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饮食营养防治措施的相关研究

2014-05-30 14:34吕红凤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痛风

吕红凤

【摘要】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本文从低嘌呤饮食、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合理配比、碱性食物的选择及多饮水等方面阐述营养防治措施对预防和减轻痛风急性发作,减少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减少痛风并发症的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 痛风;低嘌呤饮食;营养防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67-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长。痛风就是其中之一,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导致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及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引起肾结石,最终导致痛风性肾病,并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1]。

目前,对于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常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通常选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呤醇等,这些药物以不同的作用环节达到缓解或治疗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目的,但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发现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2]。而中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过食膏粱厚味致湿热内蕴。正邪交争,或久瘀化热而成血热;或邪气久留,损伤气血;或痰凝为患,阻滞经络。治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主[3]。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有效的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同时能避免单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然而除了藥物治疗外,痛风病的饮食治疗也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本文就痛风病的饮食营养治疗和预防做如下阐述。

1 痛风病的饮食营养治疗

痛风饮食营养治疗总原则:“三低一高”,即低嘌呤饮食、减轻体重、低盐低脂低蛋白膳食和大量饮水。

1.1 低嘌呤饮食 嘌呤是细胞核物质的组成元素,不仅机体代谢会产生嘌呤,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嘌呤成分。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与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最终结局差异甚大。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代谢过程大部分合成核酸,被组织细胞重新利用,少部分分解成尿酸;而食物来源的嘌呤绝大部分生成尿酸,很少能被机体利用。所以从食物中摄取嘌呤量的多少,对尿酸的浓度影响很大。因此可以说,饮食不调是痛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痛风病人平时的饮食营养治疗就显得格外重要。

1.2 低热能饮食,减轻体重 痛风病人的全日能量较正常人减少l0%-l5%。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能量给予25-30kcal全日1500-2000Kcal,以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

1.3 低盐低脂低蛋白膳食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由于蛋白质摄入能加速痛风病人尿酸形成,故痛风病人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急性期0.8g/d/kg,缓解期1.0g/d/kg,肾功能不全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酌减。

限制脂肪的摄入:脂肪摄入量一般控制在每日50g左右为宜。清淡的饮食一方面可以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助于减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阻碍肾脏排泄尿酸。

限制盐的摄入:食盐中的钠有促使尿酸沉淀作用,尤其伴高血压,冠心病及肾病变时,每天摄入量应限制在3g以内。

1.4 大量饮水 为了能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每日应多饮水2000ml以上,维持一定尿量促进尿酸排出,睡前或夜间也应补充水分。

1.5 其它 尿酸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析出结晶,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并排出体外,供给充足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能促使组织内堆积的尿酸盐溶解。故多食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仅能满足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又可调节尿PH,促进尿酸的排泄。

2 痛风病的预防

2.1 防治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因此防治高尿酸血症是预防痛风的根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为引起痛风的危险因素。有报道肥胖者血尿酸值平均高于常人59.5-119umol/L;高血脂者血液高凝,促进动脉硬化;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直接损伤动脉内壁和促进血液凝固。但减肥不宜操之过急,因脂肪等组织分解过快可引起血酮体及乳酸浓度增高,抑制尿酸排泄而诱导痛风的急性发作。热能应逐步减少,以免体内脂肪过度燃烧引起痛风急性发作。故一般应控制在每周减轻体重2-3kg为宜。因此,节食、控制体重、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积极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防治痛风发作。

2.2 限制嘌呤的摄入 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因50%的嘌呤溶于肉汤内,故用肉类或鱼类食物时建议水煮后弃汤,再进行烹调。

海产品及淡水养殖食品含嘌呤较丰富,按嘌呤含量可分为含嘌呤较少食品(25-50mg/100g),如青鱼、鲑鱼龙虾、鲱鱼等;含嘌呤较高食品(50-100mg/l00g),如鲤鱼、鳕鱼、比目鱼、鲈鱼、贝壳类水产品等和含嘌呤极高食品(>100mg/100g),如沙丁鱼、凤尾鱼等三类。痛风急性期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这类食品,而慢性期可少量食用嘌呤含量较少的食品。

2.3 维生素C及无机盐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对人体有益的作用,因此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能促使组织内淤积的尿酸盐溶解。尿酸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析出结晶,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故多食用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既能促进尿酸排出,又能供给维生素和无机盐。

综上所述,痛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其发病与不良膳食习惯有密切联系。往往与肥胖、高血压、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因此在给予痛风患者饮食指导时应注意个体化原则,不能仅着眼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本身,而应根据有无其它并发症而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在对痛风病人的治疗中,疾病与营养等基础知识的宣教及心理调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及时给予病人正确的饮食营养指导和护理干预,强调改善其生活方式,如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不仅能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而且可以提高病人的营养意识,增强其抵抗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扬,田新平.痛风患者饮食治疗新认识[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2(4):302-305.

[2] 张瑞芬,赵晶.痛风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23(6):438-440.

[3] 马红莲,石新起,张庚扬.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4):301.

猜你喜欢
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痛风的治疗
巧用药膳 缓解痛风
认识痛风的五大误区
痛风了,怎么办?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出现痛风身体会发出信号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中西医结合妙法斗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