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宫缩下膝胸卧位在持续性枕横、枕后位中的应用

2014-05-30 13:11张粉叶侯晓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剖宫产率

张粉叶 侯晓辉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膝胸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分娩的16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分娩,实验组采用膝胸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本次实验中,80例产妇经过传统方法分娩,45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15例产妇借助胎吸助产,20例产妇行剖宫产。临床阴道分娩成功率达到56.25%。实验组80例产妇经调整宫缩下膝胸卧位后有65例产妇自然分娩,10例产妇助产分娩,5例产妇剖宫产,成功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 临床上,采用膝胸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患者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宫缩下膝胸卧位;持续性枕横和枕后位;剖宫产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43-02

目前,我国临床剖宫产率在不断上升(46.2%),尤其是那些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等高发性难产时,医护人员要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持横位和枕后位,降低手术产率。为了探讨采用膝胸卧位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患者临床效果。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6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分娩的16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她们的年龄在19-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岁。这些产妇均为足月妊娠。本次实验中,初产妇枕横位者89例,枕后位者20例;经产妇枕横位者40例,枕后位者11例。患者的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治疗方法 产妇入院后,当产妇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时医护人员要耐心与产妇进行沟通,树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最大可能获得她们的配合,同时使用缩宫素2.5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滴速为8滴/min),待几分钟后确定患者没有过敏后,接着在5%葡萄糖液再次加入2.5U缩宫素,使缩宫素浓度增加,并快速加大滴速至40-50滴/min,宫缩短时间加强,宫缩间隔1-2分钟,持续40-60秒。使压力大于100mmHg,然后酌情调整,同时帮助产妇膝胸卧位,让孕妇两腿稍打开,双手向头顶或两侧分开,若调整效果不好,可重复膝胸卧位调整(30min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胎儿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则及时进行剖宫产。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事项:①必须排除头盆不称;②巨大胎儿进行膝胸卧位要谨慎,不能勉强;③无胎儿窘迫;④膝胸卧位时耗费体力,应鼓励患者坚持,不能急于求成。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中,实验组产妇经过调整宫缩下膝胸卧位30分钟后,65例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10例产妇借助胎吸助产,5例失败后行剖宫产(其中巨大儿4例),临床成功率达到81.25%;对照组产妇中有45例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15例产妇借助胎吸助产,20例失败后行剖宫产,成功率为56.25%,见表1。

新生儿经过阴道分娩后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102例新生儿评分为8-10分,58例患者4-7分。在分娩的新生儿中,47例新生儿体重为2500-2999g,56例新生儿体重为3000-3499g,42例新生儿体重为3500-4000g,15例新生儿体重≥4000g。

3 讨 论

臨床上,当产妇出现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后医护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充分评估,对于宫缩差的产妇,医护人员可以使用较大剂量缩宫素来调整宫缩(静滴方式给药)。实验中,实验组产妇经过调整宫缩下膝胸卧位30分钟后,65例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10例产妇借助胎吸助产,5例失败后行剖宫产,临床成功率达到81.25%;对照组产妇中有45例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15例产妇借助胎吸助产,20例失败后行剖宫产,成功率为56.25%。

针对膝胸卧位的最佳时间,我院研究发现,于宫口扩张5-6厘米为最佳。倘若该方法产妇无明显变化,如果一次不成功,则进行多次重复。也可适当增加膝胸卧位时间(以产妇能耐受为宜)。进行膝胸卧位时,需仔细观察胎心率的变化,倘若出现胎儿窘迫时,则用剖宫产实施分娩。此外,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极易造成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儿分娩后需预防产妇产后出血。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医护人员通过调整宫缩下膝胸卧位30分钟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殿红.709例头位难产病例的诊断及处理[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34-2538.

[2] 胡玉芹,童春丽.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11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38-39.

[3] 刘兰萍,张晓霏.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处理流程和复位手法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77-78.

猜你喜欢
剖宫产率
硬膜外镇痛分娩150例临床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初产妇护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导乐分娩中应用分娩球160例的临床观察
缩宫素引产与欣普贝生引产的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率探析
我院近5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
孕期健康教育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影响的研究
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近5年的变化分析
影响剖宫产率的有关因素分析
社会因素在五年间剖宫产指征中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