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

2014-05-30 14:34韩玲芝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电图脑炎

韩玲芝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5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探讨脑电图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与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脑电图表现主要为背景活动异常及弥漫性慢波(79例,75.24%),其次为棘啵、尖波,以及阵发性或散在出现的棘(尖)-慢波(19例,18.10%)例。脑炎的严重程度与脑电图(EGG)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即脑电图越严重,脑炎的临床分度也越严重(x2=78.73,P<0.01),相关性良好(rs=0.731,P<0.05)。治疗前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者脑电图(EGG)异常率远高于脑脊液异常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的改变与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且异常率远高于脑脊液检查,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病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脑炎;脑电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9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5例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2]中所规定重症病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05例患儿均符合标准。其中男性59例,女性46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3.15±1.27)岁,1岁以下患儿9例,1-5岁患儿79例,6-8岁患儿17例;按神经系统改变[2]分为:轻度82例,中度20例,重度3例。

1.2 研究方法 ①采用40脑电通道E Series SCAN LT脑电记录仪(澳大利亚)监测患儿脑电图,头皮电极按10/20系统安装,FP1、FP2、C3、C4、P3、P4、O1、O2、F7、F8、T3、T4、T5、T6、F1、F2共16导电极,双耳A1、A2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均采用睡眠诱发实验进行描记,时间≥20min,一周后复检。②于脑电图监测当日检测脑脊液,以蛋白升高、白细胞异常、氯化物正常或升高为异常表现。

1.3 评价标准 脑电图诊断分级依次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中度异常伴癫波、重度异常、重度异常伴癫波6个等级。①正常:波幅、节律正常,无异常波出现;②轻度异常:背景活动异常,出现低波幅、中或高波幅的θ或δ波,或局灶性、阵发性高幅慢波;③中度异常:以轻度异常为基础,出现局灶性棘(尖)波;④中度异常伴癫波:中度异常基础上出现局灶性癫波;⑤重度异常:轻度异常基础上出现阵发性、局灶性棘(尖)-慢波以及棘(尖)波;⑥重度异常伴癫波:重度异常基础上出现局灶性癫波。

2 结 果

2.1 脑电图初检结果 经检测,105例患儿有7例(6.67%)患儿脑电图显示正常,79例(75.24%)患儿脑电图轻度异常,14例(13.33%)患儿中度异常,1例(0.95%)重度异常伴癫波,2例(1.90%)重度异常,2例(1.90%)重度异常伴癫波。异常例数共98例(93.33%),脑电图表现主要为背景活动异常和弥漫性慢波(79例,75.24%),其次为棘啵、尖波,以及阵发性或散在出现的棘(尖)-慢波(19例,18.10%)。

2.2 脑电图动态监测结果 10d后复检,105例患儿均得到复检,复检率为100.00%。初检7例正常的患儿复检正常,均治愈;初检79例轻度异常的患儿,复检69例正常,10例好转,69例完全治愈,10例症状减轻;初检14例中度异常的患儿复检8例正常,4例好转,2例异常,8例完全治愈,4例病情减轻,2例病情无改善;初检1例中度异常伴癫波的患儿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初检4例重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伴癫波的患儿复检1例正常,1例好转,2例异常,1例完全治愈,1例病情减轻,2例无明显改善。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部的皮肤疱疹。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为易感人群。其肠道致病菌多达20余种,最为常见的是肠道病毒EV71型以及A16型柯萨奇病毒,临床表现形式较为广泛,既包括隐性感染后的无临床症状,也包括普通的皮肤疱疹和咽颊炎类轻度临床表现,最严重的则是感染病毒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无菌性脑膜脑炎、循环障碍、心肌炎等并发症。有研究指出,尽管小儿手足口病预后良好,但是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可能迅速进展发生脑炎、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孔峰等指出,EV71型肠病毒以及A16型柯萨奇病毒感染进展为无菌性脑炎的几率最大,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疼、发烧、呕吐、颈部僵硬、烦躁等临床症状,偶见非特异性红疹,短期内即可出现嗜睡、抖动、肌无力等症状,迅速进展为脑炎。病毒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后破坏脑膜及脑实质,使脑膜及脑实质变性,机能减退,脑电图随之出现异常,可据此作为手足口病伴发脑炎早期诊断的依据。

李娟等指出,脑电图监测小儿手足口病伴发脑炎的准确率远高于传统的脑脊液、CT等检测手段。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后脑电图监测异常率分别为93.33%和95.00%,均高于脑脊液检查,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电图监测较传统检测手段可靠性更高,与文献报道也较为相符。

综上所述,脑电图监测较脑脊液检测异常率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点,同时还可根据脑电图改变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分析预后情况,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雪雁,张昊,王婉奕,等.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受累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4):246-247.

[2] 刘燕敏.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20):2255-2256.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脑电图脑炎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