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创伤性浮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014-05-30 14:34孔令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疗效

孔令严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创伤性浮膝损伤的疗效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42例创伤性浮膝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创伤性浮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结果 42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并发骨不连2例,延迟愈合5例,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钉道感染2例,去除固定架后换药好转。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4例(33.3%),良20例(47.6%),可5例(11.9%),差3例(7.1%),总优良率为80.95%(34/42)。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成人创伤性浮膝损伤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创伤性浮膝;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82-02

创伤性浮膝(Floating knee)是指高能量暴力所致的同侧股骨和胫骨的同时骨折,常伴有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其伤情复杂、多发伤多、处理困难[1]。因此,及时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和高层建筑业的发展,该类患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42例创伤性浮膝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创伤性浮膝损伤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8-50岁,平均30.2±4.3岁。右侧22例,左侧20例。开放性浮动膝为10例,闭合性损伤为32例。其中合并腹腔脏器损伤8例,胸外伤4例,颅脑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合并创伤性休克16例。按张伯勋等[2]分型标准:Ⅰ型双髁骨折12例;Ⅱ型骨干骨折18例;Ⅲ型为混合型12例,其中Ⅲa型干髁骨折8例,Ⅲb型股骨髁或干和胫骨髁或干同时发生3处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8例,机器挤压伤4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抢救生命,抗休克及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时诊断处理颅脑损伤及各种并发损伤。骨折的治疗:待休克纠正或合并症处理后行急诊Ⅰ期彻底清创手术;闭合性损伤病情严重者先行跟骨牵引。病情稳定手术治疗。一期同时行股骨,胫骨内固定32例,先行开放骨折内固定,再行另处骨折内固定10例。其中行髓内针、髓内钉固定20例,钢板固定12例,髓内钉、钢板固定10例。术后治疗:术后抗炎、预防血栓形成及对症治疗。术后3天于床上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尤其是加强患肢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5天行CPM辅助功能锻炼,每日2次。2周拆线后行主动功能练习,待术后X线片示有骨痂形成方可逐渐负重。

1.3 疗效评定标准[3] ①优:膝关节活动时无疼痛,行走下蹲无明显受限、活动范围为屈膝大于100°,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②良:膝关节活动时无疼痛,活动范围为屈膝90-100°,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③可:膝关节活动时疼痛,休息时可缓解,活动范围为屈膝70-90°,日常生活部分受限,活动久后有疼痛但无明显跛行;④差:休息时偶有酸痛,活动时疼痛明显,跛行,活动范围小于70°,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

2 结 果

42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并发骨不连2例,延迟愈合5例,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钉道感染2例,去除固定架后换药好转。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4例(33.3%),良20例(47.6%),可5例(11.9%),差3例(7.1%),总优良率为80.95%(34/42)。

3 讨 论

3.1 创伤性浮膝损伤的机制[4] 一般认为是人体受到机动车撞击时受撞击力、应力点不同,膝部受直接暴力撞擊,并使人体遭受数次暴力损伤导致同侧下肢多处骨折而形成。通常是汽车前方的保险杠先撞击患者的小腿部位,导致胫腓骨骨折,在暴力的继续作用下,大腿又受到撞击而致股骨骨折。另一种损伤机制为人从高处坠落下肢着地,暴力纵向冲击,先使胫腓骨骨折,暴力继续作用于股骨,造成股骨骨折而形成。

3.2 创伤性浮膝损伤的临床特点 创伤性浮膝损伤均以高能量暴力损伤、交通伤多见,强大的暴力造成浮膝损伤的同时,可发生多发伤。病情危重,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高。高能量损伤造成股骨和胫骨粉碎性骨折的同时,也使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受到严重的损害,造成开放性骨折、血管神经或韧带损伤。

3.3 创伤性浮膝损伤的治疗[5] 创伤性浮膝损伤是膝关节上下同时骨折,伤后由于关节两侧力臂均失去了完整性,恢复两侧力臂的完整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则是治疗创伤性浮膝损伤的重要目的。早期固定为浮膝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条件。牢固固定是治疗创伤性浮膝损伤的关键。经坚强有效的内固定,可最大限度地恢复下肢的力线和稳定性,保证膝关节尽早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影响治疗疗效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胫骨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膝关节受累的程度等,应掌握先抢救生命,保存肢体,后恢复功能的原则。骨折固定的原则力求简单、快捷、有效。手术首先快速建立骨支架,为血管修复争取宝贵时间,甚至主张大量快速补液输血的同时,积极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争取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及全身情况允许条件下立即妥善处理骨折,及早地予以切开复位、固定,力争一次行多处骨折的稳固固定,恢复膝关节的稳定结构。在病情不允许的情况下,应争取先行固定其中一处骨折使“浮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总之,本组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并随访,膝关节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80.95%。说明手术治疗创伤性浮膝损伤临床疗效较好,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创伤性浮膝损伤手术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徐辉铭,邢忠,王斌,等.34例合并多发伤的浮膝损伤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2):1919.

[2] 张伯勋,朱盛修.浮膝损伤[J].创伤杂志,1989(5):145-147.

[3] 宋永进,滕红林,胡小晓,等.浮膝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2):121.

[4] 苏琦,陈芒,周敏.创伤性浮膝损伤的手术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529-531.

[5] 赵刚,王锋.创伤性“漂浮膝”损伤的治疗(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88-89.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