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4-05-30 14:34廉清媛赵娟王琳琳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廉清媛 赵娟 王琳琳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6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都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头孢美唑钠;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胆胶囊,然后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2,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病例的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异常变化。结论 舒胆胶囊联合头孢美唑钠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高效的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舒胆胶囊;头孢美唑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76-02

急性胆囊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为主症,可继发严重的并发症。该病是由胆囊管堵塞或者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腹部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以及腹肌强直,而且还伴有右肩与胸背部的放射疼痛。一般情况下,急性胆囊炎局部会出现严重的粘连现象。为了探讨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本院消化内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采用舒胆胶囊联合头孢美唑钠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64例,年龄27岁至5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2.4±5.6)岁,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中有关的诊断标准: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中度发热、麦非氏征阳性,腹部平片及腹部B超有结石征象。按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根据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和解痉镇痛。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美唑钠1.5g溶于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胆胶囊,4粒/次,4次/d,口服。2组均治疗2周。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正常,B超影像正常或明显改善者;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象基本正常,B超胆囊影像明显改善或改善者;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恶化,血象、B超胆囊影像无改善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53例中,治愈27例(占50.9%),有效25例(占47.2%),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53例中治愈20例(占37.7%),有效17例(占32.1%),无效16例(占30.2%),总有效率为6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52,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病例的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异常变化。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和粪链球菌等。且胆汁滞留一般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基础,感染则为继发因素,其又可反过来加重胆汁滞留。因此改善胆汁循环,选择有效的抗菌、抗毒素藥物是治疗的关键。

头孢美唑钠是一种半合成的头霉素衍生物,与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相似,通过影响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头霉素和其他头孢菌素的差别在于β-内酰胺环的第7位置上存在甲基,这使得头霉素能够抵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的灭活,并能够杀灭对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头孢美唑钠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吲哚阴性和阳性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舒胆胶囊药物组成具有清利湿热、疏泄肝胆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胆囊炎,有利于疏通胆道、通畅胆汁排泄、增强抗菌效果、控制感染扩散、促进炎症吸收、减轻中毒症状,加速疾病治愈。

本观察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所以,早期、及时采用合理用药,能有效的控制感染、消除并发症、提高疗效、加速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玉侠,王友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5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69-70.

[2] 刁红亮,乌尔班,黄先国.65岁以上急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处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8(11):107-109.

[3] Choi SH,Lee JM,Lee HK,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patterns of transient increased hepatic attenuation on CT and portal vien thrombosis related to acute cholecystitis.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2,17(02):524-526.

[4] 田志刚,苗景玉,夏永立.急性胆囊炎144例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0(16):166.

[5] 李志强,马宗贤.急性胆囊炎116例诊治探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25(04):293-294.

猜你喜欢
急性胆囊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36例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评价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并发症原因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