94μg/L之间;Mb在20μg/L-72μg/L之间。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血清标志物比较 并发症组患者的cTnT、CK-MB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Mb检测结果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cTnT是一种具有器官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不具有种属特异性,且其浓度变化一般不会受到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变部位的影响[2-3]。cTnT半衰期是120分钟,和心肌细胞二者处于结合状态大约在95%-98%范围之间,而剩余的2%-5%则在血液中呈游离型状态。患者一旦心肌细胞完成,那么其cTnT就不能够借助细胞膜进入血液,而一旦人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那么细胞就会破裂,随之cTnT也会得到释放[4-5]。究其原因是cTnT相对分子质量和CK-MB相比较小,因而如果心肌细胞受到损伤,那么cTnT就会血清中更早出现。从CK-MB来看,通常患者病发后4小时-8小时之间才会出现升高,且升高持续时间不会太长,通常会在24小时-36小时之间,cTnT则是在病发后2小时-3小时之间就出现升高,一般会持续7d以上。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以用cTnT和CK-MB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提高肝炎、肝硬化、肝癌并发心脏病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治价值,但Mb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参考文献

[1] 苑文雯,郭桐生.cTnT、CK-MB、Mb检测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3,19(15):144-145.

[2] 唐恒锋,李文郎,陈爱华.临床检验6项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37-38.

[3] 李全焕,涂学亮,刘红丽,等.自身免疫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2):202-204.

[4] 陈会义,冀玉鲜.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用于肝病的诊断分析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174-175.

[5] 曾崇亮.探讨血清CHE、TBA和ADA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3,19(9):1695-1697.

猜你喜欢
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聂广:肝病的中医药治疗选择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每日一口,肝病在手——良药为何变成“毒药”?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药物性肝病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