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诊断性空气灌肠的临床应用

2014-05-30 13:11张维民邹仲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肠穿孔肠套叠肠管

张维民 邹仲林

【摘要】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在诊断与治疗小儿灌肠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我院200例疑为空气灌肠病例,所有病例均为1-10岁儿童,确诊后行空气灌肠。结论 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早期及时采用空气灌肠,有助于提高肠套叠的整复率,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性能高、无创伤性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小儿诊断性空气灌肠;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2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0岁。症状及体征:阵发性腹痛哭闹170例,便血98例,呕吐150例,腹部包块30例,发热20例,嗜睡15例。

1.2 检查方法 本组病例空气灌肠整复检查均用J819型肠套叠复位器进行空气灌肠,并在电视监控下经肛管注入空气,压力一般在60-100mmHg,极少到120mmHg,压力不宜过高。

2 结 果

非肠套叠60例,肠套叠140例,复位成功130例,成功率96%,整复失败10例,占4%,其中16例经二次整复成功,5例手术复位。

发病24-48小时肠壁水肿加重者,复位成功率有所降低。当空气灌肠过程中,发生肠穿孔时,必须立即放气减压,速转手术治疗。

3 讨 论

肠套叠是由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肠系膜套入肠腔所形成。套入部被鞘部压迫可引起不同程度静脉阻塞,进行性肠壁水肿,同时局部动脉受损,肠管缺血坏死,进而引起肠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因此及时治疗能显著改善愈后疗效。掌握复位时机及方法,操作时胆大心细,并注意以下几点:

3.1 空气灌肠复位时应常规透视及摄片,排除胃肠道穿孔及其它急腹症,有穿孔表现急腹症则不可行灌肠复位。整复后亦常规透视,确认无发生穿孔。常规摄复位前、灌肠检查、复位后三张片。

3.2 空气灌肠整复有一定穿孔危险,据文献报道穿孔率0.1%,因此术前必须与家长交代清楚并签字,避免术后发生纠纷。

3.3 笔者认为有以下表现者不宜进行空气灌肠整复,而应及时手术治疗,临床表现:①套人时间超过72小时;②一般情况较差者,如休克、高热、精神萎靡不振等,有腹肌紧张即可能肠管坏死腹膜炎可能,肠管坏死时间最短为16小时,此时低压即可穿孔,血便量较多者;③平片表现有肠道梗阻表现,肠腔内有明显渗液;④灌肠表现套人较长,可达降结肠。肠套叠系儿科较常见急腹症,好发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原发性肠套叠与肠痉挛及肠蠕动有关,多因辅食,气候变化等引起肠管局部痉挛,近端肠管蠕动增强推动痉挛部套人远端肠管而引起梗阻。继发性肠套叠由肠息肉、憩室及肠淋巴结肿大引起。如需早期明確诊断,可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检查,从而避免手术治疗和手术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诊断性空气灌肠检查既起到诊断作用,又起到治疗作用。当然放射科医生行空气灌肠检查时,首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避免引起肠穿孔危险。其次要了解小儿临床病史,如患儿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同时腹部触及包块,诊断较容易。但肠套叠多发生在4-10个月婴儿,家长难以提供有意义病史,腹部体征出现较晚。

综上所述:这就要放射科医生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检查,为临床医生对患儿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主编.儿科X诊断学.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一版:170-173.

[2] 宗鹤飞,张超,沈忠,等.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应慎用654-2.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2):130.

[3] 吴瑞萍,胡亚萍,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上册).第六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80.

猜你喜欢
肠穿孔肠套叠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的诊治进展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