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2014-05-30 12:38李东虎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

李东虎

【摘要】 目的 对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研究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和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监测治疗前后超敏CRP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结果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4周、12周后,治疗组CRP水平下降,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升高。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CRP水平,升高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24-01

研究表明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危重症等预后的重要因素有心血管疾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等,也是影响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系统性炎症及营养不良三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致使透析患者生存率进一步下降。其中炎症是三者间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积极寻求炎症状态的防治措施对MHD患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主要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MHD患者炎症状态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男46例,女44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61±10.3)岁。所有患者1周3次或2周5次规律血液透析1年以上,近一个月排除感染、肝硬化、恶性肿瘤、活动性风湿疾病且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和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两组,将两组患者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及普通血液透析的方法,并对两者进行统计学差异(P<0.05)的对比。

1.2 方法 治疗组选取高通量透析器(FreseniusF60)常规规律血液透析1周3次或2周5次,血流量250-280ml/min,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对照组选取低通量透析器(FreseniusF6)以外透析次数、血流量、透析液等无显著差异。

分别于实验开始前、治疗4周、12周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浓度。受检者于血液透析治疗当日,血液透析开始前空腹采静脉血,当日完成全部化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计量均数用±标准差来表示,组内、组间采用t检验的方法,并以P<0.05来表示两者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如表1所见,hs-CRP浓度在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指数在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时间越长Hs-CRP的浓度与转铁蛋白的浓度反而越来越低,血清白蛋白的浓度上升也不是很明显。

3 讨 论

微炎症状态是指一种非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强度低、进展性缓慢及具有不明显性的炎症状态[1],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症性蛋白及炎症因子缓慢持续增高的表现,并因此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现象,属于自身免疫性炎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大都存在这种慢性炎症的状态。其中血清CRP、前炎症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PCT都是反应微炎症状的一种有利的参照标志。本次研究证明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PR明显升高,处于微炎症状态。

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慢性炎症状态的原因很多,但切实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关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慢性肾衰竭,与致炎因子和纤维化因子增高及氧化反应增强有关;二是血液透析过程,与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及透析液受污染有关;三是遗传因素。我们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通过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提高了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浓度,改变并缓解患者的微炎癥状态;而常规的血液透析的方法不仅没有降低血清CRP水平,反而随着时间越长CRP水平值越高[2]。这是由于常规血液透析只能清除小分子物质而对中、大分子毒素不能进行有效地清除,但是高通量血液透析不同,它能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中分子物质。对于患有尿毒症心肌病、周围神经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有关于中分子物质疾病的治疗能起到显著的疗效。

研究证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R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呈现相反的关系,并且CRP可以预测血浆蛋白浓度,显示透析患者的炎症反应及低蛋白血症的发展过程,表明低蛋白血症的发展过程中有炎症的参与,并影响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危。两组实验可看出通过高通量透析的患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明显升高[3],其与机体微炎症状和营养不良的改善有关系。

本文两组实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的状态,在采取两组对照试验的办法分析发现,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同时注意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监测炎症因子的变化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静,李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07):163.

[2] 金福花,吕宏宇.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MRSA的治疗[J].中国药业,2013(13):195.

[3] 付慧,皮桂芽.高通量透析与常规血透比较[J].科技信息,2011(02):303.

猜你喜欢
高通量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
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的疗效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效果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HFHD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微炎症的改善作用
HFHD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微炎症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