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分析

2014-05-30 12:38章春华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钳剖宫产术难产

章春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施行的52例低位产钳助产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面部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母体并发症10例,发生率19.2%,其中阴道壁裂伤6例,宫颈裂伤3例,会阴111度裂伤1例。对照组发生母体并发症17例,发生率32.7%,其中阴道壁裂伤8例,宫颈裂伤4例,会阴111度裂伤3例,尿储留1例,产后出血1例。观察组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 正确应用低位产钳助产术对母婴创伤小,可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产钳;助产学;剖宫产术;难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40-02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引起的并发症和对婴儿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采用正确的产钳助产辅助阴道分娩是头位难产时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产生的重要手段。产钳术是应用产钳牵拉胎头娩出胎儿的手术,在产科临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紧急情况下,应用产钳助产能迅速地娩出胎儿,亦可避免剖宫产手术时因胎头过低取头困难造成的子宫切口延裂出血及输尿管损伤。本研究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40例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佐证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安全性,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阴道分娩1250例其中行低位产钳术52例(观察组),产钳助产率4.2%。产妇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平均30.5岁。初产妇50例,经产妇2例“孕周在37-42周,新生儿体重在250到4000克低位产钳术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0例,宫缩乏力10例,持续性枕横位10例,枕后位l例,第二产程延长10例,妊娠高血压病1例。同期选择胎头吸引器助产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以胎头双顶径与中骨盆平面坐骨棘的关系作为产钳术的临床分类,均为低位产钳,即胎儿颅骨达盆底,颅骨前缘达S+2或以下,且均以胎儿头颅骨的最低点为定位标准,不以产瘤为定位标准。产钳助产具体手术步骤:产妇取膀胱结石位,常规会阴消毒、铺巾、导尿、石蜡油涂抹产钳。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阴道检查,进一步明确宫口已开全、胎膜已破、胎头已衔接、产道无明显异常、骨盆无明显狭窄,準确判定先露高低及胎方位,准确判断是否具备产钳助产条件,密切胎心监护。会阴切开,放置产钳,右手掌面朝前,沿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进入,若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可握住胎头于宫缩间隙期上推胎头,内旋转至枕前位(或枕后位),保持内诊手握住胎头,待宫缩期指导产妇用腹压使胎头下降固定。左手握左钳柄,钳叶垂直,凹面朝前,钳叶沿右手掌面伸入手掌与胎头之间,然后缓慢向深部滑行,钳叶向左向前移行,钳柄向后并微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后左钳叶达胎头左侧顶颞部,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位,钳柄内面正向产妇左侧,助手握住钳柄并保持钳柄位置,防止胎头复原及产钳偏斜,同法放置产钳右叶,扣合钳柄。检查钳叶位置,伸手入阴道内检查胎头与钳叶之间有无产道组织及脐带夹入,胎头矢状缝应于两钳叶的中间或近中间,矢状缝应二等分柄平面。牵引过程中若发生胎儿窘迫紧急情况时,合拢钳柄立即牵引;情况不过于紧急时于宫缩期牵引,这样可使用较小牵引力。术毕视产程长短及产妇全身状况考虑是否留置导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低位产钳助产组的产后出血、产道损伤率低于剖宫产组,并且更能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面部擦伤产钳组高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3 讨 论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手术远期并发症突显,如再次妊娠问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等。文献显示,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新生儿死亡率、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可被降低到相对最低水平,如剖宫产率再升高,新生儿窒息率和高危儿病死率无明显下降,反而增加了产妇手术近远期风险[3]。降低剖宫产率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产钳的安全性、可靠性本组资料显示,严格掌握产钳术的基本要领,排除头盆不称,产钳术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尤其在紧急情况下可争取时间,抢救产妇胎儿生命,并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产钳助产术质量产钳如不恰当使用会造成母婴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掌握产钳助产的适应证及必备条件,熟练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术前充分评估产钳难易和对母儿可能造成的损伤,避免盲目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正确评估相对头盆不称,对骨盆径线正常者要正确评估胎儿体重;②胎头由于受产道挤压形成水肿,当产瘤较大时,应以胎头骨质部分到达位置为最低点;③置钳后检查有无夹持宫颈组织,避免宫颈裂伤;④当产钳放置困难或放置后钳柄不能扣合时,应再次复核胎方位;⑤牵引产钳方向要与骨盆轴一致;⑥术时常规行会阴侧切,以免造成严重的阴道壁损伤及外阴损伤;⑦术后仔细检查软产道,重视阴道前后穹窿的检查,严密缝合,缝合时间短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严格掌握产钳助产的基本要领,提高手术成功率。

总之,低位产钳助产是安全、方便、可行的,能在抢救母婴生命,并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佳莲.低位产钳助产术40例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2):2156-2157.

[2] 刘潇.低位产钳助产52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12-13.

[3] 王劭敏.低位产钳助产术5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21):51-52.

[4] 王雪菲,董书珍.低位产钳助产术147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2508-2509.

猜你喜欢
产钳剖宫产术难产
低位产钳术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奶牛难产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母猪难产的成因、判定及处理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临床探讨
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