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预后效果评估

2014-05-30 13:11魏国海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

魏国海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分别实施传统前侧入路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1%vs66.7%),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72.9±11.2vs257.2±29.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 前后联合小切口;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预后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55-02

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多因外界损伤造成,易引起膝关节肿胀、关节内骨折、膝关节活动受限及胫骨软组织受损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临床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传统方法为前侧入路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本院应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实施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就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方法在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預后效果,现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及CT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2至68岁,平均(43.32±3.22)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9例。观察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4至67岁,平均(45.35±3.21)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61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术前准备,包括清创、跟骨牵引、消肿等,待其软组织有所恢复后,实施手术,具体如下:①对照组在术前准备基础上,实施传统前侧入路手术;②观察组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即常规麻醉后,取仰卧位,使用气囊止血带,患肢屈曲450,取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起自髌骨上3cm,向远侧延伸至胫骨粗隆内侧或外侧,充分暴露近端胫骨干,从中线向周围分离,先探查关节内损伤情况,对塌陷骨折复位,塌陷骨块复位用克氏针或复位巾钳临时固定,恢复其正常高度及关节面平整,骨缺损处取髂骨植入,沿骨膜剥离隧道置入合适形状的钢板,螺钉经皮切开拧入固定,修复受损韧带。前路手术完成后,行后路小切口,取“漂浮”体位,即上身接近侧位患侧在上,下身接近俯卧位,根据平台骨折类型选择后内侧或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后髁骨折偏内侧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切口,于腓肠肌内侧头前方与内侧副韧带后缘之间进入,显露内侧后髁;后髁骨折偏外侧选择膝关节后外侧切口,钝性分离腓肠肌外侧头并沿其外侧分离进入,探查股二头肌肌腱与腓总神经,显露外侧后髁;对塌陷骨折复位,塌陷骨块复位用克氏针或复位巾钳临时固定,恢复其正常高度及关节面平整,骨缺损处取髂骨植入,复位后用小型钢板固定,修复受损韧带。术中C臂X线机确认关节面平整及螺钉未穿透关节面,前后切口均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3 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内容包括膝关节稳定度、屈伸度、疼痛强度及行走能力等,总分30分,其中优为27-30分,良为20-26分,中为10-19分,差为0-9分[3];②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6.0;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7.1%,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6.7%。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72.9±11.2)d、(257.2±29.1)d,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该方式无需实施大面积软组织剥离,可准确暴露术野,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或避免过分损伤软组织[4]。本研究就实施传统前侧入路的对照组与实施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的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1%vs66.7%),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72.9±11.2vs257.2±29.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吴锦春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快,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卫平.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19(07):11-13.

[2] 姚鹏飞.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9(12):2172-2173.

[3] 潘琦.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11(06):44-44.

[4] 邬哲慧,许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19(08):76-77.

[5] 吴锦春,何斌,沈建,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4(05):551-552.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结直肠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集束化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